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泛调研与科学论证:规范特色相适应

广泛调研与科学论证:规范特色相适应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论其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思政教育,还是从事人文素质教学,必须使其研究的内容与出版的行业属性相结合,并归口到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上。

广泛调研与科学论证:规范特色相适应

马院的建设内容应该包括学科建设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材/案例建设、平台建设、学术建设、机制和手段建设。这里重点对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案例建设进行分析。

1.学科建设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科学研究,不是纯粹的学术研究,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理论在人才培养中的应用。这种研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基础理论研究,主要是搭建起马克思主义出版观的研究框架和内容体系,并以此为专业教学和特色教学指明方向,形成理论支撑;二是教学研究,主要是针对课程、教学研究,即如何把思政教育转化为出版价值教育,并通过案例建设落到实处;三是面对行业需求的应用研究,属于拓展性的外向型服务内容。这种面向培养对象的教学性研究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支撑,通过学科建设为教师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而在学科建设中,基础性工作就是对教师开展融入行业特色和学科方向的引导和调整。不论其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思政教育,还是从事人文素质教学,必须使其研究的内容与出版的行业属性相结合,并归口到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上。所凝练的特色研究方向应该包括马克思主义出版理论研究、出版文化传承与出版价值研究、版权保护与文化传播力提升研究、党的建设与思政教育研究等。

2.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主要涉及内容、方法、手段、环节等内容。在教学内容一定的情况下,要在课堂教学上创新,不同类别的课程应采取分类管理,因材施教。加强课程的集体研究和备课,思政课课程教学要多采用专题式、团队式教学,使课程内容贴近行业、贴近学生、贴近实践。

针对思政课教学,要在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培育出版价值体系上下功夫。在课程改革和培养方式创新的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培养学生全面熟悉出版价值体系。了解、熟悉、传播出版价值体系是学校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只有让学生认可价值体系,才可以通过职业素养提高其对教学内容的兴趣,提高“抬头率”。因此,在围绕出版产业链的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内容的遴选和推荐,使学生在专业学习的基础上,重点了解可以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反映当代中国精神风貌和学术品质、符合国内外受众文化需求和消费习惯的品牌产品。而针对人文课程,则需要梳理和系统设计。这方面的教学内容应该包括语言文字类,如现代汉语、作品赏析、文学修养、人文社科方法论、自然辩证法等;知识产权法务类,如知识产权保护著作权法、版权法律法规、版权管理与应用、版权法务等;出版印刷史学类,如印刷史、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的出版思想、改革开放以来出版业的发展历程等。

3.教材/案例建设(www.xing528.com)

关于教材建设,一方面,要用好、用活规定教材;另一方面,涉及学校办学优势和特色、与马克思主义出版观相适应的教材需要加大建设力度,形成本领域话语权和影响力,很好地支撑相关研究方法。同时,要重视案例建设,只有通过案例建设和案例教学才能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成长成才、立德树人的相关要求转化为出版传媒类人才培养的“方言”,让培养对象感兴趣,容易接受。在这方面,学校具有得天独厚的行业资源,有许多值得发掘和整理的资源。学校培养的人才,必须有强烈的文化担当意识。作为通向人们精神世界和思想肌理的文化生产者和把关者,学校在贯彻落实思想政治会议精神、强化人文社科素质培养方面必须有所担当。如何为出版物注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正能量,如何在更大程度上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这是马院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而这个问题落实在内涵建设上就是搞好案例教学和案例建设。

在明晰思路、准确定位、构建内容的基础上,马院的建设需要做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首先,思政课教师要强化理论武装,抓住理想信念这个根本,把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转化为自己的职业自信。其次,在推动工作上树立“学科引领,教学为重”的理念,在通过学科建设营造良好生态环境的同时,把重点放在教学建设上,创新方法和路径,研究课程教学、教材建设等内容。学校的思政课教师一定要提高“讲故事”水平。“讲故事”是课堂落实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段之一。以有情怀、简明易懂的话语将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故事化,讲有情节、有情感、有思想、有温度的故事,阐述新闻出版改革与发展的丰富实践,使大学生真正体会到“中国味”“出版范”。最后,内引外联,借势发展,强化与新闻出版行业企业的深度融合,共享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只有把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落到实处,把以“知识为本”的教学转变为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在学习方法和教学模式上下功夫,才能为“传承印刷文明、创新传媒文化”增添新的内涵;学校的人才培养才能贴近行业需求,培养出具有政治担当、文化基础,具有自主发展素质和社会参与能力的传媒人才。

【注释】

[1]此文刊载于《北京教育》(高教版)2017年第9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