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学中的不自然与反效:口语交际的失误

教学中的不自然与反效:口语交际的失误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主角说“谢谢”。对方回答“不用谢”。问题关键就在于实施“教”后,小孩学得“不好好说话”了。问题就在这个“完美”上,让人明显感觉,在这些温和、流畅的话语中,口语交际教学呈现两个不良的倾向。过犹不及造成教学失效,让原本自然真实的口语交际变得不自然,不真实。口语交际落入这两个俗套中后,不存在执教的意义,而且出现教学反效,“越教越不会说”。

教学中的不自然与反效:口语交际的失误

在备课统编本二年级上册口语交际《商量》时,发现特别有意思的问题:教学之前,小孩还知道怎么说话,如何商量;教学后,小孩变得不懂如何说话,当然不会商量。“越教越不会说”,你能相信是教学的“效果”么?

教材中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一个小孩当值日生时恰逢生日,他需要和同伴商量,让自己“提早一点时间离开”。这是一个很简单的交际任务,预计在课堂上组织小朋友商量,几乎毫不费力就完成,且能得到让人满意的效果。小孩很天真,很善良,商量进行得相当干脆。当主角刚一询问:我要过生日,想先走一步,可以吗?另外一个小孩想都不想,说道:好的。主角说“谢谢”。对方回答“不用谢”。一分钟不到,商量就结束了,教学也结束了。换人再商量,结果完全一样。

这让我想起小沈阳的经典台词:好吗?好的。中间,没有时间差;顺利,让教学陷入尴尬。

这样顺利,为什么说“越教越不会说”呢?问题关键就在于实施“教”后,小孩学得“不好好说话”了。翻阅同行的同题案例,发现案例中的文字描述,商量的过程,小孩把话说得相当完美。问题就在这个“完美”上,让人明显感觉,在这些温和、流畅的话语中,口语交际教学呈现两个不良的倾向。(www.xing528.com)

第一,原本应该教“口语”,如今成了教“礼貌用语”。几乎每一个案例中,只要是涉及口语交际,老师都要不断重复提醒小孩用上“请”“您”“谢谢”……整个口语交际的过程中,原本就非常熟悉的同学变得异常客气,一派祥和。想一想,这样的客气在现实的口语交际中,特别是在熟人的语境中,存在么?不觉得古怪么?况且,重复不断将为数不多的“礼貌用语”确定为教学内容,是对学情的尊重么?过犹不及造成教学失效,让原本自然真实的口语交际变得不自然,不真实。

其次,“交际”有可能是三番四次的交锋,但教学中却都是“一帆风顺”。组织儿童进行口语交际,无论“教”与“学”都没有遇到障碍,你一言我一语,进行得相当顺利。所谓“顺”,一方总会顺着另外一方去说;所谓“利”,一方的表达总是有利于对方,交际中不存在“冲突”,互相迁就。教学中,交际双方都欢天喜地,教学就在喜洋洋的“大团圆”气氛中反复不断地“以礼貌用语进行对话”。岂不可笑?

口语交际落入这两个俗套中后,不存在执教的意义,而且出现教学反效,“越教越不会说”。不但如此,这样的教学对交际能力的增长而言,存在明显的误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