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家庭成员的期望与遗传引发的社交尴尬挑战

现代家庭成员的期望与遗传引发的社交尴尬挑战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鉴于家庭生活天然地存在着各种尴尬时刻,对于现代家庭来说,当涉及定义各个成员的期望时,就会出现一些独特的挑战。他们发现,与异卵双胞胎相比,同卵双胞胎在社交技能缺陷上的相似程度更高。进一步的分析发现,男孩的社交尴尬有52%来自于遗传,女孩的则有39%来自于遗传。对于家长、教师和其他社交尴尬儿童的指导者来说,这些来自行为遗传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与其他儿童相比,有些儿童因为遗传原因而成为社交尴尬者的可能性会更高。

现代家庭成员的期望与遗传引发的社交尴尬挑战

在接待青少年心理咨询时,常听他们说这样的话:“我父母把事情弄得尴尬得不得了。”他们说的事情包括父亲棒球比赛时的衣着打扮,母亲过度卷入到学校的事情中来,以及当他们带朋友来家时,父亲或母亲的刻意扮酷等。在听这些故事时,我通常会先认同他们的话,黑色上衣短袜短裤的搭配以及过分亲昵地称呼初来乍到的同学确实都挺让人尴尬,接着我问他们,“在你看来,父母有没有对你的所作所为感到尴尬过?”

直接把这种反思式问题抛给青少年其实是有风险的,好在他们并不计较。接下来他们会回忆起一些好笑的时刻,说父母当时一定觉得非常尴尬——全家人一起去看电影时,自己挑选的电影里出乎意料地有大段详细的性爱场景,诸如此类。在咨询结束的时候,我们常常会一致认为,作为家庭的一员,本身就意味着不可避免的尴尬。

鉴于家庭生活天然地存在着各种尴尬时刻,对于现代家庭来说,当涉及定义各个成员的期望时,就会出现一些独特的挑战。艾莉森·高普尼克(Alison Gopnik)是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首席儿童发展研究员,在一次心理科学协会报告中,她就家庭期望的演变给出了一些颇有见地的论述。纵观人类历史,在绝大多数时候,家庭都是就近聚居的大家族网络的一部分,大家通常生活在一起,这就意味着小孩不仅能够得到来自自己父母的照顾,还能得到阿姨、叔叔、祖父母、哥哥姐姐、堂哥堂姐的照顾。这同时还意味着,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就能学到照顾其他孩子的技能,因为他们有较多机会照顾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或其他亲戚家的孩子。但是这种状况在20世纪90年代末的时候发生了变化,从这个时候开始,小家庭从大家族中剥离出来,小孩子自然也与大家庭发生了分离,不再有充足的机会去照顾其他更小的孩子,只能从学校或者之后的工作场合获得“如何当大人”的经验。

许多有识之士都认为,现代家庭期望发生了有趣的变迁。以前父母只需为子女提供一个安全、支持性的环境就可以了,现在逐渐演化到,父母需要通过细致入微的管理,帮助孩子取得学业和体育领域的优异成绩。现在的小孩处于家长的密切管控之下,空闲时间也被相当周密地安排,从而使得父母高度参与到孩子的生活中去,孩子的成就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这些在近代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从某些方面来讲,这种高度介入的教养方式为儿童的安全和情感福祉提供了很好的保护,但这种保护显得有些过度了,使得儿童丧失了通过自由探索带来的学习和成长以及自发性矫正的机会。儿童的“职位描述”本来就包含可以做不合时宜、荒诞不经的事情,了解相应后果并学会承担。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孩子就意味着:犯错、弄清后果、修正、重复。

当这种本该自然发生的过程因为父母的介入或者过度保护而受阻,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就会出现尴尬。父母想显得酷,孩子想显得像个大人,每个人都有种感觉:对孩子的期望和对父母的期望之间的界线已经非常模糊了。

我们关于社交的第一节课来自于家庭。人类的婴儿期比其他物种都长,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婴儿完全依靠照料者得到保护、获取营养、获得行动上的便利,照料者无微不至地满足他们的各种生理需求,保护他们,并指导他们如何适应复杂的社交生活,教会他们如何交朋友、与人合作、处理冲突。孩子们除了能在社交情境中得到言行上的直接指导,还能通过观察父母的社交互动榜样进行学习。无论是社交流畅还是社交尴尬的孩子都会受到来自父母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其中亲生父母对孩子的最大影响来自于其遗传性。

来自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约翰·康斯坦丁诺(John Constantino)和理查德·托德(Richard Todd)在一个包含了778对7到15岁双胞胎的样本中考察了尴尬特质的遗传性。与异卵双胞胎相比,同卵双胞胎的基因相似程度更高,研究者可以通过比较同卵双胞胎与异卵双胞胎在某些特质上的得分,推断该项特质遗传程度的高低。康斯坦丁诺和托德通过一项测查社交技能缺陷的《社交反应量表》(Social Responsiveness Scale),考察了同卵双胞胎的相似程度是否比异卵双胞胎更高。除了对遗传因素感兴趣之外,他们还想知道非家庭性因素——如教师和朋友——对社交技能缺陷的影响程度。(www.xing528.com)

他们发现,与异卵双胞胎相比,同卵双胞胎在社交技能缺陷上的相似程度更高。进一步的分析发现,男孩的社交尴尬有52%来自于遗传,女孩的则有39%来自于遗传。他们也发现了不同性别在环境因素上的差异,与男孩(25%)相比,女孩(43%)的社交尴尬更容易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

上述研究以及其他相似研究都发现,尴尬特质是会遗传的,但是也必须注意到,尴尬既不是100%由遗传决定的,也不是100%由环境决定的。这正是大多数行为遗传学研究者们觉得有意思的地方。他们的目的并不是想告诉人们,他们对自己的命运无计可施,而是弄明白遗传和环境分别能够影响我们的什么,这样有朝一日就可以分辨出哪些环境因素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遗传风险,同时发挥遗传优势。

对于家长、教师和其他社交尴尬儿童的指导者来说,这些来自行为遗传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与其他儿童相比,有些儿童因为遗传原因而成为社交尴尬者的可能性会更高。但是研究同时也表明,家庭环境以及其他非家庭环境对于儿童尴尬特征的显现会有特别重要的影响。

图6.1 遗传、家庭及非家庭因素对不同性别社交能力的影响

问题在于,照料者如何能够提供一种适宜的环境,从而最大化地减少儿童社交尴尬倾向的消极后果,同时使其自身优势能够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辅导社交尴尬的孩子充分解析和吃透社交情境的细节,鼓励他们利用自己的独特视角去行事,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不过这种办法最好能与社交尴尬儿童看待世界的那种非同寻常的方式相呼应。这将会是社交尴尬儿童的冲动与照料者用各种社会规范限制这种冲动之间的一场消耗战。至于这场战争到底是如何上演的,让我们来看看20世纪一个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发展理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