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基本内涵是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跨国、跨地区流动。而出国留学与来华留学、访学游学与国际会议、合作研究与联合培养、国际合作办学等多样化的方式,则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十三五”期间,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会进一步拓展,传媒高等教育国际化将呈现如下趋势及重要特征。
1.留学生数量大幅增加,教师国际流动将明显加速
高校学生、教师的国际流动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内涵。据统计,2014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45.98万人,其中国家公派2.13万人,单位公派1.55万人,自费留学42.30万人。2014年度与2013年度相比较,我国出国留学人数和留学回国人数均有进一步增加。出国留学人数增加4.59万人,增长了11.09%;留学回国人数增加1.13万人,增长了3.20%。与此同时,2014年共有来自203个国家和地区的37.70万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75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中学习,比2013年增加2.05万人,增长比例为5.77%。其中,接受学历教育的外国留学生总计16.43万人,占来华生总数的43.60%,比2013年增加1.65万人,同比增加11.16%;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共计4.79万人,比2013年增加18.20%。其中,硕士研究生3.58万人,博士研究生1.21万人。2014年,非学历留学生21.26万人。国际学生的增加不仅会提升我国高校的国际化建设水平,而且对高校的教学科研、服务保障、社会服务等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传媒类高校的留学生培养,不仅能带给国内学生不同的文化视角,有利于多元文化的融合,而且将成为中国和平发展与进步、中国先进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载体。
为了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国际流动,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沿路很多国家和地区将会积极进行政府间的磋商谈判,在教育交流合作、学历学位互认、互访人员签证等方面签署双边或多边协议,为传媒高等教育国际化提供制度和机制保障。(www.xing528.com)
2.教学资源跨国流动和传播的速度会加快、范围将拓展
传媒高等教育国际化必须以教学资源的跨国、跨地区流动和传播为前提。近年来,我国境内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持续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教育需求,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公众的青睐。“3+1”“2+2”等合作办学项目成效显著,影响力不断提升;宁波诺丁汉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等先行先试的涉外合作办学机构,已经取得显著成绩和宝贵经验。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我国政府依法批准设立和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有1780个。其中,实施本科以上高等学历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732个、办学机构43 个;批准正式设立或筹备设立8 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大学。2013年5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正式加盟由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联手创办的非营利性大规模在线教育平台(edX)。这些机构的成功举办和项目的顺利开展,促成了国际化课程、教材和课件以及教学方式等教学资源的跨国、跨地区流动和共享,使得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手段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十三五”期间,这种变革必然促使教育教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跨国、跨地区的深化传播与融合。这对我校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引入国外优质教学资源和现代教学方法,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