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和出版活动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文化属性是印刷和出版的核心功能,发挥着践行价值观,传承文明、传播知识、传递信息、呈现理念、表达情感等传播性作用,因此印刷和出版成为我们党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阵地和平台。如报纸作为印刷和出版结合的媒介,马克思就提出,报纸是将人民、国家和整个世界联系起来的有声纽带,它通过报告事实向人民揭示世界的真实景象;报纸是社会舆论的纸币,具有流通和中介作用;报纸是社会的耳目和捍卫者,是对当权者的孜孜不倦的揭露者;报纸作为一个整体处在一种有机的运动过程之中;报纸具有连植物也具有的内在规律性。这些观点反映了马克思对出版工作一般属性、功能、作用,以及通行原则和工作惯例的认识与理解。当印刷和出版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民众开展革命斗争的宣传思想武器的时候,便焕发了新的生机,贴上了“红色文化”元素,具有了政治功能和意识形态属性,并将人类世代集聚的智慧和发现、思想和情感薪火,在马克思主义出版观的指导下,代代相传,发扬光大。毛泽东曾说:“我们的革命宣传好比是向敌人发射的精神炮弹,印刷所好比是制造这种炮弹的兵工厂。”作为红色文化的印刷和出版活动,就是由践行马克思主义出版观的、执着献身于传薪继火事业的优秀出版人擘画实现的。出版人的品格与追求,决定了出版的品质与成就。优秀出版人永远是那些崇尚文化、志趣高洁、德才兼具的人类精英。他们心怀理想,身肩使命,以窃火播光的虔敬和热忱,造就了出版的辉煌,推进了社会的进步。由此可见,将印刷出版文化,尤其是红色印刷出版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价值的守护者、传播者和践行者,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战线要肩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这对将红色印刷和出版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职责、提出了要求。
凸显“出版方言”的思政课教学,要在深化课程内容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培育出版价值体系上下功夫,就必须重视案例教学。案例库的建设体现分类教学理念,根据各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不同需求,建立融印刷文明、红色印刷、红色出版、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传统文化、改革文化等内容为一体的案例库,把出版行业优质资源经过教学内容建设引入相关思政课堂,实现师生有效互动和教学相长。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理论引领,大纲指导,案例跟进,学用结合;教师主导,学生参与,双主互动,行业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作为案例教学,我们开展了“红色出版史教育活动”,根据出版传媒学科专业的特点,以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的出版史为主线,把出版史中蕴涵的党史、国史、革命史、马克思主义出版观等内容,通过挖掘代表性出版物、著名出版人、重要出版机构、与红色出版有关的革命事迹等素材,编写并形成系列红色出版故事。为了最大限度地提升教育效果,“红色出版史教育活动”按照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所受教育的思路,在思政课和专业课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用“出版方言”来讲红色出版故事,在查阅资料、编写材料、宣讲故事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和巩固教育的效果。这种用“出版方言”讲红色出版故事的特色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既体现了浓厚的出版传媒学科专业底色,又彰显了很强的国史、党史、革命史等思想政治教育本色,而且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有机结合,增强了教育活动的吸引力,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为教育活动取得预期效果提供了基本保障。(www.xing528.com)
由此可见,只有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要”“八个统一”落到实处,才能把以“知识为本”的教学转变为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下功夫,思想政治教育才会更显针对性,更加贴近出版行业和学生需求,教学才能取得实效,从而使学校培养的人才具备出版传媒人才应具有的政治担当、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素质和社会参与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