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王现象中政治经济力量的作用机制解析及优化方案

地王现象中政治经济力量的作用机制解析及优化方案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地方政府不仅不愿意主动打压抬升地价的行为,甚至对“地王”现象的存在也是默许的。

地王现象中政治经济力量的作用机制解析及优化方案

尽管地产业和地方政府明白“地王”现象是一种泡沫经济现象,但是它们却在“地王”现象中形成了稳定的双赢型增长联盟。我们可以解构蕴藏其中的一些政治经济博弈力量,即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各类地方商业社区、媒体(包括中央媒体、地方媒体及其他非营利性媒体),以及拆迁户和土地被征用者。[19,23]但是我们认为它们之间不是简单的“赞成—反对”的二元结构,而是一个连续统(见图2)。

图2 “地王”现象中城市政体上层建筑的解构

3.2.1 地方政府与地方商业社区的双赢型增长联盟

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化,特别是自1994年中央、地方财税分流开始以来,地方政府不仅更加注重自身利益的获取,而且力图避免让转移下来的公共福利负担压迫地方发展。因此,地方政府与地方商业社区形成的土地投机与地产开发增长联盟的上层建筑具有如下特征:(1)中央政府将土地使用权转移管理权力下放的政策旨在激活地方发展的能动性和降低决策成本。但是,这种土地使用权转移管理权力的地方化,使得地方政府可以控制土地资源,继而在增长联盟中占据主导地位。(2)在地方发展实践中,土地投机与地产开发对增加地方GDP和扩大地方税基的“贡献”显著,而且短期(任期)财政风险小。地方政府乐意通过土地使用权转让获取巨额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这是直接和间接扩大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而又简单的手段。(3)官僚体系的功利化必然使土地投机与地产开发成为提高地方官员政绩考核“得分”的捷径,这是地方官僚体系参与增长联盟的内在动力。(4)地方化商业社区因为考虑到土地投机与地产开发丰厚的超额利润足以补偿政策风险、市场运营风险,所以乐于成为增长联盟的直接运营者。事实上,相当一部分此类商业社团就是地方政府管理的国有企业。(5)增长联盟内部组织的和谐性或亲和力会随着其与土地投机和地产开发核心利益的社会距离增加而迅速衰减,具有明显的连续统特征。

毋庸置疑,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已经成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表1)。对城市政府而言,这一趋势更为显著。2008年,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个直辖市土地纯收益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分别达到17.03%、7.25%、23.07%和18.94%[7]。由此,地方政府不仅不愿意主动打压抬升地价的行为,甚至对“地王”现象的存在也是默许的。虽然各地方商业社区(各房地产企业)在竞拍中付出巨大的成本,这种现象的出现还导致了地产行业整体远景运营风险的增加,但是土地开发后短期内的巨大超额利润却粉饰了远景的泡沫风险[35],而且事实上,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投资总额的边际利润居然还是扩大的(图3)。这一现象进一步折射出土地投机与地产业的泡沫经济属性。

表1 2004—2009年全国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及GDP的比重

注:“—”表示未获取此项数据。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统计年鉴及国土资源公报。

图3 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总收入和营业利润情况[8]

“地王”现象出现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主观上源于地产业投机泡沫经济引发的冲动;(2)因利益联动关系而得到地方政府的默许和纵容;(3)地产业界利用国家有关调控措施的漏洞,例如近年来主导“地王”现象的主要是商业信贷资金来源充足的国企;(4)部分企业为了避免高额的企业所得税而设计“地王”现象。

总体而言,“地王”现象的出现表明地方政府与地方商业社区之间形成了双向的紧密联系:一方面,地方政府利用高额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极大地提高了财政收入;另一方面,房地产企业一旦通过高价取得土地使用权之后,就会采取政府默许的诸如扩大容积率或变更规划性质等调规手段牟取暴利。通过这种双向互惠的关系,地方政府与地方商业社区建立了一种双赢的地方地产增长联盟;但是随着城市政府财政情况的变化和地方国民意识的发育,增长联盟类型会走上不同的时空发展路径和,出现新的分异类型。(www.xing528.com)

3.2.2 中央政府与地方商业社区

“地王”现象的频繁出现推动了房价的急剧攀升,加重了购房者的生活负担,继而抑制了居民消费潜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国家稳定地扩大内需以拉动国民经济良性持续发展的努力。例如在2000—2008年间,土地交易价格指数与居民消费率的相关系数在相关性显著水平0.01上达到-0.953[9],土地交易价格上升对居民消费率的负面影响导致了中国社会消费与宏观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不断升高的房价加剧了社会极化问题:一方面,富有阶层和炒房团不断将其手中货币转换为稀缺的房地产拥有量,以达到增加自身资产的目的;另一方面,过高的房价增加了普通民众买房的负担,催生了近年来的“房奴”现象,进一步扩大了收入差距,使得政府的公信力受损。

诚然,中央政府在面对不断扩大的房地产泡沫时并没有任其发展,而是采取了一定的金融、土地调控政策措施,抑制“地王”的产生也是其中之一[10]。但是,中央政府在对地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时有些投鼠忌器:如果经济调控政策力度偏弱,有可能会被地方增长联盟低成本规避,无法抑制泡沫现象,更无法实现“居者有其屋”的民生大计;若采用强硬的打压手段,如果不能精确打压土地开发与房地产的泡沫,可能会影响国民经济整体的正常进行。如国土资源部在2009年11月曾试图利用发布新版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条款要求的机会在供给环节上防控“地王”的产生,同时也通过银行加息、控制商业地产贷款等措施来抑制牟利性需求的增长。但是在面对“地王”现象时,中央政府长期反对的态度不如地方政府支持的态度那样鲜明。

3.2.3 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博弈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对待“地王”现象的态度是不同的。地方政府希望看到“地王”的产生,以促进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加,从而为自身政绩考核和地方发展建设与福利资金问题的解决提供有利条件;但是“地王”的频繁产生极大地推高了房价,影响了国民的生活水平,这是中央政府不愿意看到的。这样就触发了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的长期博弈。

中央政府利用自身的权威命令和指导地方政府采取不同的措施来平抑房价。例如,2009年,在北京市土地储备中心交易的土地中,有一块准“地王”——北京亚运村3-5号地被切成三块出让,从而避免了“地王”的出现。然而,强力打压过热的房地产行业必然使近期内地方经济增速减慢,从而对“保增长”的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地方政府会在中央政府容许的范围内默许“地王”的出现。为了获取高额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地方政府甚至默许房地产开发商变更规划用途、调整容积率等操作。例如,2010年4月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国发〔2010〕10号)要求各级地方政府切实落实中央房产调控政策。随后国土资源部、住建部先后派出人员到达上海市,督促当地政府落实政策。但当时上海市政府并没有立刻实施调整方案,转而向媒体透露其需用三年时间才能完成相关事项。所以,在二者的博弈中,中央政府通过政策和法规等手段抑制地方政府对“地王”的追逐,而地方政府则在中央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大力追求土地财税最大化,提升自我竞争能力。

3.2.4 反增长联盟的形成

土地投机会妨碍社会资本的再分配,土地投机与地产开发增长联盟的发展还会导致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的恶化,如社会不公平、环境污染、交通堵塞等。在此背景下,一种以捍卫自我利益为目的的联盟——反增长联盟(counter coalition)应运而生。[4,35]通常,这种联盟在大学集中的城市和高学历中产阶层集中的城市较易形成。在反增长运动高涨的城市,城市政治决策受到重要的影响。

受政治文化沿革影响,中国公众参与进程相对滞后,多数城市社区组织、非政府组织(NGOs)力量极其微弱,城市社会中反增长联盟还比较弱小。虽然近年来,中国出现了不少针对拆迁的抗议行为,但是囿于上层建筑内组织不严密以及自身利益诉求多元化,大多数抗议行动并没有对增长联盟造成太大的威胁。

不过2010年昆明市人民西路云南广播电视家属院(94号院)居民的抗议活动可以看作是反增长联盟运动一个典型的成功范例[11]。94号院居民因为不满区政府的强制拆迁行为及较低标准的补偿,开展了多层次的反增长活动。他们不仅在居住小区内挂出抗议强制拆迁的横幅,而且走法律途径,由业主委员会向当地法院对区政府提起诉讼,并联合省政协向中央政府提案;同时通过网易、知青网、香港文汇报》等非官方媒体进行呼吁、抗争,寻求大众同情、理解和支持。对于94号院有组织、多层面的抗议,增长联盟的核心成员——城市政府表现得不再强硬和我行我素,地产商也退出与反增长联盟的抗争。这次反增长联盟行动取得一定的成功是有原因的,包括单位制住宅区居民内部高度的组织意识与强烈的对外反抗意识,以及较高的知识水平、宽广的社会关系。此外,他们洞晓政府组织机制并善于运用法律抗争也是一个有利条件。

3.2.5 媒体在增长机器/城市政体中的作用

随着网络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媒体在社会各领域中的作用也日渐突出,话语权的归属将决定网络化社会道德高地之所在。这种情况在“地王”事件中也不例外。围绕增长机器或政体中政治力量分化的特点可将媒体分为三类:中央媒体(如CCTV、《人民日报》、新华网等)、地方媒体(如《云南日报》《昆明日报》等)以及非官方媒体(如《凤凰周刊》、天涯社区论坛、网易等媒体)。它们的立足点不同,因此在增长机器或城市政体中的作用也不同。

中央媒体是中央政府的舆论宣传工具,它可直接表达或间接映射出中央政府的意见。地方媒体受地域根植性影响,与地方政府和地方商业社区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而非官方媒体中虽然有一部分也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但是由于与地方政府和商业社区的联系不太紧密,其代表的利益可看作是多数民众的多元化呼声。例如,《人民日报》用《“天价地”全国频现扰乱房市》一文揭露“地王”现象的不正常与地产商行为的不正当[12],继而新华网连发“新华时评”,抨击房地产市场和地方政府对“地王”的追逐行为。反观地方媒体,基本上波澜不惊,“泰然处之”。而在诸如天涯社区的网络媒体中,“房产观澜”一类的栏目却吸引了为数不少的网友参与讨论,网友对于现时房价的观点不一,但主流的意见表达了多数民众对粗暴拆迁、房价过高、疯狂“地王”现象的否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