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南越列传》中曾记载:“元鼎五年秋,卫尉路博德为伏波将军,出桂阳,下汇水;主爵都尉杨仆为楼船将军,出豫章,下横浦;故归义越侯二人为戈船、下厉将军,出零陵,或下离水,或抵苍梧;使驰义侯因巴蜀罪人,发夜郎兵,下牂柯江:咸会番禺。”四路远征军之中,前三路当是主力。“巴蜀罪人”和“夜郎兵”只是补充。四路都要乘船浮江而下。
驰义侯所率的那一路沿西江向东而来,其余三路都是自北向南,度越岭南山脉,再寻找合适的地点造船浮江而下。而这正是领兵主将的封号皆从“水”或从“船”的原因。从进军的角度看,三路主力也一定是循水路到达岭北行船极限的某个地点,舍舟登岸,然后再翻山越岭的。之所以要尽量沿水路进军,一来因为中国东南地区皆是崇山峻岭和丘陵,陆路艰阻,不胜其苦。二来因为水路快速便捷,更兼都城要地均是依江河而建,水路进军直抵其心脏。“咸会番禺”就是这个意思。三来因为粮草辎重水运远胜于陆输。司马迁这段记载提供了大致的大军进发起点和到达地点,虽然范围较大亦能略知,极大方便了我们据地理状况清楚勾勒三路远征军由岭北到岭南的线路。因此,我认为秦征南越的进军路线主要有以下三条:
(一)豫章线。楼船将军“出豫章,下横浦”的路线相对简单。由江西大余北流在赣州汇入赣江的赣江上游支流汉时称豫章水。“横浦”既曰下,当在河流近旁。如从横浦浮江,沿浈水至现在的韶关汇入北江航道,乘江而下,也是直抵南越国都。但从大余到始兴也是陆路,无舟可依,全程也有约80公里。忆当年寻访梅关古道,沿今G323国道行驶,过了南雄,坡度陡然增加,一路上坡50余公里,直到拐入大庾岭谷,弃车徒步登山,梅关古道石坡道旁,苍梅点点,石阶落脚处,明显凹下,显出脚印形状。这是千百年来无数人由此穿关过隘而留下的痕迹。待登上梅关至顶处,可远眺大余县城。当年楼船将军也是沿大概线路翻山越岭,来到地势较平稳处的“横浦”,安营扎寨造船,然后出击的。与桂阳线相似,出豫章下横浦的水路虽然远些,但顺流而下,水行不是问题。陆路的部分比穿行骑田岭与九嶷群山之间的丘陵要便捷些,但也有不短的距离。
(二)桂阳线。即伏波将军“出桂阳、下汇水”。今广东连州县汉时称桂阳县,汇水当是湟水,也就是由今连州流经阳山的小北江。小北江在今英德市南20公里处的连江口镇汇入北江,沿北江而下,直抵南越国都即今广州市。汉设桂阳郡,郡治在今郴州,古称郴县。如果伏波将军出兵时已经占据了连州,那么就是兵发连州。如果其时连州尚在南越国据守之中,那路博德“出桂阳”就是从彬县到连州依陆路而行。由连州经山塘就到达湖南临武县,连州山塘镇现已归并到大路边镇。山塘在顺头岭上,至今犹存当地人称的“秦汉古道”,古道全长约15公里。由山下拾级而上至登顶处有乾隆年重修的“南天门”。“南天门”内是一处古旧建筑,很明显是古时驿站。山塘古街依稀可见青石铺路,临街建筑是客店和商铺模样。此处古官道遗址是自古以来扼守岭南、岭北交通要道的见证当无可疑。山塘正北行20公里即是临武县城,临武再北行80公里便是郴州,从汉桂阳郡治下的彬县即今永兴县,就可下船沿耒水到秦汉时期南方的政治中心长沙。“出桂阳,下汇水”的伏波将军当年似行此道到岭南。不计陆路,出桂阳下湟水一线是水路最短的。它不但利于进攻,而且依傍湘江流域洞庭湖周边的区域经济富庶之地,物资增援更加便捷。如果不是陆行遥远,那便是上佳的选择。(www.xing528.com)
《史记·南越列传》记载:“楼船将军将精卒先陷寻峡,破石门,得越船粟,因推而前,挫越锋,以数万人待伏波。伏波将军将罪人,道远,会期后,与楼船会乃有千余人,遂俱进。”“戈船、下厉将军兵及驰义侯所发夜郎兵未下,南越已平矣。”其意思是说,进攻南越这场战争很快结束。且一路兵马还未到,南越就平定了。
(三)零陵线。与桂阳线和豫章线相比,零陵线的地理险阻是最小的。秦长沙郡设九县,零陵是其中之一,县治在今比邻广西的全州县西南。在今全州县城湘江与它的一条上游支流灌阳河汇流,谭其骧考证战国出土青铜器鄂君启节,以为战国时湘江航运路线就通到今全州。由全州至兴安是一个狭长如走廊的地带,今人称“湘桂走廊”。由平原和局部丘陵组成,没有高山险阻,纵距约90千米,宽距约20千米。更特别的地方是走廊的东西侧,各有一片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走廊的西侧是猫儿山,山脉绵延至资源、龙胜等地。它的最高峰海拔2141米,是广西境内的最高峰。猫儿山东面的丛岭称为越城岭,界邻湘桂走廊的西侧。横越过湘桂走廊的平原丘陵,就到了东侧的海阳山。海阳山也是一极大的山脉,东向绵延至灌阳县,它的最高峰也有海拔1936米。海阳山里的山溪流水发育成河流入兴安县境内的湘桂走廊,被称为海阳河,北向而流,海阳河是湘江的最上游。而猫儿山里的山溪流水发育成河,称为大榕江,是漓江的上游,同样流入湘桂走廊,只不过它向南而去,两河可供通航之用的最短距离,依灵渠的走向,约30千米。
对古人征战而言,零陵线的地貌和水文状况提供了其他线路无法可比的优胜之处。首先是陆路的便利性。湘桂走廊中虽有一些丘陵,但几乎都是平路通行,没有险峻的山路。像豫章线翻越大庾岭的梅关古道,长度虽只有大约2千米,但坡度极高,人行若是负重,就不胜其苦。桂阳线的顺头岭没有梅关古道那样陡峭,但拾级而上也相当吃力。其次是湘桂走廊具备通航的潜在可能性,当然所谓通航的潜在可能性是依社会发展程度而转移的。而湘桂走廊之内,大榕江和海阳河相去不远,古人是可以观察得到的,两河的高差又在古人的技术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如果兴建工程,则河流的自然赐予便可以利用。如此小的地域范围之内能够形成两条水量丰富的河流“擦肩而过”,原因在于走廊两侧绵延的群山,盖高山是河流水源发育的必备条件,而走廊两侧又皆是绵延数十数百公里的群山,而造化又让它们汇流于同一地域而方向相反。自然的赐予是一个前提,如果没有这样的自然赐予,秦人的南征则不知如何措手足。相比桂阳线和豫章线,零陵线陆路转运的距离最短,最为便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