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特别重视“表达”板块的编撰。从一年级起就安排了“口语交际”,在语文园地中还有“字词句运用”的项目,也尝试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二年级开始正式编撰了写话内容。有条不紊地按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中对第一学段写话教学目标的设定,合理有序地编撰相应的学习内容。本文所说的“起步”,更为准确地说,指的是第一学段的二年级。
教材的设计意图明显,引燃了教师的设计、执教热情。我们观摩了许多一线老师在起步阶段的“写话”教学课例,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教材虽然更换,但教学观念依然如故,教学方法还是陈旧的,少、慢、差、费的教学状态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可以预测的是:起步阶段写作这么教,未来的写作提升必定艰难。
常态中的表达起步教学,大致是什么样的呢?
课堂上,教师特别注重教会学生“写好句子”。写好一句话还真不容易,至少包括:句子结构要写完整;标点符号不能丢;用上一些形容词,对句子进行扩充,让其更加丰满;用上一些修辞手法,给句子进行“美容”,让其更加生动。句子写好了很重要,因为之后要串联几个句子,构成段落。大家一定认为:对,就是这么教!没有错!的确,这么教,本身没错,因为分明指向《课标》中的要求。同时,这么教,还有三个毋庸置疑的必然性。
第一,学习,必然是要循序渐进的。学习任何一项本领,都应该从初级阶段入手,从局部开始,从简单的慢慢往高级的、复杂的方向进发。如果一下子就开始写整段话,或者是写全篇,难度太大,要求太高,有“一口吃成胖子”的嫌疑,听起来就有点天方夜谭的感觉。所以,我们很自然想到应该从“写好句子”开始。
第二,文章,必然是由句到段再到篇的组成。几句话组合成段,几个段构成篇。所以,写好一句话,进而写好几句话;写好一个段,进而写好几个段,最后连接成篇,这似乎是文章建构的必经程序。万丈高楼平地起,写好句子自然是写文章的“地基”。起步教学,就应该是夯实地基的工程。这么教,也是文章的本质属性决定的。
第三,评价,必然需要顾及细节的精彩。一篇文章的优劣,要涉及方方面面。文句是否经得起推敲,历来是评价的重要标准。如果连一句话都写不清楚,那么随意凑合成的几句话、一段话,必然也是逻辑不通、表意不明的。段落组合成的篇章,也是无法表情达意,实现其应有功能的。因此,必须注重写好文中的每一个细节,从写好句子入手。句子生动活泼、情感丰富了,由句子组合成的文章才可能生动活泼、情感丰富。(www.xing528.com)
请不要忘记,之前我们就是这么教的,但学生的写话却并未有“好结果”。如今,统编本教材的写话内容更换了,教学依然固执不变,不由地推想未来,也许依然如故。起步阶段仅注重实现“写好句子”的教学目标,不但难以达到预期的优质教学效果,反而会导致三个教学“后果”。
第一后果是立刻会遇到的,“会说不会写”。学生特别能说,但就是不会写。“会说不会写”历来是一线教学遇到的最为普遍的问题。统编本教材在编撰上,试图通过内容的趣味性与生活化来改变这一现状,例如二年级上册的“写自己喜欢的玩具”“学写留言条”“看图编故事”等,都符合学生需要,都带有浓厚的儿童情趣。但如果教学没有配合,可以说努力都将付诸东流。学生能绘声绘色讲故事,能清清楚楚表述见闻,能滴水不漏转述信息,可一旦要求“写下来”,就变得艰涩磕巴。
第二后果是维持一段时间的,“根本写不好”。按照《课标》界定,起步教的是写话;第二、三学段教的是习作;第四学段教的叫写作。起步这样教,最终理应按部就班实现《课标》中对四个学段的总体要求,达到“乐于动笔,易于表达”且基本做到“文从字顺”。但现实确实让人倍感意外,写好句子并未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不会顺理成章带来段落与篇章写作的优质。
第三后果将持续到未来,对写作的厌烦及排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学生不喜欢写作,从骨子里排斥写作。一旦提及写作,坏情绪就如梦魇一般缠绕。不少人毕业之后是终身不写的,这是不争的事实。
既然这么教有好处,也属必然,为什么会导致三个不良的后果呢?原因可以归结为一句话:仅仅这么教,就会导致严重后果。在起步阶段,如果只瞄准“写好句子”,就会连句子都写不清楚,还会带来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结局。所以,我们建议起步阶段的写话教学不能仅仅这样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