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出版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课程体系优化

出版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课程体系优化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基于出版硕士应用型人才的特质分析和“能力培养为核心、素质教育为根本”的教学基本目标,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课程大纲教学目标框架。然而要做到两者的基本对应和良好互动,还需要在充分认识行业需求和产业发展态势的同时,深化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将过去的规模扩张转到内涵建设上来;以需求为导向,探索建立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出版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课程体系优化

课程设置是课程体系的构造形态,是人才培养活动及其模式的实质性要素,承载着研究生教育理念、思想及人才培养目标,回答了“用什么培养人”的问题。它主要从课程体系的深度和广度、必修与选修、本专业与跨专业、统一性与多样性等方面的指标来衡量课程体系构造形态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课程设置是否合理,直接涉及培养方案的核心部分和研究生培养的质量,体现着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特色。

1.课程大纲的培养目标规格设计

课程大纲涉及的教学目标,必须建立在出版硕士应用型人才应具有的内生特质上。我们认为,其内在特质主要表现在人格特性、创新思维、学习素质和行业能力四个方面。其中创新思维直接决定创新能力的高低,具有导向性作用,并最终决定能否给社会带来价值创新的成果,而学习素质和行业能力是创新思维的基础,为创新思维提供原料和支持。

基于出版硕士应用型人才的特质分析和“能力培养为核心、素质教育为根本”的教学基本目标,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课程大纲教学目标框架。课程教学的根本目的即培养研究生发现问题,并能创新地给出问题解决方案的能力。在设计课程教学目标内涵的时候,应考虑以下三方面内容。

(1)公共课强调“使命”的培养。教育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懂得本专业学习与未来职场发展之间的关系;帮助研究生认知自己未来的社会角色并懂得自身对社会所负有的责任,包括职业道德培养、专业发展与职场空间定位;培养对所从事专业的热爱和兴趣,建立正确的幸福观。

(2)基础理论课侧重“视野”和“方法”培养。首先,训练研究生的学术视野,使其懂得新闻出版业的发展脉络、业务流程和技术变化;了解出版产业及其相关技术发展的脉络和背后蕴含的科学规律,培养深厚的产业和技术发展洞察力;懂得出版业与社会、经济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给彼此带来的深刻变革。其次,培养研究生的学习、思考能力,使其懂得在社会、经济大环境中透视产业发展,在企业微观层面去构思开展业务或技术应用;掌握构思与设计相关业务应有的方法、过程及其结果的技术表达,如抽象分析与建模;掌握发现问题所需要的业务分析与优化方法;掌握将构思变成最优化方案的策划和设计能力。

(3)专业课突出知识传授、技能和思维训练。在传授专业课要求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时,应包括视野教育、各个知识点教育、产业整体状况的宏观理解、技术与业务层面的微观分析、策划与设计不同方法的比较与学习、专业素质养成等。在技能方面主要是训练面向职业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包括系统构思、选题策划与设计建模、产品营销与技术推广、表达与技术写作技巧、有效计划和管理控制的方法、相应软件工具的熟练使用。同时,根据本专业要求及职业工作需要,培养研究生的系统思维、抽象思维、辨析思维、创新思维等。

总之,课程教学大纲目标由单纯强调知识传授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等多元化目标发展,从强调能力培养向着能力与素质并重的更高层次发展。

2.课程教学系统及其构建方法(www.xing528.com)

课程教学目标确立了课程教学系统应有的功能。按照教育系统论,教育功能是以“结构”为静态基础、以“过程”为动态展开、以“环境”为手段支撑,其三者共同作用才能最终实现教学系统的功能目标。课程教学系统的基本实体由教师、学生、内容和载体(即手段)构成。其中,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内容及其载体为客体即活动的对象。除了上述基本要素外,教学系统还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即过程)、教学环境与教学评价等四个内容要素。教师应根据教学理念与方法系统完成教学设计,任务包括:根据专业目标确定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内容的载体设计、教学组织过程设计、建立适应教学模式的课程教学环境、制订教学进程计划、确立教学评价标准等。

鉴于此,在课程教学系统的建构方法上,要强调结构、过程、环境与内容的统一。如教学结构模式采取“双主+团队+基地”,即教学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模式;基于项目设计进行面向问题解决的团队式学习;引入现代网络传媒手段、利用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和相关案例支撑,打破以教室为单一教学环境的时空局限,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采取“讲座→案例→作业→项目或研究”的渐进式教学过程模式;建立“课堂、团队、基地”三位一体、均衡发展的教学环境模式;教学内容模式面向能力培养,适应“知识→能力→素质”的渐进式教学过程。

总之,转型期的出版业发展所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理论上正是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目标定位。然而要做到两者的基本对应和良好互动,还需要在充分认识行业需求和产业发展态势的同时,深化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将过去的规模扩张转到内涵建设上来;以需求为导向,探索建立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在这一模式建构中,一方面要加强应用型学科建设,积累标志性成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学改革和课程体系创新,在引导和鼓励行业企业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的同时,充分发挥行业和专业组织在培养标准制定、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指导作用,建立培养单位与行业企业相结合的专业化教师团队和联合培养基地,从而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实现与出版行业相关职业资格的有机衔接,提高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推动产业的有效升级和健康发展。

【注释】

[1]此文原载《现代出版》2014年第1期,属于实证性、对策性研究成果。

[2]张养志. 媒体传播类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M].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2011:3.

[3]汪曙华,张玥. 师生问答:出版教育如何应对行业发展趋势[J].现代出版:2013(3).

[4]赵树旺.出版专业硕士教育:问题、症结与制度设计[J].现代出版:2013(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