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读’方法改革推动读法指导的升级

‘教读’方法改革推动读法指导的升级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读课型定位带来“教方法”的教学内容变化,正是对原先精读课欠缺的有益补充。提到“精读”,教师很自然在“文本解读”上下功夫,极为强调“个性化”不断在挖掘“言外之意”上一比高下。这样造成成年化的解读结果和强制性灌输的教学方法依然流行,严重忽略了儿童得法用法的学习切身需要。

‘教读’方法改革推动读法指导的升级

《中国百科大全书》对“阅读”做出了定义: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也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是由一系列过程和行为构成的总和。这段界定至少向我们传递出以下信息:其一,阅读的对象是各种文字材料与信息;其二,阅读就是一种信息的提取,加工,再认识的过程;其三,阅读过程伴随着心理变化,阅读的结果对智力发展起作用;其四,阅读的外显性预示着阅读有一系列清晰可见的行为方式。因此,叶圣陶先生说:阅读和写作不能视为知识,而应视为技能。既然是技能,入行就要学法,得法,执法,施行。叶圣陶还指出:“阅读程度不够的原因,阅读太少是一个,阅读不得法,尤其是重要的一个。唯有重法,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读书方法多样,划分依据也不同。默读、浏览、快读、跳读、猜读等,都是儿童惯用的方法,也是必须通过教学传授给他们的方法。整体阅读、厚书读薄、口诵笔述、分类阅读、比较阅读等方法的习得,都可以通过有系统、持续推进的教学得以实现。教读课型的价值以及独立性就体现在“教”上。教什么?如果停留在就事论事,依葫芦画瓢的文字讲读层面,那就是喂养,永远无法满足儿童对阅读的探求与渴望,无法与海量的阅读世界相匹配。温儒敏教授说:教的内容应侧重方法的授予。交给方法,让其得法后运用,教就有了意义,就能影响儿童阅读的发展路径,改变儿童阅读的情态。同时,教方法,也是让其在“自读”与“课外阅读”时能有法可依,得法用法解决问题的需要,是“三位一体”课型建设的必然选择。

教读课型定位带来“教方法”的教学内容变化,正是对原先精读课欠缺的有益补充。提到“精读”,教师很自然在“文本解读”上下功夫,极为强调“个性化”不断在挖掘“言外之意”上一比高下。这样造成成年化的解读结果和强制性灌输的教学方法依然流行,严重忽略了儿童得法用法的学习切身需要。儿童阅读确实需要浸淫于文字间,体悟字里行间的表达秘妙,但他们更需要在阅读的范本中归纳总结,发现可借鉴、用得上的方法。例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强调: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 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在过往的“精读”教学中,多见教师提出“默读”“浏览”的要求,很少发现教如何“默读”“浏览”的方法。方法不落实,不习得,效果难以呈现。例如赵志祥教读《景阳冈》一案时,大胆扎实地施行“教读”。他与学生分享了他的古典小说三种读法:第一招,“囫囵吞枣”——通读。特别提倡读原著。第二招“披沙拣金”——朗读,提倡放开声音,去除羞涩。此条特别适合章回小说,朗读的效力与“评书”艺术异曲同工,而章回小说最适合评书播讲。第三招“掇菁撷华”——诵读。像古人一样,摇头晃脑地读甚至唱起来,或者尝试背诵,牢牢地记在大脑中。方法到底要不要教?很多教师纠结这个问题。赵老师给我们回答是:不但要教,而且还要慎重、强调地教。(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