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考试题中的传统文化情结深入探析

高考试题中的传统文化情结深入探析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下面笔者将列举2016—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中的“传统文化”,浅析命题方法与教学思考,并对未来教学中关于如何渗透传统文化提出应对策略。(一)高考试题概况2016—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概况在2016—2018年全国高考试卷中,频繁出现地理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题目。表4-52016—2018年全国高考地理传统文化试题特征由此可见,传统文化已经成为高考命题的热点。

高考试题中的传统文化情结深入探析

十九大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必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适应自然、生产劳动和社会建设过程中所创造的文化精髓和精神瑰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中国人民的历史使命。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民族特色鲜明,包括传统民居、山水画茶文化、传统民俗、古代文学作品、民族音乐、民族建筑雕塑书法等。

为了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升考生的人文地理素养,近年来的高考地理试题中频频出现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背景的地理试题,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高考地理试题中,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传统文化知识成为新高考的命题方向,近年高考试题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从地理视角辩证分析传统文化的内涵,探究其中隐藏的地理奥秘,帮助学生对悠久的中华文化产生更深刻的理解,从而使学生树立中华文化自信,增强爱国主义自豪感,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此类试题多以中国古文化(古诗词)为信息载体,通过考查学生的国学功底,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悠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梳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和自信,并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最终内化为学生的品格,促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背景材料的地理试题,其考查的重点不是死记硬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而是要遵循继承、弘扬和创新的发展思路,注重考查传统文化下所隐藏的地理知识,设问往往和地理知识很好的契合,主要涉及我国传统文化的迁移、扩散、传承、功能、影响、分布特点、发展变化、差异比较和原因、形成条件或成因、某文明衰落的原因等。

最新的《考试大纲》《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版)》均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列入高中地理必学、必考内容。在近三年的地理高考真题中,2015年北京文科综合地理卷第11题的“城市牵挂”,2015年文科综合新课标Ⅱ第1—3题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基塘农业”,2016年江苏省高考地理试题中1—2题的“我国山水画”,2016年天津文科综合地理卷第14题的“妈祖文化”,2017年全国文科综合卷Ⅲ第1—3题的“剪纸”等均是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地理知识的考查。与地理有关的中华优秀传统包括:天文地动仪日晷二十四节气等)、古民居(窑洞、北京四合院吊脚楼、碉房、蒙古包土楼、园林、宫殿等)、少数民族服饰、少数民族传统庆典(彝族火把节傣族泼水节蒙古族那达慕大会等)、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戏曲、传统工艺(紫砂壶漆器、刺绣、剪纸、四大发明文房四宝中医等)、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八大菜系等。

下面笔者将列举2016—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中的“传统文化”,浅析命题方法与教学思考,并对未来教学中关于如何渗透传统文化提出应对策略。

(一)高考试题概况

2016—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概况

在2016—2018年全国高考试卷中,频繁出现地理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题目。具体情况见表4-5所示。

表4-5 2016—2018年全国高考地理传统文化试题特征

由此可见,传统文化已经成为高考命题的热点

(二)高考试题解析与研究

例1:(2016年高考海南地理卷第22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华北地区传统民居大多坐北朝南,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而不植四季常绿的松柏等针叶树(如图4-1所示)。

图4-1 落叶阔叶树

设问:解释华北地区传统民居的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而不植松柏的地理原因。

答案:华北地区夏季炎热,与松柏(常绿针叶树)相比,落叶阔叶树夏季冠广叶密,遮阴取凉效果更好。华北地区冬季寒冷,太阳高度较低,落叶阔叶树落叶后,可让阳光充分射入室内,提高室内温度(松柏等常绿针叶树会遮挡阳光)。(www.xing528.com)

【解析】该题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中华传统民居为切入点,将华北地区传统民居与当地气候、植物树种等地理事象巧妙地融为一体,考查自然地理环境对聚落的影响,体现了华北地区人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和谐统一,凸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启示】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民居作为人类居住、活动的场所,是人类创造的人文景观,蕴含着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精神,其形成和发展深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受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民居的分布与形式体现了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和谐统一。我国疆域辽阔,自然地理环境千差万别。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各地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传统民居。当然,各地的民居也映射出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例2:(2017全国高考文综卷Ⅱ卷43题)茶马古道是以茶、马为主要商品,以马帮为主要运输方式的古代商道。该商道分布在滇、川、藏等地区,沿途穿越高山、峡谷、密林。暑期一群旅游爱好者计划沿茶马古道,靠站徒步古道游,体验马帮文化。

设问:从文化体验角度,指出他们应做的前期准备。

答案:需收集茶马古道相关资料,了解马帮文化的历史;了解古道所经地区的自然与人文环境;确定茶马古道体验游的地点,设计体验游路线;准备与设计路线自然环境相适应的装备、生活用品;聘请向导等。

【解析】本试题考查的内容是选修三《旅游地理》,本试题以马帮文化、茶马古道为载体,考查考生在旅游活动中的前期准备。题目中介绍了茶马古道、马帮文化的内容含义,并交代了茶马古道沿线的自然地理背景,再结合试题,旅游前期的准备工作,要求学生了解当地的自然和人文状况,准备相应的生活物品,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这在知识运用方面属于简单的综合运用层次。

【启示】茶马古道是中国十大著名古道之一,有着丰富的自然奇观、文化遗产、古代民族风俗,是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通道。如今,丝绸之路已经受到世界关注,而茶马古道仍受冷落。因此,高考题的出现让茶马古道的独特文化受到大家的关注。古道的文化特征是在特定的自然地理背景下形成的,教师可以把多种地理教学环境与古道文化结合。举例来说,由于京广铁路的修建,梅关古道的交通运输功能下降,甚至消失,而今作为古迹成为旅游资源,说明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变影响区域的发展方向。

例3:(2018年全国高考文综卷Ⅲ卷1、2题)油纸伞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传统方法,全手工制作,油纸伞以竹为骨,以纸或丝绸为面,刷桐油以增强韧性并防水,但长期置于干燥环境中易变脆、开裂。近年来,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据此完成1—2题。

1.与现代钢骨布面伞相比,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依赖的主要优势是( )。

A.携带方便 B.适用地广 C.文化蕴涵 D.经久耐用

2.下列地区中,宜作为油纸伞重点推销市场的是( )。

A.欧洲西部 B.中亚 C.中东 D.撒哈拉以南非洲

答案:1.C 2.A

【解析】

1.油纸扇采用传统方法,全手工制作,以竹为骨,以纸或丝绸为面,具有浓郁的中国文化色彩。油纸伞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效能大于实用效能,是一种文化符号,所以与现代钢骨布面扇相比,其具有的文华蕴涵促使走俏国际市场。由于油纸扇采用传统方法,全手工制作,以竹为骨、以纸或丝绸为面,且长期置于干燥环境中易变脆、开裂,因此油纸伞不如现代钢骨布面伞携带方便、适用地广、经久耐用。故选C。

2.欧洲国家与中国有着巨大的文化差异,这使欧洲成为油纸伞市场的基础;同时,欧洲西部属于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多雨,空气湿润,既有利于油纸伞的销售,又有利于其保存。中亚、中东、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气候干燥、降水稀少,油纸伞市场不大,且不利于其保存(易变脆、开裂)。故选A。

【启示】解答本题组需要掌握油纸伞的双重属性——既是伞(有实用功能),又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文化功能)。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依赖的主要优势是其文化蕴涵——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分析油纸伞重点推销的市场时,需要把油纸伞的实用功能(防雨)和文化蕴涵(与中国有着巨大的文化差异)结合起来综合考虑。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民族特色鲜明,除上述中国传统民居、山水画、茶文化、各种民俗以外,还包括各种古代文学作品、民族音乐、建筑雕塑、书法等。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切入点的高考地理试题,引导学生从地理视角辩证分析传统文化内涵,探究其中隐藏的地理奥秘,帮助学生对悠久的中华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使其树立中华文化的自信,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自豪感。细品这些蕴含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地理试题,我们更能懂得和发现地理的价值与地理之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