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知识形态来看,学科有两种内涵:一是知识的门类。在国家教育部出台的“学科分类标准”中,被定义为“学科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也就是按性质划分的知识的门类、学问的分支,即根据知识体系的相对独立性来划分的,其本意是指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3]二是指教学的科目。它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组织起来的科学知识体系,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学科目录中所指的主要是这种教学的科目。由此可见,“知识的门类”和“教学的科目”是学科的基本内涵,只是在不同场合体现不同的内涵而已。我们对出版学学科内涵的界定理应反映学科的基本内涵。
出版学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出版理论和方法,研究出版活动各相关领域基本理论和运行规律的学科,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应用性强,直接服务于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经济建设的特点。知识形态的出版学,应该是人们对出版领域或知识范围进行的分类,这种分类体现在高等学校的教学、科研活动中,就表现为“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组织起来的出版科学基础知识的体系”。这一体系依次分为:出版学应归属的学科门类、出版学一级学科和研究方向。像一般学科一样,出版学学科的建设要素包括研究方向、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基础条件、思政教育、学术交流及管理制度。也就是说,出版学的学科建设渗透在日常的教学、科研活动中,其成果最终需要通过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来体现。具有出版学科的高等学校,在安排与该学科相关的教育活动及教学内容时,需要按学科设置,分专业培养,以课程支撑;而其研究活动同样需要按学科划分,分专业组织,以方向支撑。由此可见,在出版学学科建设过程中需要给予高度关注,且充分理解和明确区分的是学科、专业、课程、研究方向这四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
1.学科
学科是知识的分类,理论上注重研究对象、研究领域、研究方法和自己理论体系的逻辑统一,强调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继承性和前瞻性;实践中强调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学科群的形成,而且要求通过构建相对合理的学科结构,使出版学在建设过程中与相关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和相互支撑。学科为专业的设置和发展提供基础。
2.专业
专业是学科的延伸和应用,是高校根据社会分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组合学科知识而编制的(具体)人才培养计划(或方案)。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专业的形成,首先都是以某个学科的知识体系为主体来构建的,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市场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选择、组合其他学科的知识。比如,出版专业的设置,首先必须考虑出版学门类的系统理论知识,其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在遵循国家专业目录基本规范要求的基础上,考虑组织诸如哲学、历史学、政治经济学、传播学、管理学、外国语言文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其他学科的知识。专业在理论上注重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培养目标的逻辑一致性,强调的是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和社会对具备系统专门知识的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专业建设过程中要求各教学环节相互衔接,强调培养方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应用性。(www.xing528.com)
以上对学科和专业概念的诠释,说明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然而现实中人们一般习惯于把学科和专业放在一起表述,甚至混淆两个概念,给学科建设实际造成很大影响。出版学作为新兴的一门学科,应该从一开始就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那么,针对出版学而言,二者的联系表现在:①学科是专业的基础,学科知识是构成专业的要素,而专业是对学科知识的组合和应用;②专业是对学科的一种延伸和应用,以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实现知识的转化,通过专业人才培养,直接体现出学科发展与建设的成果。区别表现在:①从内涵看,出版学是人们对出版这一人类客观实践活动的认知情况(知识体系)所进行的跨地域、跨组织的高度集合,而出版专业是社会分工派生的专门人才所需的系统知识,学科强调知识的分类,专业侧重知识的综合;②从对应主体看,学科是对应教师的,专业是对应学生的;③从功能看,学科是知识的供给,注重知识的创新,专业是知识的需求,注重知识的应用;④从构成要素看,学科需要有一定的研究对象、研究领域、研究方法和自身的理论体系,而专业的构成主要有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
3.课程
课程是学科的基本载体,集中反映着学科的研究成果和发展方向。课程建设水平如何,直接影响着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课程(教材)往往被看作学科建设的标志性成果之一;课程又是构成专业教学计划的基本元素,或者说,专业教学计划是由课程构成的。按照专业发展需要的科目而设置的课程,贯穿于专业系统知识传授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也就是说,教学大纲的制订、教材的选择、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的配置、时间与进度的安排都与课程有关。与此同时,专业教学计划还要通过优化课程结构来实现。
4.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是学科基础理论和学科优势的具体反映,是一所高校在一定的学科门类下通过多年的学术积累逐渐凝练而成的、建立在该学科系统知识之上并区别于其他院校学科特色的体现,是一个学科的标志或品牌,也是凝聚队伍、成就学术大家的基本平台。在给定出版学知识体系的情况下,各个学校可以选择这一体系中的不同内容形成自己的研究优势和特色。研究方向既可以是国家学科目录中的规定方向,也可以自行设置,其对研究内容的覆盖面不宜过宽,也不宜过窄。研究方向既要最大限度地与队伍组成、科研成果等保持一致,又要体现出本方向研究的连续性、继承性,方向与方向之间的连贯性、逻辑性,本方向研究的特色性和前瞻性,同时,还要考虑与社会进步、社会发展的同步性,和国内外学术和科技发展以及相关组织的兼容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