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传染病定义及预防措施分析

传染病定义及预防措施分析

更新时间:2025-01-12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如被沙门氏菌、肝炎病毒、肠道寄生虫等病原体污染的食品所引起的传染病。传染病预防是控制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重要措施。如消除鼠害、蚊蝇等病媒昆虫、钉螺的危害,消除其他传染病或者患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动物的危害。如被甲乙类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粪便,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在卫生防疫人员的指导监督下按要求进行处理。

传染病是由各种致病性病原体所引起的一类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可在人与人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传染病可在短时间内在局部人群中引起暴发或流行,严重的会造成大范围内流行甚至是世界性大流行。传染病是危害人类健康、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卫生问题。

(一)传染病的发病原因及传播途径

1.发病原因

传染源是指在机体内有病原体生存和繁殖,并能向外界排出的人和各种动物。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健康携带者)是主要传染源;此外,受感染的动物也可以将动物传染病传给人类。

2.传播途径

(1)空气飞沫传播。当患者呼吸、咳嗽或打喷嚏时,含有病原体的飞沫可被易感者吸入而感染。如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SARS)、流行性感冒等的传染。

(2)经水传播。饮用受到病原体污染且又未经消毒的水后,可造成传染病的流行,如霍乱、伤寒、痢疾、甲型肝炎都可经水传染。有些传染病如血吸虫、钩端螺旋体则是通过受病原体传染的水而传播的。

(3)经食物传播。所有肠道传染病和食源性寄生虫病都可通过污染的食物传播。如被沙门氏菌、肝炎病毒、肠道寄生虫等病原体污染的食品所引起的传染病。

(4)接触传播。接触传播有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两种类型。直接接触是通过传染源与易感染者直接接触造成的传染,不通过中间媒介,如狂犬病。间接接触是指通过餐具、手、生产工具、日常生活用品引起传播,这也是肠道传染病的一个重要传播途径。输血、吸毒所使用的针头和血液制品均是艾滋病传播的重要途径。

(5)生物媒介传播。蚊、蝇、蚤、螨等生物体表或体内可寄生或附着某些病原体,通过食物、饮水或借其吸血活动传播伤寒、痢疾、霍乱等传染病和旋毛虫病等寄生虫病。节肢动物、嗜齿动物可机械性地携带病原体,通过这些动物的排泄物或叮咬、吸血等方式而传播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6)经土壤传播。有些肠道寄生虫卵(如蛔虫、钩虫卵)须在土壤中才能发育成感染期蚴,经口或皮肤引起感染。土壤还可成为炭疽菌芽孢长期保存的场所。

3.易感染人群

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的人群。机体感染病原体后会产生一定的抗体,免疫力的强弱因病原体不同而异,如患有伤寒和副伤寒的患者可获得很强的免疫力,成为终身免疫。而痢疾的免疫力弱。有些易感人群可通过人工接种疫苗而获取免疫力,如接种乙肝病毒疫苗。

(二)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国家对传染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从我国目前的传染病流行情况来看,以肝炎和肠道传染病为多发,因此,对水、食品和粪便进行重点管理与监督,对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起到重要的作用。

传染病预防是控制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重要措施。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对传染病的预防可采取如下措施。

(1)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和防治措施的卫生健康教育。(www.xing528.com)

(2)积极开展爱国卫生活动,消除各种传染病传播媒介。如消除鼠害、蚊蝇等病媒昆虫、钉螺的危害,消除其他传染病或者患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动物的危害。

(3)加强管理和改善公共卫生状况。生活饮用水必须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公共卫生设施。城市应当按照城市环境卫生设施标准修建公共厕所、垃圾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场和污水、雨水排放系统等公共卫生设施。农村应当逐步改造厕所,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加强对公共生活用水的卫生管理,建立必要的卫生管理制度。饮用水水源附近禁止有污水。

(4)做好计划免疫工作。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适龄儿童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接受预防接种。

(5)严格各项卫生制度。如被甲乙类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粪便,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在卫生防疫人员的指导监督下按要求进行处理。从事饮水、饮食、整容、保育等易使传染病扩散工作的从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6)强化疾病监测体系,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并按规定及时通报和公布疫情。

(7)制定传染病防治应急处理预案,确保一旦发生疫情,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控制和扑灭疫情。

(8)在传染病暴发、流行区域,政府应当根据传染病疫情控制的需要,组织相关部门采取下列预防、控制措施。

①对患者进行抢救、隔离治疗;

②加强粪便管理,清除垃圾、污物;

③加强自来水和其他饮用水的管理,保护饮用水源;

④消除病媒昆虫、钉螺、鼠类及其他染疫动物;

⑤加强对易使传染病传播扩散活动的卫生管理;

⑥开展防病知识的宣传;

⑦组织对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染疫动物密切接触人群的检疫、预防服药、应急接种等;

⑧供应用于预防和控制疫情所必需的药品、生物制品、消毒药品、器械等;

⑨保证居民生活必需品的供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