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矿物质的重要性及碱性食品对血液酸碱平衡的影响

矿物质的重要性及碱性食品对血液酸碱平衡的影响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般把钙、磷、硫、钾、钠、氯和镁称为必需常量矿物质元素。矿物质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如钙、磷,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铁集中在细胞,是血红蛋白及细胞色素酶的重要组成成分。大部分蔬菜、水果、豆类都属于碱性食品,它们代谢后生成碱性物质,能阻止血液等向酸性变化。

矿物质的重要性及碱性食品对血液酸碱平衡的影响

(一)矿物质概念

矿物质又称无机盐,是指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无机化学元素,如钙、磷、钠、氯、镁、钾、硫、铁、锌等,除碳、氢、氧、氮以有机物形式存在外,其余元素均为无机盐的矿物质。矿物质占人体体重的4%~5%(碳、氢、氧、氮约占人体体重96%)。矿物质与有机营养素不同,其既不能在人体内合成,除排泄外也不能在机体代谢过程中消失,但在人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矿物质分类

人体几乎含有元素周期表中自然界的所有元素,但它们的含量差别很大。在从人体中已检出的81种元素中,按它们在体内的含量和膳食中的需要不同,可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1.常量元素

常量元素也称主量元素或宏量元素,指占人体体重在0.01%以上的,每日膳食需要量在100mg以上的元素。除碳、氢、氧、氮外,还包括硫、磷、钙、钠、钾、氯和镁7种元素。其中前6种是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与核酸的主要成分,称基本结构元素;后5种则是体液的必需成分,称常量矿物质元素。一般把钙、磷、硫、钾、钠、氯和镁称为必需常量矿物质元素。

2.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又称痕量元素,是相对于宏量元素而言,指占人体体重在0.01%以下,每日膳食需要量在100mg以下的元素。在人体中某些化学元素存在数量极少,甚至仅有痕量,但有一定生理功能,且必须通过食物摄入,称之为必需微量元素。按其生物学作用可分为三类:

(1)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共8种,包括碘、锌、硒、铜、钼、铬、钴及铁。

(2)人体可能必需的元素,共5种,包括锰、硅、硼、矾及镍。

(3)具有潜在的毒性,但在低剂量时可能具有人体必需元素功能的元素,包括氟、铅、镉、汞、砷、铝及锡,共7种。

(三)矿物质的生理功能

矿物质在人体内虽然含量不高,但是其生理意义却不容忽视。

(1)矿物质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如钙、磷,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铁集中在细胞,是血红蛋白及细胞色素酶的重要组成成分。

(2)调节体液的酸碱平衡。

(3)维持细胞内外液渗透压的平衡。(www.xing528.com)

(4)构成酶的成分或参与酶的激活和维持神经和肌肉的兴奋性,如盐酸对于胃蛋白酶元、氯离子对于唾液淀粉酶等。

(5)构成某些特殊生理功能物质的重要成分,如血红蛋白和细胞色素系统中的铁、甲状腺素中的碘等。

(四)矿物质的生物有效性

1.概念

矿物质的生物有效性是指食品中矿物质实际被机体吸收、利用的程度。

2.矿物质的影响因素

食品中矿物质的总含量,不足以准确评价该食品中矿物质的营养价值,因为这些矿物元素被人体吸收利用率还决定于如下因素:

矿物质的化学形式,颗粒大小与溶解性,食物组成,食品烹调加工及人的年龄、性别、生理状态等。

(五)矿物质的安全性

每种微量元素当过量摄入时,可产生有害作用。在低于此量的一定范围内,对机体正常生命活动无影响,这可能是机体的一种耐受表现,但也可能是该元素维持着体内某种重要生理功能的表现,因此这段剂量范围称“安全和适宜摄入范围”。如果剂量低于此范围时,总会出现一定生理功能的不良反应,则表明该元素是机体所必需,此时出现的是缺乏效应。

微量元素的有害作用即毒性,是指微量元素在体内过量时,引起机体发生各种功能障碍的能力,可表现为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致癌和致畸作用。

(六)酸性食品与碱性食品

食物在体内经过消化、吸收、代谢后产生的残渣,所含的成酸元素如氯、磷、硫等较多的食品称为酸性食品;含较多的成碱元素如钾、钠、镁、钙等较多的食品称为碱性食品。大部分的鱼、肉、禽、蛋等动物性食品中含有丰富的硫蛋白,主食的米、面及其制品则含磷较多,所以它们均属于酸性食品,可降低血液等的pH。大部分蔬菜、水果、豆类都属于碱性食品,它们代谢后生成碱性物质,能阻止血液等向酸性变化。

人们在日常饮食中必须注意酸性和碱性食品的适宜搭配,以便于维持机体正常的酸碱平衡,也有利于食品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充分利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