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向奉行开卷有益的阅读方法。读经典,读名著,读好书,有大益;读一般的书,有小益,绝对没有毫无收获的阅读。阅读是一种智力劳动,有劳动就会有收获。但是,不适合孩子阅读的经典、名著、好书,有时候不仅起不到好作用,而且会起到相反的作用。童年是柔软的,需要保护的,过度恐怖、血腥、暴力的文学作品,无论多么经典,多么著名,都会给孩子的心灵上造成阴影,成为心理上的障碍,从而影响孩子的一生。无论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观点看,还是从成人的人生经验看,这都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
我崇尚孩子处在什么阶段,读什么书的自然阅读观。一般来说,孩子的理解力以及接受能力,总是和他个人的成长阶段有关的,是正比例的关系。当然也不排除特殊性和个例,他们会超出个人年龄的阅读需求。人同自然界的一切生命一样,成长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他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是和个人所处的阶段有关系的。比如说,幼儿乃至低龄儿童,对童话格外痴迷,他们还不太可能了解人的复杂性,他们更关注动物而不是人。而到了小学中高年级以后,他们开始逐渐对人的世界感兴趣,对身边的人感兴趣,他们开始喜欢阅读小说。幼儿在学习语言时,对声音、节奏感兴趣,所以,他们喜欢听一些儿歌。儿歌的声音、节奏、乐感,让他们着迷。这些阅读兴趣都和孩子的生理以及心理的成长有关。
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阅读童话的热情和激情在慢慢减退。我曾给小学生讲课的时候,问他们是否读过《丑小鸭》,他们说读过。问他们是否知道丑小鸭怎么变成白天鹅的,他们说知道。我曾给高中生讲课的时候,问他们是否读过《丑小鸭》,他们说读过。问他们是否知道丑小鸭怎么变成白天鹅的,只有几个人知道。为此,我认为人类的童年期越来越短了,我们一定要保护好孩子们的童心,让他们感受到童年的快乐。他们一上初中,就完全成人化了,完全可以用成人的话题跟他交流。比如,我可以与他们交流丑小鸭没有必要变成白天鹅,因为丑小鸭本身就是天鹅。但这个话题如果跟小学生谈,可能谈不通。
我读过很多安徒生的童话,对安徒生作过深入的研究,我不主张孩子在很小的时候读安徒生的童话,就如同不让一、二、三年级的孩子读《红楼梦》一样,因为他们读不懂。与其让他们阅读自己读不懂的东西,还不如等他们能够读懂的时候再读,这样,获取的知识可能会更多。我国目前的儿童图书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改编本、缩写本,这些基本都是名著,或者经典,其本意是让儿童能更早地接触到名著。我很反对孩子们读改编的书,缩写的书。为什么要改编、缩写,就是因为不适合读。难道孩子长大一点读不可以吗?有些家长或老师让孩子读《简爱》的改编本、缩写本,甚至拼音本。一部名著,几十万字压缩成两三万字的故事梗概,文学的真正精华就没有了。
我一直在倡导,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最为重要,而不是关注该读什么书,不该读什么书。我们应该让孩子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让他们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反之,阅读就会变成一种沉重的负担。如果我们把各种阅读推荐、指定阅读书目,强加给孩子,孩子们就会像讨厌作业一样讨厌阅读,并把阅读当成一种作业来完成。这会给他们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和负担。我觉得,让孩子自己学会从阅读中发现乐趣,积累经验,学会鉴别,比我们大人去代替孩子经历这个过程要好得多。
有人总是问,现在的儿童应读什么?这是一个貌似很简单但又非常复杂的问题。而且,回答的时候很容易把自己陷入危险之中。最明智最讨巧的回答是:读经典,读名著。如果我们去找一百个评论家或者一百个读书人征询答案,恐怕回答也是高度统一、高度一致的。如此简单而又浅薄地回答,恐怕小学生也能回答,我们所谓的专家要是这么回答孩子们的话,那他们的智商、水平和孩子们是一样的。读名著、读经典,等于一句废话,等于没有说。也许是看多了专家们的阅读经验和阅读心得,看到大家都这么轻率地回答,我不能不刻薄这么几句。(www.xing528.com)
听到有人说,别让庸书毁了孩子,别让坏书害了孩子,我总是很轻蔑地笑笑。现在的成年人,差不多都是从读书时代过来的。扪心自问,什么人是被庸书和坏书毁了的?有多大比例?且不说什么是庸书,什么是坏书,这个标准是如何制定的。我们说鲁迅是大师,但没有比鲁迅写得好的作品,也不能说是坏书和庸书吧。我小学时代读的那些书,如《苦菜花》《连心锁》《金光大道》《艳阳天》《海岛女民兵》《万山红遍》《苦菜花》《红岩》《高玉宝》《红日》《林海雪原》《大刀记》《保卫延安》……在今天看来都不算是什么优秀的书,而且从文学的意义和经典的意义上说,只能算当时的名著,不能算经典,但我从这些作品中了解到了那个时代的真实,让我埋下了理想的种子,将来想当一名作家;让我对战争题材的作品,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让我对文字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少年时代的阅读,我认为最大的缺憾就是没有培养我对古文的兴趣。换句话说,就是国学的兴趣。我总以为,历史、血缘、伦理、习俗等东西,从古至今都是一脉相承的。无论你喜欢不喜欢国学,读不读国学,儒、道两家的人生哲学差不多都存在每个人的血液中。也许,我们很少去思考一个问题:读书是为了什么?学以致用,古为今用,所有的学问都是为我们个人服务的,而不是去顶礼膜拜的。如果是,像西方人那样供奉在教堂好了。
我不太主张过度推崇国学,主张孩子从小阅读一些适合儿童阅读的古典诗词以及其他,但不要过分痴迷。毫无疑问,古典文学和古代文化的魅力是很大的,甚至对一个人的素养和气质产生重要影响,但倘若扼杀了孩子的灵性以及童年的天真,让其变成小老夫子,痴痴呆呆,之乎者也,我相信没有哪一位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变成那样,那才是被书害了。
我相信开卷有益这句话,大凡不是色情、暴力、恐怖等不适合孩子的书,孩子读了都会受益。我非常推崇家庭阅读氛围的营造,父母喜欢读书,有一定数量的藏书,也能给孩子一个选择的空间。对大多数孩子而言,我们的家长和学校两道关卡把着关,一般都指定孩子阅读什么书,虽然是推荐,但这是温和的说法,实际上是强迫了,孩子很少有选择的机会和空间。只有那些开明的家长,喜欢阅读的家长和老师,才会给孩子提供选择的空间和机会。
现在儿童阅读的环境和我童年的阅读环境大不相同了。正如一个儿童阅读推广人所说的,现在阅读选择的成本太大了。言外之意,就是现在的儿童出版物太多,给孩子们推荐起来很耗时很耗力。这是个认真的推广人,不太会讨巧的做法,不如那些读一本就去推荐的专家。他需要比较、鉴别、遴选。其实,我们能有自己的选择标准和方法,比辛辛苦苦地一本一本推荐更有成效。数学上的公式和哲学上的方法论,如果换成阅读的标准和方法的话对孩子们和家长更重要。但这样的标准和方法,总是因人而异的。儿童应该阅读什么和不应该阅读什么,每个人的结论都是不一样的。但我是持属于开放性阅读态度的,对于自己的孩子我也是这么做的,除了那些不适合阅读的作品,孩子对于她感兴趣的作品——无论是儿童的还是成人的——我都一律放行。在应该阅读的范畴内,我主张让孩子多读中外儿童文学书。因为文学是一切人文科学的综合,情感教育、审美教育、伦理教育、心理教育、想象力的培养……这一切都融合在其中。在成人的观念中,有一个极端错误的认识,认为知识是指自然科学的,而人文科学就不是知识。这样,文学就被排除在知识之外,所以,相当多的家长都认为孩子阅读文学书籍读的是闲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