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朗读技巧的学习与教学——对统编本一年级的要求进行分析和总结

朗读技巧的学习与教学——对统编本一年级的要求进行分析和总结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纵览统编本一年级下册“课后练习”中所有针对“朗读”提出的要求,发现了可供教师教学的具体技术项目。读好对话,教师要指导儿童用不同的语调、语气,融入朗读的技法。教师应指导儿童体会感叹号在朗读中的具体读法,在表达意思中的特殊作用。每次做好一件事,每回专心练好一种朗读的技巧。统编本一年级上册,针对“朗读”就提出了相关要求,下册在上册的基础上,反复出现这些要求,可见全年的要求是呈现螺旋上升的趋势。

朗读技巧的学习与教学——对统编本一年级的要求进行分析和总结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们经常发现中高年级儿童在朗读时拖腔拖调、读漏字、读断句、读跳词……如果一年级教学中就注重朗读的练习与指导,就能够实现“根治”。所谓“根治”,就要治在“根”上,“根”就在一年级。我们纵览统编本一年级下册“课后练习”中所有针对“朗读”提出的要求,发现了可供教师教学的具体技术项目。例如,第五课《小公鸡和小鸭子》、第十九课《棉花姑娘》,教材提出“读好对话”的要求。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儿童根据课文内容,落实“把对话读得像在说话”。进入文本意境,体会话语情境,区别不同角色的定位与认知,给予不同的技术处理。读好对话,教师要指导儿童用不同的语调、语气,融入朗读的技法。又如,第十课《端午粽》和第十一课《彩虹》,提出了“读好长句子”的要求。这是非常具体、明晰的要求,但很容易被忽视。其实,长句子在朗读时很讲究,例如,如何做好呼吸的调整,如何处理标点符号,如何处理标点之外的停顿,如何突出逻辑重音等,这些都需要教师予以指导。又如,第十四课《要下雨了》与第十七课《动物王国开大会》,提出了“分角色朗读”的要求。在统编本分角色朗读的指导中,要注重角色特点,注重语言环境,不要忽略“讲述者”这一特殊角色。又如,一年级下册的第二课《我多想去看看》,就提出“读好感叹句”的要求。这是很不起眼的,教师觉得“不需教”。然而,对于一年级儿童来说,感叹句中的感叹号该怎么读,真算是个“技术活儿”。教师应指导儿童体会感叹号在朗读中的具体读法,在表达意思中的特殊作用。起步教学中,教师需要带儿童反复练习,不断操演,才可能渐渐融合技术,将其化为“自然之道”。

结合统编本一年级下册“课后练习”中对“朗读”的要求,我们给出三个教学建议:(www.xing528.com)

其一,分项训练,小步走。每次做好一件事,每回专心练好一种朗读的技巧。不要贪多求全。其二,依据文本,精选训练要点。根据文本内容,结合教材中练习提示语,选择具体的训练项目,练起来才有针对性。其三,循序渐进,不越进。统编本一年级上册,针对“朗读”就提出了相关要求,下册在上册的基础上,反复出现这些要求,可见全年的要求是呈现螺旋上升的趋势。其实,我们还可以看到统编本二年级上册,继续提出一年级“读好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的要求,同时开始注重朗读的语气,还提出“练习默读”。原来,整个统编本第一学段教材的“课后练习”,都在“朗读”上做好了部署,实现有序推演。这必须在教学中引起教师关注,需要我们把握教学节奏,让儿童学得扎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