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的实施需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一是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脱节,二是协同机制建设障碍。
前者反映了高校在立德树人问题上与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结合问题,体现了新时代的现实呼唤。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问题,“教材内容还不够鲜活,针对性、可读性、实效性有待增强……各类课程同思政课建设的协同效应还有待增强,教师的教书育人意识和能力还有待提高,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推动思政课建设的合力没有完全形成,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思政课建设的氛围不够浓厚”。进入新时代,面临社会经济发展复杂多变、文化思潮多元碰撞的现状,传统“漫灌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与实际脱节等问题。
后者反映了协同机制所涉及的高校、社会相协调,建立机制的长期性问题。在传媒类高校教学的基本实践中,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忽略学生个体需求,思政教学内容欠缺实效性和拓展性,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衔接不紧密,校内与校外互动不充分,机制体系缺乏联动性,行政部门指导、服务职能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因此,探索传媒类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实施原则必须坚持目的性和政治性相结合、立德树人和学生主体相结合、学科引领和突出特色相结合、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四个原则。
1.坚持目的性和政治性相结合的原则
思政课建设把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守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作为基本原则。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全过程。
2.坚持立德树人和学生主体相结合的原则(www.xing528.com)
思政课坚持把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理论灌输与人生再造、思想教育与政治培塑结合起来,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核心指向,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追求。坚持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整体构建符合教育规律、分类分层的思政课课程体系。坚持思政课在课程体系中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形成协同效应。
3.坚持学科引领和突出特色相结合的原则
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综合性和整体性特征,在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规范性和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以“出版方言”构建大思政格局,进一步凝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等二级学科的研究方向。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出版传媒行业的特殊需求相结合,既发挥学科建设对思政课教学的基础作用,又对相关专业课程教学形成重要的支撑作用,在马克思主义出版观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印刷出版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等领域形成特色。
4.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
理论性是思政课的基本属性,坚守理论性是思政课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的内在要求。在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教育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全面理解和深刻领悟理论知识的内核和精髓,将客观真理内化为主体意识,外化为看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始终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统一,始终坚持与社会现实密切结合,倡导理论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