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当你有了一个好想法之后,该怎样优化?

当你有了一个好想法之后,该怎样优化?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很多人的创业冲动,都开始于一个很好的想法。有了一个很好的想法之后,第一步就是要完善这个想法。如果你有一个很好的想法,而且大家都认为这是个很好的想法,也并不代表你一定能成功,但至少说明这个想法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大部分人不会觉得这是一个荒诞不经、惊世骇俗的想法。如果大部分人都认为这不是个很好的想法,也不要气馁。

当你有了一个好想法之后,该怎样优化?

很多人的创业冲动,都开始于一个很好的想法。但是一个很好的想法,离产品出来、抢占市场、创业小成的距离,差不多有铁岭到美国那么远。

有了一个很好的想法之后,第一步就是要完善这个想法。这个想法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哪些人有这方面的需要?这些人总数有多少?处于哪个量级?你能够很容易找到这些人吗?还是你知道他们肯定在,但是不知道怎么才能探触到?这个需要的强度如何?是刚需还是非刚需?你提供的是商品还是服务?价格如何?你提供的商品或服务是一次性的,如婚礼服务,还是会重复使用的,如销售卫生巾?你的生意是TOB(面向企业用户)还是TOC(面向个人用户)?如果是前者,你有这方面的人脉资源吗?如果是后者,你能够直接面对最终用户,还是需要通过渠道?你打算采用什么方式让你的用户知道你……类似的问题,我们还能举出很多很多,你要试着一一回答。

然后再反过来,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你这个“很好的想法”的用户,你需要这样一个商品或服务,你从哪里获知它的信息?它需要具备怎样的特点才能勾起你的消费冲动?你希望从哪些渠道获得它?你希望它能够给你提供哪些后续服务?你打算为它花多少钱?什么情况下,你会持续消费?它犯了什么样的错误你会抛弃它……又是一大堆问题。

把这一大堆问题和你的回答,与上面一大堆问题的回答互相印证。通过这种自问自答,自攻自受,不停变换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角色,你就可以很容易厘清你的思路。

好了,你现在可以拿出一张A4纸,写下这些问题和你的答案,每个问题+答案不要超过两行,如果你不能用最精练的语言去概括它们,只能说明你还没有想清楚。

我的一个好闺蜜,是个连续创业者,她最新的创业方向是为用户提供营养咨询服务,上游签约了一些全球著名的营养师,提供营养讲座视频,并可以为客户定制营养方案;下游是和各种保健食品商家的合作,并做成一个销售平台。她一开始想通过微信公众号积累原始用户,把整个链条理顺之后,再开发自己的APP,想做到营养类APP的第一名。这个方向大体上没有问题,在这个领域也没有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是个不错的垂直蓝海。唯一的问题就是,营养资讯不是刚需。

中国人讲究民以食为天,各种美食花样翻新,各大商场也只有餐饮区生意兴隆。每个人对于营养常识多少都懂得一些,什么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什么一天八杯水,什么少喝酒少吃辛辣食物……但是这些在小龙虾、烤串儿和羊蝎子面前,都会变成PM2.5一样的尘埃,根本没有半点战斗力。美食当前,吃了再说,管他身后洪水滔天!有多少糖尿病人就是因为管不住嘴导致病情恶化?更何况健康人。所以,营养资讯不是刚需,虽然可能人人爱看,但看了就看了,从爱看转化到消费,可能转化率会非常低。

那么什么是刚需呢?减肥!减肥可谓女人一生的事业,健康减肥本来就是营养学的一部分。所以,我建议她将重点放在瘦身健体咨询和减肥辅助食品的销售上。几个月下来,市场情况果然像我预料的那样,大部分的用户和流水都来自于减肥板块,而且其中不乏通过人际推广带来的新客户。试想一下,一个客户减肥成功,遇到亲朋好友,第一声寒暄必然是:

“哎呀!你瘦了啊!”

“是呀!”

“怎么瘦的啊?”

“就是有个减肥的公众号,按照他们的方法去做,吃他们的减肥保健品,很快就瘦了。”(www.xing528.com)

“是吗?这么有效啊!介绍给我呗!”(掏手机

这是一次完美的推销,而且不花公司一分钱。

当你整理好自己的想法之后,就可以跟亲朋好友印证一下了。首先你要找到你朋友中可能是你目标用户的人。把你的这一页A4纸讲给她听,让她直抒己见,尤其是关于消费意愿和定价方面,不同的人差异很大,一定要广泛听取意见。

然后再去找和你目标用户不相干的人,他们的看法可能和你截然不同。这时候要尽量找各种不同年龄、性别和社会阶层的人,老人、男同学、小区里一起遛弯儿的邻居,甚至小朋友。听听他们的看法,问问他们觉得周围的人当中,会有多少人对你的产品或服务感兴趣。

如果你的目标用户不在你所居住的城市,例如你在北上广工作,但是你的目标用户锁定在三四线城市或农村,那你就要至少去当地调研一次。借着春节返乡回去问问老家的亲戚是个不错的选择,或者周末开车出城,在周边找个农家院,连旅游带调研一并完成。

如果你有一个很好的想法,而且大家都认为这是个很好的想法,也并不代表你一定能成功,但至少说明这个想法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大部分人不会觉得这是一个荒诞不经、惊世骇俗的想法。你去找投资商发BP(Business Plan,商业计划书),对方也不至于会秒删,这已经足够了。

如果大部分人都认为这不是个很好的想法,也不要气馁。好的创业方向不是人人都能看到的,尤其是某些创新的方向,只有它出现了,流行了,人们才会发现自己有多需要它。譬如生活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人,可能很难想象一瓶水的价格会比一瓶汽水还贵。而20年前,手持“大哥大”的人们也不会想到,如今手机已经成了人们的另一个肢体,片刻不能离身。你不在意别人的想法,可能会导致盲目而走弯路;你太在意别人的想法,则可能一事无成。

还是一样的做法,面对反对意见,不要情绪化,不要反驳,不要记录他们的结论,而是记录他们描述的细节。他们觉得哪一个点有问题?为什么这么觉得?是自己的主观感受还是有什么客观依据?试图跟他们沟通,用你的观点和论据说服他们,这种辩论的交锋过程,有可能会擦出火花,让你迸发新的灵感,使你的想法更加完善。如果不能说服对方,就先记录下来,给自己一些时间去沉淀,去思考。

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你听多了质疑,也应对过各种质疑,以后再面对更尖锐的质疑,也就不会怕了。因为在今后的路上,你可能还要有路演,要面对投资商,他们也会质疑你,多积累一些经验一点坏处都没有。

经过这样一个过程,你的“很好的想法”就变身成了“相对完整的草案”,整合了大家的智慧,你的想法获得了成长,更丰满、更成熟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