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升地理教师传统文化素养的方法

提升地理教师传统文化素养的方法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地理教师是地理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指导教学活动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在中学地理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理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地理教师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关注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因此,地理教师只有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熟知和理解,才能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提高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

提升地理教师传统文化素养的方法

地理教师是地理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指导教学活动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在中学地理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理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地理教师具备了一定的传统文化素质,才会在实际教学中注重与加强对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而传承传统文化要求地理教师在掌握传统文化的知识内容后,还要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加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地理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资源,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教学过程中不应该忽略传统文化的教育,传统文化本身应该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如果教师没有挖掘出地理学科中那些具有育德行与思想性的内容,那么传统文化与地理教学会割裂开来。

随着教育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不应该只是认为高中地理是一门涵盖丰富的知识课程,更重要的是要认识到高中地理是具思想性、人文性、综合性的课程。这就要求地理教师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关注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在传统文化之中,丰富的教学资源正好可以通过教学活动丰富学生的知识,增强学生的情感,并且借此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而传统文化是否能够在地理教学中发挥功效的关键纽带就是地理教师,任何地理课程资源的挖掘和使用,都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地理专业素养;任何教学内容都离不开教师的消化与理解。因此,地理教师只有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熟知和理解,才能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提高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如果地理教师不具备一定的传统文化素养,那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便不能恰当地传承传统文化。因此,通过提升地理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方能加强传统文化的运用意识。

在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中,个别地理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总体而言并不高,并不能很好地驾驭传统文化知识,也不能很好地将地理知识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从而使学生无法理解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和深刻意义,也无法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可见,地理教师的文化素养不高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高中地理传承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个别地理教师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不足,特别是在地理课中不能将相应的地理知识点和立场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进而导致学生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无知,甚至在民族感情上的漠然。若因为地理教师传统文化素养不高导致高中地理教学不能传承传统文化,那么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就无从谈起。教师乃传道授业解惑者,在教学实践中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下系统地学习基础知识,开阔视野,提升能力,培养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因此,只有地理教师提升了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把握能力,才能更好地提升中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成效,从而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感情。可见,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提升地理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

首先,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学校和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加强地理教师传统文化的培训力度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在中学骨干教师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中,相应地增加优秀传统文化的培训内容;在中学教师资格证的考试中,增加针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尤其对中学地理课教师,侧重考查在地理课中传承传统文化的教学能力。地理教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高低关键在于教师传统文化素养的高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和施教能力。因此,建立针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校本培训体系,注重专业知识和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培训,提高教师教学研究一体化的能力,创新课堂教学,拓展教学发展空间。由于地理教师的培训是高层次的继续教育培训,主要通过学员讲堂和研讨座谈的形式进行传统文化学习活动,培训能够使地理教师掌握有效的理论教学方法,提高教育的教学能力,并将地理教学中潜在的地理资源充分挖掘,能够合理统筹教学过程,最终将在地理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方法付诸实践。因此,参加培训的教师可以依据地理学科和传承的传统文化知识备课,在培训时进行展示,然后由其他教师就内容安排、讲课的方式、逻辑顺序开展评课。通过这样的方式,既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技能,又对教师在地理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有了明确的认识,积累了教学实践经验。

其次,加强政策的激励。教育部门可制定针对中学地理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传统文化素养提高工作的专门性激励政策,将教师传统文化素养程度、传统文化教学应用水平、效果与教师的评价直接联系起来,同奖励制度和职称评定挂钩,在奖励标准和职称评定标准中增加教师传统文化素养水平为必备标准,鼓励教师自觉提高传统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还可加强制度保障建设,积极推行人事制度改革,提高教师流动性和竞争性,如可探索在同一学区范围内建立中学教师流动机制,凡是考评不合格者由高到低流动至其他学校,让教师自觉提高教学水平和自身素质。建立教育监察制度,教育主管部门不定时对中学地理教学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建立奖惩机制,评选出教学优秀者和不合格者,分别进行奖惩;还可建立新型教师评价制度。学校要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评价制度,将应用优秀传统文化的素养作为新要求纳入评价体系。尤其是地理课教师,在对其教学评价时,不仅考核其专业能力和水平,更要注重其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素养。(www.xing528.com)

再次,地理教师作为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加强自身的传统文化修养,强化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兴趣。高中地理教师要有过硬的学科知识,若要想更好地在地理学科中传承传统文化,就必须深刻理解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教师在课余时间要多研读有关传统文化的著作,阅读相关书籍,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传统文化,系统整理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与地理教学相互整合,增强自己的知识储备;多多观摩其他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在集体备课时间相互讨论与交流,互通有无,真正做到地理教育和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达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实现地理教育育人效果的双重目的。

地理教材中含有大量的民俗文化、语言文化、旅游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地理教师应该加强自身学习,通过阅读传统文化书籍,通过观看一些纪录片、电视节目来丰富自己的地理知识和传统文化知识,以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如《航拍中国》《舌尖上的中国》《百家讲坛》《中国诗词大会》等,收集相关资料,与地理知识相结合,然后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给学生。唯有地理教师不断充实提升自己,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更好地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传承传统文化,更好地体现地理课的人文性、思想性和德育性,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最后,地理教师应善于与其他地区和其他学校的教师交流合作,丰富自己的传统文化知识。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是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不同地区的学校、同一地区不同学校之间的师资力量、硬件设施、传统文化的教育资源不同。因此,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地理教师通过交流和学习,能够提升传统文化教育水平,提升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效果。地理教师可以广泛参与学术交流活动,和其他教师相互切磋、相互交流,了解其他地区的传统文化,开阔视野、拓展地理知识层面,在相互交流中提升自己的传统文化素养;还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设为地理教师必修的一门课程,规定学分与课时,通过网络教学,地理教师利用其闲暇时间学习。由此可见,需要地理教师积极努力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

教师传统文化的修学应遵循“无欲速,无见小利”的理念,以避免“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的不良后果。对于初学者,更应该本着“次第分明,循序渐进”的原则,低压力、小步子,次第修学、长时熏修。具体可以融通“线上—线下”学习资源,通过构建层层递进的课程体系和有效的学习模式,在不影响教师工作的情况下激发教师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带动教师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保障教师传统文化学习的积极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