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温多雨季节的蘑菇中毒及预防

高温多雨季节的蘑菇中毒及预防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毒蘑菇中毒多发生在高温多雨的夏秋季节。误食马鞍蕈毒蘑菇中毒的潜伏期6~12小时,开始表现为呕吐和腹泻,1~2天后出现头痛、无力和痉挛,严重的有肝、肾疼痛,以后出现急性溶血,严重时可引起死亡。误食原浆毒型的毒蘑菇中毒临床表现为潜伏期长、病情复杂而凶险、病死率高等特点。(五)预防措施广泛宣传毒蘑菇中毒的危险性,提高广大群众对毒蘑菇的识别能力,对不认识和未食用过的蕈类,不要采取和食用。

高温多雨季节的蘑菇中毒及预防

(一)中毒的原因

蕈类通称蘑菇,属真菌植物,自古以来就是一种珍贵的食品,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食用价值。我国蕈类植物很多,分布范围广阔,有食用蘑菇达300多种,毒蘑菇约80种,其中9种毒蘑菇剧毒能使人致死。毒蘑菇虽然占的比例小,但因形态特征复杂及与食用蘑菇不易区别而常常被误食中毒。

毒蘑菇中毒多发生在高温多雨的夏秋季节。人们往往因采集野生鲜蘑菇又缺乏经验而误食中毒,因此多为散在发生。毒蘑菇的有毒成分比较复杂,因此,中毒表现复杂多变,通常为综合症状。

(二)毒素类型

1.胃肠毒型

含有胃肠毒型毒素的毒蘑菇很多,比较多见的有褐盖粉褶菌、毒红菇和白乳菇等,其有毒成分为可以刺激消化道的类树脂物质,毒性不大。

2.神经精神型

含有神经精神型毒素的毒蘑菇较多,其有毒成分主要有毒蝇碱、腊子树酸、光盖伞素以及致幻素等。

3.溶血毒型

含有溶血毒型毒素的毒蘑菇主要有马鞍蕈(又称鹿花蕈)类(见图6-2、图6-3)。马鞍蕈内含有鹿花蕈素,系甲基联氨化合物,它可破坏大量红细胞,有强烈的溶血作用,是一种原浆毒,作用于肝和肾,毒性较强。

图6-2 马鞍蕈

图6-3 毒伞蕈(www.xing528.com)

4.原浆毒型

原浆毒素主要有毒肽和毒伞肽两大类,通称毒伞属毒素。主要存在于毒伞(见图6-2)、白毒伞、鳞柄白毒伞、纹缘毒伞及褐鳞小伞等蘑菇中。

(三)中毒症状

1.胃肠毒型。误食含有胃肠毒素的毒蘑菇后表现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发病时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一般不发热。

2.神经精神型。误食含有毒蝇碱的毒蘑菇表现为流涎、呕吐、腹泻、大汗、面色苍白、流泪、瞳孔缩小等症状,严重者呼吸困难,有时出现幻觉

3.溶血毒型。误食马鞍蕈(又称鹿花蕈)毒蘑菇中毒的潜伏期6~12小时,开始表现为呕吐和腹泻,1~2天后出现头痛、无力和痉挛,严重的有肝、肾疼痛,以后出现急性溶血,严重时可引起死亡。

4.原浆毒型。误食原浆毒型的毒蘑菇中毒临床表现为潜伏期长、病情复杂而凶险、病死率高等特点。

(四)治疗方法

发现进食毒蘑菇后,应立即催吐,迅速送往医院治疗。催吐可采用1∶5 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灌入活性炭或者浓茶水,灌服50%硫酸镁50ml导泻。其他对症治疗。

(五)预防措施

(1)广泛宣传毒蘑菇中毒的危险性,提高广大群众对毒蘑菇的识别能力,对不认识和未食用过的蕈类,不要采取和食用。

(2)提高鉴别毒蘑菇的能力,防止误食中毒。目前,尚无简单可靠的方法鉴别毒蘑菇。在鉴定时,除了外形特征外,还需通过显微镜进行形态结构观察才能确定。

以下特征可鉴定毒蘑菇,仅供参考:颜色鲜艳,蕈盖上长疣,蕈柄上有蕈环、蕈托;多生于腐物或粪肥上,不生蛆,不长虫,有腥、辣、苦、酸、臭味;碰坏后容易变色或流乳状汁液,煮时能使银器或大蒜变黑的蕈有毒。但这些都不是鉴别标准。因此,用不可靠的方法来鉴别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和含毒成分复杂的各种毒蘑菇是极其危险的。只有熟悉和掌握各种毒蘑菇的形态特征和内部结构,再参考当地群众的经验鉴别毒蘑菇,才是科学可靠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