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学科建设的发展路径相适应,当前学科建设的主要任务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摸清家底,厘清学科建设现状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
学校经过多年建设,初步形成的“传媒科技、传媒文化、传媒艺术、传媒管理”四大学科群,在出版传播、印刷包装、设计艺术等领域凝练的学科特色和优势,为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变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从学科规划和布局来看,基本适应了国家学科发展需要,与国家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有比较好的契合度,与新闻出版行业和首都社会经济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契合度。但从学科建设的内涵发展要求来看,从取得的标志性成果来分析,目前学科建设与首都经济建设、新闻出版行业需求之间,教学科研团队建设与学科研究方向之间,科研和学校资源配置与学科建设之间的契合度还较低,仍然不利于学校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变。例如,从行业需求看,数字出版是新闻出版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行业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其中,云出版技术、语义分析技术、数字化加工技术、动态出版技术、数字版权保护技术、数字内容管理与投送技术、数字内容监管平台和数字媒体内容平台建设、电子书包数字教育出版应用及数字出版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是数字出版领域需要攻克的关键技术和重点课题。但我校在数字出版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缺乏标志性的科研成果,在承担和参与国家数字出版重大科研项目方面,尚未获得突破。从首都创新型世界城市发展看,北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材料等与我校有关,我们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尚未形成影响力;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面也是如此。这要求我们加强学科融合、科研协同创新,提升学科建设与新闻出版广电行业和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的契合度。
2.加强内涵建设,突出特色发展,提升学科建设层次和水平
内涵建设体现着学科发展方式的转变,突出特色说明的是学科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力。深入分析去年一级学科整体评估,从评估的一级指标层面看,以专家主观印象评判的学科声誉位次低于以客观数据为主计算产生的学科整体建设水平。从评估二级指标层面看,三个学科虽然有差异,但位次高于学科整体水平的多体现为“出版专著”“学位论文质量”“重点学科与重点实验室”等指标,而位次低于学科整体水平的有“学术队伍结构与层次”“科研项目情况”“科研获奖”“代表性学术论文质量”“学生国际交流情况”“授予学位数”“优秀学生”“教学与教材质量”等指标。这一定程度上说明我们的学科建设层次不高,仍然没有把行业特色真正转变为学科特色,引领学科发展的带头人缺乏,学科的标志性成果积累不够,尤其是科研成果的层次和质量不高。鉴于此,学校在继续加大三个特色学科建设力度的同时,要以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的博士授权项目库建设为抓手,不遗余力地落实“学科与学位点层次提升工程”。目前,学校初步论证了“数字出版与传播”等建设项目,把政策性的应急申报内化到日常建设之中,采取“精心策划,虚拟设置,将支撑研究方向内化和隐含在现有硕士学位授权点中”的建设策略,并通过学科建设专项给予支持。下一步,要深化学科建设、队伍建设与科学研究的联动机制,纳入项目库建设的特殊需求项目在研究方向上应体现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对应的行业及服务领域应具有明确指向。以研究方向为依托,从战略层面优化配置校内外资源,打造体现学科交叉、结构合理、合作稳定的学术团队,设计并实施具有竞争力的标志性科研项目,使提升学校层次和水平的学科,包括特殊需求项目,真正消除队伍建设和科学研究“两张皮”的现象,真正凝练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有实实在在的队伍支撑,能够承接竞争性的高水平科研项目。通过几年的持续建设,学校要力争在博士研究生教育方面取得突破。(www.xing528.com)
3.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强化应用型培养定位,全面提升培养质量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国家政策从“规模扩张”到“内涵建设”的转变,学校研究生规模至今仍然不能满足学科建设的需要,这种局面短期内也无法得到根本性改观。上半年,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和《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并召开了全国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专门对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提出要求。学校要以落实文件精神为契机,在重视扩大规模的同时,把工作重心转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上来,要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以分类推进培养模式改革、统筹构建质量保障体系为着力点,更加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更加突出科教结合和产学结合,更加突出对外开放,为提高新闻出版创新力和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为此,下一步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优化学位类型结构,适时增加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资格,并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招生选拔制度;坚持特色发展,学术学位研究生注重创新能力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注重职业能力培养,构建以研究生成长成才为中心的培养机制;提升指导能力,健全以导师为第一责任人的责权机制;改革评价机制,建立以学校诊断性评估为主体的质量保证体系;扩大对外合作,提高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健全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完善研究生培养的奖助体系。通过系统改革,最终实现发展方式、类型结构、培养模式和评价机制的根本转变,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注释】
[1]此文撰写于2013年8月,是学科建设工作会报告的主要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