中产阶层的划分,在很大程度上是依据其收入水平、消费能力及工作性质等因素进行的。社会财富是对中产阶层的基本衡量标准。可以通过财产继承、财富转让、物品赠予等方式使社会财富在中产阶层内部传递,甚至可以通过贸易等形式实现社会财富的跨阶层流通。
3.1.2 文化的传承
社会财富的分化、过滤机制使一些社会群体、个人可以进入中产阶层,但是最终将这种社会流动巩固和确定下来的因素是文化能力的分化。伯恩斯坦指出,出身于不同阶层及生活于不同社交圈子,会培养出不同的语言模式,下层社会群体或个人的子女学到“局限性”语言法则,而中产阶层子女使用“精致的”语言法则。[16]换言之,正是诸如语言与学习能力等的细微方面的差异和排他性,强化了社会阶层、群体间的差异,使得中产阶层在文化上的独立性和优越性更为突出。(www.xing528.com)
在一般人眼中,中产阶层不仅展示出良好的教养,拥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富有品位和格调,而且他们总是会以独特的消费激情和受人瞩目的“前卫”行为,在社会发展与时尚潮流中执着地寻求自我表现与社会认可。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中的雅皮士、波希米亚化、创意文化等形象和概念体系中,“中产阶层”是时尚与幸福生活的象征。[17-18]但是,造就他们独立性和凸显他们优越性的消费主义,在另一方面,也使他们泥足深陷,甚至迷失自我。
3.1.3 社会地位同化与排斥
在影响个体社会地位获取的后天因素中,教育资本的影响具有恒定性,随着中产阶层化过程的持续,其影响力会越来越明显。例如,拥有不同资本的家庭,尤其是已经获得足够文化资本的中产阶层家庭,在对待子女的教育方面会显示出其阶层特色。父亲的职业地位越高,子女获得更高学历的机会相对就越高,其积累的文化资本或人力资本也就越高。即使不考虑将文化资本转化为社会地位过程中的功利性因素,中产阶层的社会地位也会在这一过程中日趋稳定,地位相近的社会群体会进一步趋同,并排斥与其社会地位不相称的群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