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兴中学结合了合兴镇所处的地理区位因素,独创出了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健文化课堂教学模式,向我们展示了合兴中学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下的一线教师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我们的教师在一线教学岗位上,以学生为中心,以新课标为基础,着眼于学生的成长,探索出了以健文化为大背景的课堂教学模式,对以往的积重难返的教学评价方式进行了改革和创新。但是我们也发现实际教学评价中仍出现了一些值得重新思考的问题,健文化课堂教学评价在实际的课堂中仍然不够成熟,我们仍然需要对该评价模式进行修改,在教学评价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改良。
1.有的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参照不当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确确实实不可忽视的课堂教学评价问题。其中一个最易被人忽略的就是教师对教学评价采取了不恰当的参照对象。第一种情况是,教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进行划一评价。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各有不同,对同一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会有所差异,教师在对这些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应尽量对同一水平的学生进行评价,这样一方面可以照顾到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另一方面又避免了长期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划一评价而使得那部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骄傲跋扈。第二种情况就是,对某一知识进行分层次讲解的时候,选择了横向的不同个体掌握程度的比较。例如,对某一篇课文的朗读情况,教师选取了不同的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学生甲、乙、丙、丁的朗读呈现的是由低到高的朗读水平,教师进而向全班同学分层次地展示了课文朗读的水平。但是这种评价是有问题的。这种层次的差异性应该体现在某一个学生不同学习程度上,用来观察学生的学习掌握是否有所进步,而不应该体现在不同学习个体横向上的差异。
2.教师语言评价比较笼统
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我们的教师并没有按照健文化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给出的评价条目执行,而是更多地对学生进行语言评价,缺乏有效的课堂测验、学习效果的问卷调查等其他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但是,上课的时间有限,并且需要给出大部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课堂学习,所以教师的课堂语言评价又是十分重要的。健文化的课堂教学实际评价中,教师在口头语言评价和书面评价时,对学生的评价语言笼统,缺乏特色,千篇一律,评价的随意性大。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表扬性评价往往流于形式,教师评价某一方面掌握得好,学习得很出色,但学生真正不能理解到底好在哪,出色在什么地方。而且,我们发现教师对学生进行批评性的评价时,随意性较大,往往是以偏概全,仅仅因为学生某一方面的不足,而全部否定了。健文化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应该使评价的语言简练有条理,突出评价每一个学生的特色,必须清楚地让学生知道自己在哪些地方掌握得比较好,在哪些地方理解得不够深刻。
3.教师评价盲目追求多元
教师评价盲目追求多元化,这是近年来我们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操之过急的一个表现。因为在过去,人们批评中学课堂教学死板呆滞,评价的标准单一化,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所以在后来的课堂教学改革中,学校一味地追求课堂教学的多维知识评价标准,积极拓宽学生反思性、创造性思想的视野。很多教师在这种大背景下,在追求学生个性化答案的同时,忽视了应有的正确的价值观导向,甚至导致德育在课堂的全线溃退。健文化的课堂本质就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反思意识的课堂,我们鼓励学生个性化的创造与发明,但这都应是在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基础上的。例如,教师引导学生对雷锋精神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有的学生觉得雷锋在今天社会上是不可取的,这种观点虽然是一种颇为个性化的答案,甚至在社会中出现了“做好事,没有好下场”的现象,这样的背景下是看似合理的,但是我们要知道,雷锋精神无论如何都是正确的,这是整个社会道德评价的一个标准,不能因为社会上的一些负面事件,不能因为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而否认或质疑雷锋精神的正确性。教师的教学评价不能盲目追求多元化,而忽视了一些基本原则,教师不仅是知识教学者,还应该是德育工作者。
4.教师评价的专权控制
当前,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仍然还有一定的影响,新课程评价理念中的“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呼喊在现实中遇到了实践难的问题。新课堂评价模式倡导师生平等开放、共同合作对话的评价理念,并且一改传统的“我和他”这样的师生关系描述语言,用“我和你”的师生第一人称对话关系来生动地表达师生平等评价的关系。健文化的课堂教学评价包括教师的评价,即教师对学生学习发展的影响效果的评价;学生自我的评价,即学生对自身学习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反思评价;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即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的相互评价。在实际的教学评价中,我们发现健文化课堂教学评价中,学生自评互评的形式较少,教师仍然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
综上,我们看出健文化的课堂教学评价还存在着诸如教师教学评价参照不准确、教学评价语言笼统、盲目追求评价多元、教师评价权的专制等问题,健文化的课堂教学评价仍然需要不断完善与补充。课堂评价与课堂教学是共生的,课堂的教学评价是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进行考核和评定。我们应该发挥教学评价激励改进的功能,健文化的课堂教学评价应该立足学生的发展、教师的专业素质成长,为校园健文化的建设提供教学上的保证。
课堂教学案例四
张家港市合兴初级中学文件
合教〔2012〕22号
【案例材料】
关于改进课堂教学模式的意见
教学为学校工作的中心,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关乎教学质量的高低,关乎学校的进一步发展。为提高我校的课堂教学效益,提升我校教师的执教水平,经研究决定在整合我校原有优秀课堂教学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改进为“三、四、四”的课堂教学模式,具体为:
一、课堂教学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整理心情、适度调整
此阶段为课前准备和情境创设、引入新课的阶段。在课前,师生均处于不同的状态之中,具有不同的心理状态,但在上课铃声响起时,应该立即调整好原先形态各异的心理状态,全身心地统一地投入课堂的教与学中来。课堂教学需要全体师生具有饱满的精神状态,保持适度的紧张,因此必须对自己课前的精神状态进行适度的调整,才能积极而高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和学习。
第二阶段:悦纳自我,享受知识
此阶段为课堂教学中新知学习阶段。课堂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使学生悦在其中、纳取知识、锻炼能力、提升自我;课堂应该成为学生学习展示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使得学生勇敢而快乐地展现自己的所学、所思、所得,享受学习知识的每一瞬间,享受获取知识的每一瞬间。告别枯燥、乏味的传统课堂,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真诚地接纳自己、积极地欣赏自己、客观地评价自己。
第三阶段:内省提升,享受阳光
此阶段为课堂即将结束时的知识梳理、总结反思阶段。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沉淀累计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内省反思、提升自我的过程。当一节新知即将教授完毕的时候,当下课的铃声即将敲响的时候,作为教师应该内省自己:我教了哪些内容?我教会了哪些内容?同理,作为学生也应该内省自己:我学会了哪些内容?我掌握了哪些思想和方法?学生不留遗憾地离开课堂,才能充分地享受获取知识的快乐,沐浴惬意的阳光。
二、课堂教学四种思想:“低、小、多、快”
1.低起点
“低起点”的教学原则强调从低处着眼,充分了解我校当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认知能力,从学生实际出发来分析教材,设计教学,选取题目,降低教学的起点,让100%的学生能够较为轻松、容易地进入到学习状态。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合理地安排课时,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灵活机动地调整教学进度,让每一个学生觉得“时时有收获,天天在进步”。
2.小步子
“小步子”就是从实际出发,减小教学的步子,强调细分学业任务,并对学生每一点微小进步给予肯定,实施小负担、多肯定的激励式教学,激发学生的热情,使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可操作性。
3.多活动
通过调查,“学困生”在课堂教学中有意注意时间较短。因此,单调不变的教学模式,极容易引起这些学生分散注意力而影响听课效率,所以教师应该想方设法改变教学方式,尽量多安排课堂活动,努力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把课堂还给学生,促使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4.快反馈
“快反馈”就是教师通过练习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从学生实际出发合理调整教学进度,避免做“无用功”,以提高课堂效率。为此,“快反馈”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三、课堂教学四种方法:“讲、学、思、练”
1.讲
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讲的形式可以是教师讲,可以是学生讲,也可以是师生对讲;讲的内容应是重点、难点、要点、疑点、思维点、发散点、能力点;讲的过程应是学习知识、产生方法、形成能力、发展思维、升华情感的过程。教师要做好六种讲解(补充讲解、更正讲解、点评讲解、归纳总结讲解、按顺序讲解、拓展延伸讲解)。
2.学
让自主学习成为学生的良好习惯,自主学习时段主要在课前进行,有些内容也可适当安排在课内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形式上,可自行独立学,也可小组讨论合作学;在自主学习内容上,必须由教师确定,明确要求,制订“自主学习导引”;在学习量上,每次一般以一节课教学内容为宜,也可以章节、单元为单位。在自主学习小结时,必须把学习中所疑认真摘录,带到课堂,重点突破。
3.思
思考,包含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体验性很强的学习活动中对问题的思考。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小组内互相交流;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师生互探:对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或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用展示、纠错和点拨等方式处理。展示和纠错的环节中,应由学困生展示(体现展示面大),中等生纠错,优秀生讲评,教师点拨,逐次进行。为保障学生思考的全面和深入,教师点拨的应该是学生共同存在的困惑点、重难点、易错点。教师要真正做到学生讲之前不讲、学生没有进行探究学习的不讲、学生会的坚决不讲。
4.练
达标训练,题目应以基础知识为主(达到80%),并在此基础上适当进行拓展训练。训练题要分层次,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训练时要加大学生展示面和纠错的力度。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课堂教学中应因班制宜、因课制宜、因学制宜、因材施教,因此学习领会“三、四、四”课堂教学模式的思想,不宜机械地照搬照抄,须将理论学习和课堂实践结合起来,在学习中反思、在实践中领会,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案例五
三谈《藤野先生》——《藤野先生》的教学处理
合兴中学 范启明
【课堂实录】
一、导入
师:大家寒假期间都读过《朝花夕拾》了吧?谁来介绍下《朝花夕拾》一书中,鲁迅先生写过几个自己的老师?
生:两个,一个是三味书屋的寿镜吾老先生,一个是藤野先生。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哪个国家的人?鲁迅为什么写他?请大家快速浏览文章,寻找答案。
二、研读文本,深入思考
师:谁能简单地介绍一下藤野先生?并请你找到有关藤野先生外貌描写的语句。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他?
生:藤野先生他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师: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是藤野先生的外貌吗?
生:应该不是的。
师:好,那么文章中还有哪些对藤野先生的介绍呢?
生:藤野先生在衣着打扮上不太讲究。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www.xing528.com)
生:文章第9段:“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
师:很好,我们同学观察得比较细致。文章对藤野先生的描写既有正面的,又有侧面的,细致的描写让我们更多地了解了藤野先生。那么鲁迅先生为什么会写藤野先生呢?
生:藤野先生给了鲁迅很多关爱,所以他记住了这个老师。
师:好的,老师的关爱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是十分深刻的,你从哪些事情上了解到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爱的呢?
生:藤野先生给鲁迅修改讲义,修改画图。
师:嗯,大家来看一下,这位同学说藤野先生给鲁迅修改讲义,你们觉得有什么问题?
生思考。
师提示:我们大家可以看一下文章中的语句。
生:文章中写的是添改。
师:哦,那么添改和修改有区别吗?
生:添改还有添加的意思,修改仅仅指修改错误。
师:刚才有同学找到了藤野先生关爱鲁迅先生的两件事情,那么鲁迅仅仅是因为藤野先生关爱自己,就写了这么一篇文章吗?文章中还写了哪些与藤野先生接触的事情呢?
生:有的。藤野先生还问过鲁迅解剖实验的问题,还有问过鲁迅中国女人小脚的事情。
师:很好,我们同学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已经开始懂得仔细阅读文本了。那么,我们来看,刚才这位同学又找到了藤野先生与鲁迅接触的两件事情。我们思考一下,这两件事情为什么让鲁迅记忆那么深刻呢?
生讨论,交流。
生:想要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事情体现了藤野先生对待学问的钻研精神。
师:嗯,很好,我来补充一点。鲁迅是一个有着强烈民族精神的战士,一般情况下,如果有人问到他关于中国的尴尬事,他都会顶撞,但这里他却没有。我们顺着这个来看一下,我们能找得到有关鲁迅强烈民族情感的语句吗?
生浏览文章,思考。
师:我们来看文章第5段,大家一起来读第5自然段,思考这里有没有这样的句子。
生:这一段主要讲的是鲁迅在仙台受到的优待。
师:对,你概括得很好,无论是职员也好,还是照顾饮食的人也好,都对他十分友善。但在这里,我读到了鲁迅很多的不自然,文章第5段开头就写:“物以希为贵”,然后就写了尴尬的照顾。
三、关注细节,感知人物
师:读文章,我们应该在字里行间读懂能够体现作者情感的语句。本文作者对老师的情感之所以那么深刻,正是因为鲁迅的细微观察和细心体会。请同学快速浏览文章,分析藤野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浏览文章,概括人物品质。
师:有谁能够告诉大家藤野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吗?
生:藤野先生是一个学问很好的人。
师: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生:文章第11自然段写:“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说明他的学问很好。
师:很好,我们看到第11自然段是这样写的,藤野先生是一位解剖学的老师,他在课余时间对头骨的研究,让他有了很深的思考,有了研究成果。还有其他同学能找到藤野先生其他的品质吗?
生:藤野先生是个懂得如何教育学生的人。
师:哦,很好,我们同学看来很关心怎样做老师。请具体来说一下。
生:文章第17段,藤野先生先是表扬了鲁迅,然后才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这样的话,学生比较容易接受。
师:看来藤野先生也是我的老师了,老师就应该是像藤野先生一样。我们同学分析得很好。还有别的吗?
生沉默。
师:我们一起来读这样一句话,第15自然段:“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你们能读出什么味道来吗?
生沉默。
师:我来提醒一下,刚才的句子中有个“便”字,说明了什么?
生:“便”这个字说明很快的意思。
师:对,很好!我们看到在鲁迅交出讲义之后的第二三天,藤野先生就帮他添改好了,说明藤野先生帮学生添改讲义的时间是在晚上,速度很快,结合后面的“一一订正”来看,藤野先生的效率又十分高。好,我们通过这样细致的分析,一个鲜活的藤野先生的形象就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请同学们再来仔细地读读文章,找找其他有关的描写。
生:文章中鲁迅决定离开仙台后,藤野先生十分惋惜。
师:好的,请你具体谈谈藤野先生惋惜的情景。
生:“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有些凄然”、“叹息”。
师:很好,同学们找到了很多关于藤野先生神态描写的语句,这些语句很好地刻画了一个老师对学生离去的惋惜之情。同学们的阅读确实比较细致了。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通过对文章的仔细梳理,通过鲁迅先生与藤野先生接触的四件小事,通过对细节的分析,了解了藤野先生这个人物。其实,关于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影响,我们会发现,远远不止这些,甚至鲁迅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还有自己的思考,那么这些就留待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吧。
自我观察及反思:
课堂实录的内容实为两节课中截取的片段。鲁迅的《藤野先生》作为一篇传统的名篇,如何让现在的学生理解,如何让学生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掌握学习语文的较佳途径,这是我在备课时极力思考的核心问题。黄厚江老师说过:“课堂教学是个复杂的过程,有着丰富的内涵,受着多种因素的制约。但课堂教学中的‘教’与‘学’这两条主线应该是我们进行教学观察和反思的重点。”本课的教学中,我同样力争在教与学中寻找到一个平衡点,通过教师的导,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学中来。
首先,在问题的设置上,我设置了两个主问题:“鲁迅为什么要写藤野先生”和“藤野先生是个怎样的人”。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两个问题有重复和交叉,但我考虑的是第一个问题是浅层次的了解藤野先生与鲁迅的关系,而第二个问题则是对藤野先生的深层了解。
在课堂上要处理好文本阅读的事,除了要求教师对文本的研究之外,我们更应该做的是让学生真正地去阅读文章,通过他们对文本的理解,来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而不能让教师的阅读代替学生的阅读。
其次,从课堂教学操作的环节来说,课堂教学首先要考虑的是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散文的教学除了把握文章写作的思路外,还应该考虑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比如,对于鲁迅最后离开仙台及离开的原因分析,为什么要放在文章中,这点也值得我们去研讨。
最后,从学生学习的氛围来说,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去亲近阅读,本节课自我感觉较好的是,在我的带领下他们能够真正深入每个细小环节去分析人物,这应该是一个亮点。
自我反思本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第一,在问题的设置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尤其是对于问题的设计,还存在过于随意、不够艺术的缺点。这样的问题设置往往导致学生不知所以,课堂效果因此大打折扣。第二,对于学生的引导还缺乏艺术性,有时候显得生硬,因为要抓紧时间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教师往往引导学生往自己设置好的道路上行走,显得很不自然。第三,对于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解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各个教学环节之间教学逻辑的思考。
【注释】
[1]徐瑞,刘慧珍:《教育社会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60页。
[2]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236页。
[3]师生互动交流总时间:包括课前和上课时。当以教师为教学过程主体时,教师的课前准备时间和正式的上课时间构成完整的教学过程时间,即师生互动总时间;当以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主体时,学生的课前准备时间和正式的上课时间构成师生互动总时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