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健文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际操作探索

健文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际操作探索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提高我校的课堂教学效益,提升我校教师的执教水平,经研究决定在整合我校原有优秀课堂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改进为“四四七”的课堂教学模式,即四种教学思想、四种教学方法、七个教学步骤,具体为:1.健文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四种思想:“低、小、多、快”第一,低起点。通过调查,“学困生”在课堂教学中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教师巡视学生解答情况。

健文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际操作探索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关乎教学质量的高低,关乎学校的进一步发展。为提高我校的课堂教学效益,提升我校教师的执教水平,经研究决定在整合我校原有优秀课堂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改进为“四四七”的课堂教学模式,即四种教学思想、四种教学方法、七个教学步骤,具体为:

1.健文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四种思想:“低、小、多、快”

第一,低起点。“低起点”的教学原则强调从低处着眼,充分了解我校当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认知能力,从学生实际出发来分析教材,设计教学,选取题目,降低教学的起点,让100%的学生能够较为轻松、容易地进入到学习状态。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合理地安排课时,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灵活机动地调整教学进度,让每一个学生觉得“时时有收获,天天在进步”。

第二,小步子。“小步子”就是从实际出发,减小教学的步子,强调细分学业任务,并对学生每一点微小进步给予肯定,实施小负担、多肯定的激励式教学,激发学生的热情,使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可操作性。

第三,多活动。通过调查,“学困生”在课堂教学中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因此,单调不变的教学模式,极容易引起这些学生分散注意力而影响听课效率,教师应该想方设法改变教学方式,尽量多安排课堂活动,努力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把课堂还给学生,促使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第四,快反馈。“快反馈”就是教师通过练习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从学生实际出发合理调整教学进度,避免做“无用功”,以提高课堂效率。为此,“快反馈”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课堂教学案例二

一道数学题目演绎的精彩

合兴初中 苏兴震

【课堂片段实录】

师:下面我们来思考这个问题:(板书例题)

分式方程

安排学生解答,一名学生到黑板板演。教师巡视学生解答情况。

过程如下:

解:(x-1)2-3(x+1)2=2(x+1)(x-1)

 x2-2x+1-3x2+6x+3=2x2-2

    2x2-2x-3=0

  x1

师:我们一起来看黑板,看看这名同学解答过程是否有何问题?

生1:有问题,他的计算结果是错的。

师:好的,那你能不能帮他解决一下他错在哪里呢?

生1:他的第二个步骤,去括号的时候符号出现了错误

师:非常好。请你上来帮他订正一下,好吗?

生1∶OK(学生哄堂大笑)。

该生订正板书如下:

x2-2x+1-3x2-6x-3=2x2-2

   x2+2x=0

  x1=0,x2=2

师:好了吗?

生1:(不禁一愣,回头又一次看看自己的板书过程)好了啊?!

师:请回,其他同学觉得呢?

生2:没有好。还缺少检验的步骤。

师:大家看,是不是这样。

生众:是的。

师:从这两个同学的解答过程,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板演的两名同学事实上对于分式方程的基本解题过程和解题方法都是知道的,出现此类错误说明我们做计算题更多的是要严谨和细心,不放过任何一个步骤、一个环节,可谓是“步步惊心”。

师:同学们再看看,这道题目还有没有其他的解决方法?

生3:有。可以采用“换元法”。

师:好。你真是跟我“心心相印”!我做此题也是首先采用换元法的。你说说看,如何采用换元法?

生3:(教师板书过程)设=A,则原方程可以转化为A-=2,去分母,变为整式方程:A2-2A-3=0,解得:A1=3,A2=0。然后再带回原方程,求出x1=0,x2=-2。当然,最后要检验。

师:好。你的这个方法非常好。换元法是我们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整体思想的一种具体体现。我们在解题过程中使用这种方法,其目的是化繁为简。但对于这道题目,我们发现使用换元法其实没有简便多少。所以这个题目不一定要使用换元法,直接去分母也是非常不错的。

师:但是我们在解决某些数学问题时,换元法有时是必不可少、必须使用的。比如:(修改黑板题目为)

师:此时,我们能不能直接去分母来解呢?

生4:可能不行了。

师:为什么?

生4:直接去分母,这个分式方程可能会转化为一个一元四次方程了,解决不了。

师:那怎么办呢?

生4:只能用换元法。(www.xing528.com)

师:好,下面请同学们尝试解决一下。

教师巡视。

师:有没有同学解答出来了?

生5:(教师板书过程)设:=A,得到:A-=2。解得A1=3,A2=0。

当A1=3,即=3,整理得:3x2-x+4=0,该方程无解;

当A2=0,即=0,整理得:x-1=0,解得:x=1。

经检验,x=1不是原方程的解,所以,原分式方程无解。

【评析】在上课前有教师说面积问题考得不算多,但是这两天复习能力自测时发现还是挺多的。通过这堂课发现学生对于面积问题知道先观察是规则的还是不规则的,然后着手解决问题,对于动点问题也能清楚如何化动为静,怎样清晰地表达出所求的问题。上课前教师备课、磨课的痛苦,本来为上这课耽搁了复习进度而一直耿耿于怀的想法,都因学生解题方法的掌握与解题思想的把握而烟消云散了。题目是永远讲不完的,数学学习的关键是方法。教育是缺憾的艺术,精心完美的预设永远赶不上灵动的生成,希望通过学习能够生成完美的应对!

2.健文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四种方法:“学、讲、练、思”

一是学。教师应该让自主学习成为学生的良好习惯,自主学习时段主要在课前进行,有些内容也可适当安排在课内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形式上,可自行独立学,也可小组讨论合作学;在自主学习内容上,必须由教师确定,明确要求,制订“自主学习导引”;在学习量上,每次一般以一节课教学内容为宜,也可以章节、单元为单位。在自主学习小结时,必须把学习中所疑认真摘录,带到课堂,重点突破。

二是讲。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课堂教学形式可以是教师讲,也可以是学生讲,还可以是师生对讲;讲的内容应是重点、难点、要点、疑点、思维点、发散点、能力点;讲的过程应是学习知识、产生方法、形成能力、发展思维、升华情感的过程。

三是练。达标训练,学生接收到的题目应以基础知识为主(达到80%),并在此基础上适当进行拓展训练。训练题要分层次,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训练时要加大学生展示面和纠错的力度。

四是思。思考,包含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体验性很强的学习活动中对问题的思考。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小组内互相交流;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组织好师生互探,对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或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用展示、纠错和点拨等方式进行处理。展示和纠错的环节,应由学困生展示(体现展示面大),中等生纠错,优秀生讲评,教师点拨,逐次进行。为保障学生思考的全面和深入,教师点拨的应该是学生共同存在的困惑点、重难点、易错点。教师要真正做到学生讲之前不讲、学生没有进行探究学习的不讲、学生会的坚决不讲。

课堂教学案例三

密度知识的应用

合兴中学 陆 燕

【案例材料】

师:通过实验,谁能告诉我测螺母的密度的步骤是怎样的?

生:1.测螺母的质量M;2.量筒中倒适量的水V1;3.螺母浸没在量筒的水中V2

根据所测质量和体积算出螺母密度。

师:那为什么要先测质量M而不先测螺母体积V呢?

生:如果先测体积,螺母上会有水,导致所测质量偏大,从而使所测密度值偏大,测量结果有误差。

师:答得好!看来大家对固体密度的测量方法已经掌握。现在老师想知道我们桌上烧杯里的水的密度,你们说怎么测?

生:测水的质量和体积。

师:那先测什么?再测什么?仿照测固体密度的步骤说说测液体密度的步骤。(组内同学相互讨论)

生:(非常激烈地讨论着)

师:(教室里穿行,留意学生讨论的方法)

师:(组织教学)请有结果的小组举手,汇报讨论结果。

甲组同学发言:(甲组同学最激动)先测量筒的质量M1,再将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测出水的体积V,再测出量筒和烧杯的总质量M2

师:可以吗?

有学生举手:刚才我试过了,把量筒放在天平上放不稳,容易倒下来。(第一次否定)

师:他说的有道理吗?(学生都点点头)在理论上来说这个实验设计得还是蛮好的,可是实际操作上有问题,以后我们还要多长个心眼,设计完实验后还要看它的可行性。哪一组有跟他们组不一样的方法?

乙组同学发言:先测空烧杯的质量M1,再把水倒入烧杯中测出总质量M2,把烧杯里的水全部倒入量筒中,测出水的体积V。

学生举手:烧杯里的水不能全部倒入量筒中,因为这样会使所测体积偏小,导致测得的密度偏大。(第二次否定)

师:我们在设计实验时还要考虑减小误差,这样才能使测量结果更精确。那么到底怎样才能使实验既可行又能减小误差呢?倒在量筒里的水体积知道了,如何知道它的质量又使误差减少呢?

又有学生举手:我知道了。先测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将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测出水的体积V,再测出剩下的水与烧杯的总质量M2,算出量筒中水的密度就可以了。(得到肯定的答案)

【评析】初中学生才接触物理,对于探究的一般方法和规律还没有掌握得很透彻,甚至对于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操作还没有掌握,所以科学探究时要设置许多小问题,分步子,一个一个台阶地把学生引到探究的问题上来。学生一定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一步一步地完成实验,这样学生才真正能清晰地掌握探究的来龙去脉。

3.健文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步骤

第一步:准备练习。教师在上课之前就应该把新课的学习目标教给学生,让学生尝试性地去接触新知识。这个阶段学生只需要了解新知识学习的大体内容,并且需要为新课准备好一些材料。学生需要有预判的能力,自己试着去琢磨下一堂课该准备些什么,以及应该做好哪些预习工作。这一阶段同样也是教师的一个关键阶段,因为教师需要准备大量的上课资料,包括知识的准备和心理的准备。

第二步:出示题目。这个阶段和之后的阶段都属于上课阶段,此时教师应该结合准备阶段的任务,适当地给学生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知识学习的情境。教师出示的题目应该是符合教学目标的,其难度应正好处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水平。

第三步:自学课本。学生在解决教师出示的题目之后,通过在课堂上自己学习课本,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进而能够科学、合理、正确地自己摸索出本节课的重难点。在这个时候教师应该在教室里巡视,通过观察不同学生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方法,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第四步:教师讲解。教师从学生自主解决出示问题中获得学生对自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教师要适当地降低讲课的难度,使讲课知识跨越小些,起点低些,以此兼顾到掌握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在讲解中需要针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强化训练,让掌握能力较差的学生理解得更深刻些。

第五步:学生练习。教师集中统一地讲解后,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转化吸收。教师只要花一定的时间进行讲解,接下来让学生自己动手。在这一阶段的练习中,掌握知识较好的学生可以让他们预习下一环节的知识,或是让他们辅导掌握得不好的同学。

第六步:评价反馈。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结果有所掌握,向学生展示他们在哪些知识上掌握得比较好,而哪些知识点是大家容易搞错的,即重难点处需要教师向学生强调。

第七步:学生思考。教师在介绍学生掌握情况后,让学生自己展开思考。学生们的思考有两方面:一是对某些课堂上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思考,对教学过程提出意见和建议。二是对教师所教授的知识进行思考,思考知识的其他拓展面,反思自己是否能够想出更好的表达方式,更便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阶段还需要学生更多地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