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繁杂而又艰辛,要让健文化德育产生其最大能效,除灵活运用好“3+4”管理模式外,还应注意结合以下几个原则进行实施:
1.形成德育工作网络,把握好三个结合
提高德育工作的成效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它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把握好三项核心战术。
首先,德育跟师德建设结合起来。孔子说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教育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师必须树立榜样,所以应该十分重视师德建设,要强化“人人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识,形成全员德育的局面。德育处要从育人的角度细化科任教师的德育职责,并配合班主任抓好班级学生德育工作的具体要求,鼓励教师深挖教材,在学科教学中以知识为载体渗透德育,发挥各学科的育人功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学校对教师的课堂德育渗透工作进行定期评定,并将此纳入期末的工作质量评价中,真正做到“以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塑造人”。
其次,德育跟社区教育结合起来。一方面,健文化德育要充分利用学校、年级、班级三级管理网络,从组织上保证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另一方面,要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结合的德育网络。以“抓网络,成合力”为突破口,用好社会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实现从“小德育”向“大德育”转变,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教育。
最后,德育跟民主法制意识的培养结合起来。健文化德育要以政治课为主渠道,通过聘请法制副校长,每学年结合预防青少年犯罪等进行法制、交通、安全等专题讲座;主办“遵纪守法,做合格公民”征文比赛等活动,使学生知法懂法,从而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增强学生做合格现代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2.落实德育工作的措施,做到六个坚持
所谓“六个坚持”,具体表现为:
(1)坚持“师生中的每一个人都成为学校的主人”的主体管理理念。全校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求得发展,靠的是全体师生都有主人翁意识,争做学校的主人。
(2)坚持专时专用,不搞侵权;严抓细管,不搞应付;常做常新,不搞重复;齐心协力,合作双赢的工作作风。坚持做好《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合兴初中学生一日常为》、《合兴初中文明学生指南》等常规教育,抓好两操一课(大课间、眼保健操、班会课),做好校门口的轮值工作和包干区清洁保洁等细节,开展爱护财产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努力将学生纳入“教育——养成——习惯”的良好循环轨道。
(3)坚持每项德育活动都遵循德育规律。以丰富的活动发展学生,教育和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活动)创造新生活,发展个性。要通过大型传统活动、主题纪念活动、校本活动课程等多种形式,制定好年级、班级活动整体设计方案。如结合国际禁烟禁毒日,开展禁烟禁毒教育;结合抗战胜利纪念日、“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国庆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庆祝母亲节、父亲节,开展感恩教育;结合世界环保日、教师节、植树节,进行环保教育,庆祝教师节,开展公益系列活动等。在活动中遵循德育规律,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4)坚持奖励每个同学的“闪光点”,使人人有获奖机会的激励机制。要认真抓好班“月文明学生”、校“文明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评比活动。
(5)坚持总结、反思、交流工作的常态化。德育工作者通过有效的总结、反思、交流,摸索学生成长的规律,形成学校以感染、体验、养成为主线的德育特点。例如,坚持星期天晚学生干部班内总结会,年级班主任碰头会等。
(6)坚持开展德育科学研究,保证德育工作的科学发展。我校学生文化基础差,之前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读初中往往就抱着学一点即可的心态。针对学生的这种心态,德育线要结合学校总课题开展相应的德育课题研究,促进学校德育朝着科学的方向发展。
3.养成良好的习惯,把握好两个重点
健文化德育目标是否得以实现,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养成良好习惯。良好的习惯是学生个人的立身之本,学校立校的基础。一方面,对学生来说,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成人、成功的基础。常人说,“积千累万,不如养成一个好习惯”,“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些都深刻地揭示了良好习惯对一个人成人、成功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对学校来说,养成教育是一所学校办出特色的基础。我们努力将学校办出特色。但是,能否有特色关键不在观念、做法独特(观念、做法大家都能学),而在能否做得好、做到最好。做到最好,一个学校才有绚烂的特色,光芒耀眼。健文化德育的养成教育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www.xing528.com)
(1)学会做人——习惯养成的核心。
“由做人概念(道理)通向做人信念的通道是以行为和习惯为起点的”(苏霍姆林斯基语)。围绕“明理、诚信”(学会做人,诚实守信),针对学生的特点,结合学校健文化特色课题的开展,我们开展了一系列习惯养成教育:
第一,学会做人,做一个文明高雅的人。①待人有礼,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人生活在社会关系之中,礼貌待人是做人的逻辑起点,是人处理好社会关系的基本要求,是人生存的一项基本“技能”和修养。可以通过开展文明礼貌教育和学习《文明礼貌守则》来规范学生的文明礼貌行为。②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一是发动学生讨论、制订学生一日生活常规和生活行为指南,对活动区、教学区和饭堂作出明确、细致要求;二是教给学生基本的生活常识,像如何洗脸、如何洗衣服之类的。③养成爱读书、勤思考的习惯。开设以读书为主题的班会,引导学生研究名人,学习更多做人、做事的智慧;深入开展读书活动,举办与读书有关的征文活动。④每个学年评选一次“合兴初中校园、年级、班文明之星”,评选十大校园青春偶像或进行一次中学生形象比赛。选出的小榜样富有青春气息,学生容易接受,人人争做文明高雅的中学生。
第二,学会做人,做一个艰苦奋斗的人。“艰苦奋斗”在不同时期、不同人群中,其内涵是不同的。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我们开展艰苦奋斗教育应该突出两个重点:勤俭节约和刻苦学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法:一要杜绝浪费饭菜现象;二要每月表扬节俭的学生;三要每天有专人检查灯、电器等使用情况,督促及时关水、人走关灯,总务处每周都要通报一次检查情况;四要对学生的各种费用使用情况了解、核查,对浪费现象进行严肃批评、教育;五要每月评选“艰苦奋斗标兵”。
第三,学会做人,做一个坚毅自强的人。做人的道理只有与个人意志融合起来才能形成做人的信念,形成良好的习惯。我校从初中体育训练开始,在考虑到每个学生身体情况下,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意志坚定的作用、体会成功;还把军训列为学校的必修课,不仅锻炼学生的身体,还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
第四,学会做人,做一个“对社会好”的人。有一个成功人士在谈到自己成功经验时说:“我之所以成功,没有别的,只有一点,对社会好。”“对人好,对社会好”是最根本的社会价值观。①学会感恩,培养做人的情感。教会学生懂得感恩,感谢父母,感谢学校和老师,感谢所有对自己有帮助的人。可以利用中国有关传统节日开展感恩教育。②做一个对社会好的人,最重要是培养社会责任感。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就必须让学生了解社会,积极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可以让学生在假期举行社会实践调查活动。
(2)自我教育——习惯养成的关键。
有种理论说,人用三周的时间就能形成一种习惯,而要保持一种习惯则需要很长时间。因而养成教育,贵在坚持,难在坚持。坚持的根本保证是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老师要“真心实意”的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做好自我教育要注意以下两点:①健全学生组织,完善管理体制。除了正常的班、团组织外,还通过竞选建立年级学生分会和学校的学生会。这样将全校学生组织和干部进行整合,形成互相监督、分工协作的有力学生组织。学生组织健全后,通过德育处抽查和学生会日常检查,学校可以更好地落实常规管理的各项要求。②开好周末反思恳谈会,引导学生自我教育。每个周末都要以班为单位分别召开周末反思恳谈会。恳谈会的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一周来班工作和生活反思;二是学校建议讨论的主题;三是各班感兴趣的问题。每次恳谈会都要有记录,恳谈会结束后,将记录交班主任阅览。班主任就恳谈会上反映出的有代表性的问题,通过班会等形式引导学生再讨论。班主任看完记录后交德育处,德育处选出经典的发言,公布在学校专栏里。
4.注重德育案例的选择,做到五个统一
现行的德育教育状况是,过多的古板的、枯燥的、令大多数学生厌倦的说教,即或采用案例教育,大多数情况下,也只是在追求教育方式的灵活新颖,片面强调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行为的规范,忽视了对学生道德情感激发和培养的过程。这不仅使教育中的“明理”难以深化、“导行”难以落实,更不利于整体教育目标的达成。那么,怎样才能让案例教育深入到位,具有科学性、实效性呢?我校认为案例的选择应依据中学生的特点,围绕德育教育的目标精选、优选,做到以一挂万,有的放矢。即选用案例要做到以下五个统一:
(1)注重形象性。鲜明的形象富于感染力,会对学生的情感产生强大的冲击力。学生通过画面容易明辨是非,提高认识,形成导向。如在“做事要负责任”主题班会上,我们选用了某加油站的汽油库因守卫人员不负责任,造成一场大火的录像资料。当学生看到火灾后的现场,得知造成的严重损失后,马上生发出一种情感,即以后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认真负责,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有一位同学说他的爸爸是电厂的一位工程师,负责发电仪器的检测,如果稍不注意就会出事故,并表示要打电话告诉他的爸爸工作一定要认真负责。可见学生借助画面深刻领悟了道理,形成了鲜明的导向。
(2)注重时代性。引用的案例不应总是陈年旧事,而应紧跟形势,选取刚发生不久的。只有这样,才能击中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感兴趣,有新鲜感,从而在饱满的精神状态下接受教育。如对中学生进行爱情观教育,我们采用了一些关于网恋、网婚的资料;进行“要有正确的追求”专题教育时,我们采用了“某校‘粉丝’逃学遇难”的事实材料,这些具有较强时代性的案例很容易切入学生的心灵世界,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
(3)注重方向性。选用案例应以正面教育为主,反面教育为辅。有些揭露社会阴暗面、丑恶面的案例并不是不能用,而应慎用、少用。如果我们大谈特谈的都是一些消极的东西,而学生判断是非、分析问题的能力尚有欠缺,容易产生错觉,以致思想上产生迷惑和动摇,不利于道德思想的培养和正确人生观的树立,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运用案例时应把握正确方向,唱响主旋律,多弘扬正气,讴歌正义,用积极的例子去激励学生,才能增强学生的正义感,从而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4)注重本地性。引用的案例最好是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与己有关,而不是遥不可及、关系不大的。这样,学生会觉得平易亲切,容易接受,也更容易激起他们的道德情感。如进行“劳动者的职业道德”专题教育时,可举我校教师牺牲业余时间参加进修学习的例子;开展爱心教育时,可举班上同学的事例。通过这些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事例,使学生感到榜样就在身边,并不是高不可攀,无法赶超的。只要自己努力也可做到。
(5)注重顺序性。运用案例进行德育教育,不是简单地罗列案例,那样会将一场德育教育变成“故事会”,故事会开完了事,并不会产生理想的教育效果。我们认为教育者在运用案例时应按如下几个具体的步骤进行。第一步,引导感知,激发情感。我们应首先抓紧“情感”这一导线,让学生对一定的道德行为产生强烈的爱憎情绪,才能从心底明辨是非。第二步,组织讨论,深入明理。案例展示完,在唤起学生内心的强烈情感后,进一步设计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对案例材料作出直接反映,通过思维去发现案例中所蕴涵的本质意义,从具体化的案例中明确一般性的道理,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第三步,模拟体验,利于导行。模拟体验即让学生“亲临其境”,设身处地,运用案例中所蕴含的道理去解决新出现的问题,从而达到上联认知目标,下促行为目标,巩固道德认知,引导道德行为的目的。第四步,开展活动,规范行为。广泛开展包含鲜明的德育目标的社会活动,会让学生在初步的社会实践中强化道德情感与认知,锻炼道德行为。活动中的每个个体会自觉地相互参照,相互感染,相互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