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众化教育时期研究生质量的保证措施

大众化教育时期研究生质量的保证措施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大众化教育时期研究生培养应树立的质量观,在充分认识研究生这一群体所具有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具有行业性的非研究型大学应采取下列措施来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大众化教育时期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保证必须在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型大学代表了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最高水平,集中了我国研究生教育最优质的资源。非研究型大学应与研究型大学建立广泛的联系和合作。

大众化教育时期研究生质量的保证措施

根据大众化教育时期研究生培养应树立的质量观,在充分认识研究生这一群体所具有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具有行业性的非研究型大学应采取下列措施来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的质量。

1.根据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制订研究生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研究生培养的特色和目标

高等院校应在明确办学目的和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定期制订和修订自己的发展规划,这是高等院校应该长期坚持的一项常规工作。大众化教育时期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保证必须在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指导下进行。对于行业性较强的非研究型大学来说,应从国家、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出发,以行业的社会需求为导向,与时俱进,及时调整研究生培养模式、方向和课程内容,从而适应国内外、校内外环境的变化,实现研究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2.合理分工、明确责任,建立规范的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研究生教育管理活动,不仅是研究生教育系统内人、财、物等教育资源的整体优化,也是研究生教育系统与其他相关的各种系统之间关系的优化协调以及所进行的物质的、信息的和能量的交换,还是研究生教育系统中研究生导师、研究生、管理人员等各个个体之间相互协调的功能发挥过程。鉴于此,根据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从纵向上继续完善校、院两级管理的体制,推行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重心下移。在明确、细化和加强二级学院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各个工作环节,尤其是培养环节的功能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调动二级学院和导师的积极性。从横向上来说,应进一步完善行政事务与学术事务的不同管理通道。研究生管理部门在学术事务管理上应以宏观规划为主,通过政策引导、制度调控、监督评估等方式来调节二级学院管理活动。要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学科建设委员会、招生领导小组、课程建设领导小组以及评估督导组等学术性组织的功能,赋予其实质性决策权。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事宜如发展规划、学科学位点建设、导师遴选、学生入学、课程设置和学位授予等,都须经相应层级的学术组织讨论决定,从而克服管理中存在的“行政权力泛化”现象。

3.修订(制订)研究生培养方案,夯实研究生培养特色和优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加强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完善研究生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加强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十一五”期间非研究型大学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形成特色的关键,是研究生培养创新体系建设工程的重中之重。为了保证培养体系的建设工作具有科学性,符合“大众化”时代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规律和要求,需要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中,在一级学科上突出知识的系统性和基础性,在二级学科上重视学科的交叉性、融合性,给学生提供跨学科或跨方向的学习机会,从而使其掌握更多的知识,培养综合素质,拓宽知识面和视野。还应注重师生的互动性,视野的国际性和社会的参与性。另外,还要建立与课题体系、教学大纲相适应的实习和实践教学体系。这有利于社会及时、充分地了解高校的研究生培养格局和特色,从而很大程度上提高社会对学校的关注度,接受并支持学校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

4.加强导师队伍建设,突出硕士生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主体地位

指导教师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最关键因素。要通过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责任制和资助制,强化导师责任,带动培养机制改革,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首先,严格导师遴选,健全导师考核机制,提高导师的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主导作用,通过各类课题引导学生参与理论和实际问题的研究。导师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潜心研究、严谨治学的学风,注意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弘扬创新精神,鼓励探索,宽容失败,力戒浮躁,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与此同时,导师还应注意加强和重视研究生基本能力的培养。在重视打牢学生理论功底的同时,加强其基本实验能力训练。另外,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研究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工科类导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重视数学和科学能力训练,提高逻辑推理能力;重视学习与科研相结合,课程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文科类导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培养研究生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理论和现实问题。对于行业性较强的大学来说,在注重内部导师选拔的同时,还应从行业、政府部门和相关研究机构吸纳既有一定学术影响,又有实践经验的高级人才充实导师队伍共同组成导师组,走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及社会相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路子。从行业、实际部门、相关科研机构聘请兼职导师合作培养研究生,有利于培养理念的更新,有利于导师队伍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有利于研究生深入实际部门参与应用型研究,有利于研究生就业渠道的拓展,有利于提高硕士授权学科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5.密切与相关研究型大学的联系,共同建立研究生教育优质资源共享体系[7]

把最新科学研究成果融入教学是研究生教育区别于其他层次教育的显著特点。研究型大学代表了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最高水平,集中了我国研究生教育最优质的资源。非研究型大学应与研究型大学建立广泛的联系和合作。这种合作不仅体现在队伍建设和科研合作上,还应充分把研究型大学的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系统用于自身的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对非研究型大学来说,这是一个能够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途径之一。非研究型大学在加强自身教师队伍建设、实验设施和图书资料建设等软硬件建设的同时,更要注重利用现代发达的信息网络技术,实现资源共享,从而有效地弥补本校教学科研平台的不足。当然,这种合作的有效开展,还需要政府部门的政策扶持和引导。(www.xing528.com)

6.关注研究生就业,系统设计研究生就业方案

随着就业压力从本科层面向研究生层面延伸,研究生就业问题必将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也会成为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个观测点。为此,行业性较强的高校应及时“调整两个结构”“提供两种服务”“打开一个通道”。“调整两个结构”,是指调整学生结构和导师结构。一是通过对外招生宣传,改变目前生源高校分布比较集中的现状,通过对内做好研究生就业引导,鼓励多元化选择就业。二是通过聘请行业内在职的、学历层次比较高的知名人士兼职硕士生导师,改变单一导师结构,通过他们提高硕士授权学科知名度和人才培养模式宣传力度,提高就业率。尤其对就业压力比较大的学科而言,应鼓励建立导师培养小组,鼓励校内导师与外聘导师合作培养研究生,一个重理论,一个重实践。“提供两个服务”,即建立为研究生就业提供服务的机制保障体系和与导师制相适应的导师服务。首先,学校应建立一个与本科生就业服务相类似的研究生就业服务体系,并在人员、财力等方面给予支持,形成为研究生就业提供优质服务的长效机制。其次,导师在做好研究方向指导方案的同时,做好研究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把学科系统知识传授与面向市场需求的“菜单式”个性化培养相结合。“打开一个通道”,是指各授权学科应把建立研究生教育实习基地、提高研究生知识应用能力作为培养环节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通过实践环节弥补目前重理论知识传授、轻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缺陷。

【注释】

[1]此文是“2007年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培养模式创新工作交流会”的论文成果。

[2]肖洁.论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教育质量困境[J].文教资料,2007(18):8.

[3]于秀娟. 研究生教育的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6(04):94.

[4]廖湘阳. 研究生教育质量观演变与发展战略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04(09):25.

[5]程永波,廖晓玲.论研究生教育质量观与发展目标模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08):17.

[6]李德才,沈克祥. 当代研究生的思想特点与教育对策[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02).

[7]王云兰. 非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生教育问题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2007(03):8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