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德、意三个轴心国法西斯集团的形成。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挑起大规模侵华战争。中国政府随即将此事诉诸国际联盟(以下简称“国联”)。日本以武力强占中国东北,是其与欧美列强争夺亚洲太平洋地区霸权的一个重要步骤,是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公开挑战。从1931年9月到1933年3月,围绕日本武装侵占中国东北的是非曲直,在国联内外展开了一场错综复杂的外交斗争。日本虽然在军事上暂时得逞,将中国东北变为殖民地,但是在道义上遭到彻底失败,在外交上陷于空前孤立。为此,日本悍然退出国际联盟,自外于国际社会。日本退出国联后,不愿意成为“国际孤儿”,积极在法西斯国家寻找盟友。1933年10月,希特勒痛斥《凡尔赛和约》,公开抱怨国际社会把德国人当作“二等公民”,也退出了国际联盟,并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扩张。1936年11月,日德两国签订《日德关于共产国际的协定》及两个附属协定书;在此之前的1934年,意大利已入侵了埃塞俄比亚,也遭到国际社会的谴责。为了寻求盟友,1937年11月,意大利加入日、德联盟,形成日、德、意三个轴心国法西斯集团,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二.二六事件”以后,日本日益法西斯化。1931年至1933年,日军占领了我国辽宁、吉林、黑龙江、热河等省及内蒙部分地区,1935年在冀东成立伪政权,日本在我国大陆上所统治的地区已超过其国土的数倍。特别是日本“二·二六事件”以后,国家日益法西斯化。1936年,将《国防方针与用兵纲领》第一条总纲改为“帝国国防之本义基于建国以来之皇谟,常以大义为本,加倍彰显国威”,较1923年第二次改定的“帝国国防之本义在于保障帝国的自主独立”等,更富于进攻性和侵略性。1936年8月7日,“五相会议”制定了《国策基准》和《帝国外交方针》,拟定日本的“根本国策在于国防与外交相配合,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地位的同时,向南方海洋方面发展。”并将中国确定为假想敌国之一。1936年4月,日本从国内各师团抽调步、炮、工兵等部编入华北驻屯军,到6月增员近两倍为5774名,马648匹,升级成为“永驻部队”。1936年6月,日本其编制有军司令部1个,步兵旅团司令部1个,步兵联队两个,另驻屯军战车队、骑兵队、炮兵联队、工兵队等部,战斗力可“压制中国军队6个师”,当时,中国驻华北第二十九军只有4个师,日军军事势力占绝对优势。
(三)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随着抗日战争的发展,中共在国际上地位明显提升。五四运动的时候,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还不能保障自身的权益,还要将山东半岛割让给日本;1922年《九国公约》规定:“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当时,还要受其它国保护。抗日战争以后,1942年,中国作为领头四国英、美、俄、中之一签署26国《联合国家宣言》。现在的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五强(美、英、俄、中、法),就是这样来的,最早的源头就是《联合国家宣言》。1943年,中、美、苏签署《开罗宣言》,协商处置战后事宜。1943年,废除不平等条约,签订中美、中英新约。1944年夏,美国“敦巴顿”橡胶园会议上,中、美、英、苏商议建立联合国。1945年6月25日,中国作为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签署《联合国宪章》。由此可见,抗日战争后,中国的国际地位逐步上升,中国的国际形象逐步提高。(www.xing528.com)
(四)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第一,中国人民率先揭开了世界反击法西斯战争序幕,促进了美、英、苏等盟国的联合与共同作战,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在全世界的胜利,结束了人类历史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灾难。第二,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确立自身在世界范围的四强地位,并为成立联合国、重建以和平道义和法制为目标的战后国际秩序发挥了重大作用。第三,中国作为转型中后进国家,创造出战胜工业化军国主义强国的战略战术,为世界军事史提供了一部宝贵的军事财富。第四,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民族复兴转寰枢纽,并推动着东亚与世界进入21世纪新时代。总体上来讲,中国的抗日战争就是一场伟大的胜利,而且这个胜利保障中国从落后的一个状况,走向复兴的局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