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建设是一种精神文明建设,它的作用很广泛,几乎遍布于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体现在每一个人身上,但同时德育建设又因为其鲜明的文化特征而具有隐蔽性,人们很难全面、深入地进行德育,也很难去检测和评价它的效果。我校建立起属于自己特色的健文化学校品牌,意在以文化管文化、以文化促文化、以文化评文化。良好的习惯是健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个人良好习惯的形成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生活,也有助于形成协调一致、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校园氛围。健文化德育品牌下良好习惯的形成,既要靠文化的感染,让学生自觉遵守制度、养成习惯,又要靠硬性管理力量的约束,协助学生更好、更快地形成和保持良好的习惯。我校制定了“五种能力”、“八大习惯”,鼓励学生养成爱学习、会学习的好习惯。“五种能力”是:(1)良好的自学能力;(2)良好的探究能力;(3)良好的沟通合作能力;(4)独立思考的能力;(5)创新实践能力。“八大习惯”是:(1)制订计划的习惯;(2)预习的习惯;(3)适应教师的习惯;(4)自己留作业的习惯;(5)自己出考试题的习惯;(6)整理错题的习惯;(7)筛选资料,总结学习经验的习惯;(8)大事做不来小事赶快做的习惯。
我校在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出硬性规定的同时,也注重教师良好的示范作用和学生自我管理的作用。我校的“五问五气”就旨在提高教师的素质,为学生的好榜样做准备,“五问”具体内容如下:(1)今天我在学校管理发展上思考了哪些问题?(2)今天我在分管工作上发现了哪些问题?(3)今天我在分管工作上解决了什么问题?(4)今天我给师生起了哪些模范带头作用?(5)今天我在课堂上为学生的发展做了哪些?“五气”是:(1)正气。相对于邪气而言。争议和道德日积月累形成正气,有了这种浩气长存的精神力量,就有了高尚的情操;(2)朝气。相对于暮气而言。作为教师,对待学生永远都要充满无限的激情,生命的意义便是这不断的进取之中;(3)灵气。相对于呆气而言。作为教师具有主动性、创造性。激情和教育使教育充满灵气,引发学生深入思考;(4)大气。相对于小气而言。教师要有开阔的胸襟,做人不要太斤斤计较。大气为人,拥有美好的心境,大气谋事,拥有健康人生;(5)书卷气。相对于俗气而言。读书可以夯实基础,提升内涵,丰富阅历,增长见识,健全知识,跟上时代步伐。
我校依据《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规范和制度,参与管理的人数多、范围广,意在共同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与保持。具体如下:(1)值周生坚持天天检查、督促出操、集会排队的习惯,值周生每天身着校服整齐地站立,既为同学们树立了榜样,也起到了检查、督促的作用。(2)礼仪生的问候和行礼习惯,每天四名礼仪生用亲切的问候语和面带微笑的鞠躬,迎接着天天到校的老师和同学,用他们规范的仪表渲染着校园的礼仪之风。(3)与德育系列化教育相配合的具有鲜明教育主题的每两周一次的主题班会和每天一次晨会习惯,充分发挥了德育主阵地的作用。(4)值周检查天天反馈、每周评比、每月评选的习惯,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反馈到班主任处。每月将班级考核公示,做到考核、考评公平、公正、公开。(5)形成榜样激励,模范带头的习惯。每月表彰一次优胜班级,期中考试后,根据不同学年的特点,分别对三个学年的优秀学生进行表彰,并给受表彰的学生家长发喜报。根据学年特点,学校在初一学年设立了“群星璀璨”光荣榜;初二学年设立了“芳草地”光荣榜;初三学年设立了“学习的标兵,行动的楷模”光荣榜。在学生中树起了一批典型,弘扬了正气。(6)引导由他律教育向自律教育的习惯,充分发挥班委和值日班长的作用,将课间和晚自习等各时间段由学生自己来管理,并将班级的各类公物承包到学生或小组。这些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持之以恒地常抓不懈,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需要恒心和毅力,需要全校教职工的通力合作与无私奉献。(www.xing528.com)
班主任同其他任课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相比,接触学生时间最多也最了解学生,我校注重发挥班主任的作用,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说,没有高素质的教育者,就没有高素质的受教育者。如何提高他们的素质,应实现四个转变:(1)转变育人思想,增强服务意识;(2)转变育人观念,增强尝试和激励意识;(3)转变育人方法,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4)转变育人手段,增强时代性、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要真正把这四个转变落到实处,班主任对所做的工作都要有记录、有记实,每周有工作小结,每月有工作随笔。班主任要在班集体建设中起到主导和统帅作用,扮好“导”和“扶”的角色,克服以班主任为中心的意识,确立相信学生、依靠学生、支持班干部管理和为学生服务的思想。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自我管理,每个学生都做管理者,班级的每一个同学都会管理,每一件事都有人负责做,做事的整个过程都有人管理,使更多的同学实现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使其责任心和自觉、自制的品质得以发展。在这方面,各班主任应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凝聚班级学生的集体智慧,创造出行之有效的模式。
在加强自上而下管理的同时,更要重视对学生自下而上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首先要注重对学生习惯形成的情绪感染,加强学生对于形成良好习惯的重视程度。我校每年都会举办和参加的各种活动,如征文比赛、市“节日小报”比赛、市“十佳之星”、市青少年读书活动评选等,每次活动都会涌现出一大批素质高、习惯好的学生,他们获得的荣誉必定会带动整个校园的学习风气,使得学生自觉形成好的习惯并加以保持。其次要对学生加以引导,加大对班集体、学生群体的重视,在管理中将外在的习惯约束变成内在的要求。要完善以教学班为单位,轮流值周的学生参与日常管理的办法,通过学生间互相管理体制可达到相互监督和相互学习的效果。通过每周的级流动红旗评比,每月“文明示范班”和班“文明学生”的评选,每学期学校“文明班”和“文明学生”的评选,突出学生的主题作用和文明示范的榜样作用,达到自我管理的目的,实现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教是为了不教,管理体制中的“管”也是为了“不管”。这种“自我管理”的形式,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使外驱力变为内动力,从而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