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总结分析研究过程的同时,要查漏补缺,认真收集整理整个研究过程中的资料,分类存档,分析研究结果,为结题报告撰写做好前期准备。
1.收集研究资料
研究资料是指跟课题研究有关的一切书面材料,包括直接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和间接获得的第二手资料。直接获得的第一手资料,指的是研究者通过自制研究工具而收集到的原始资料。它又可分为研究前的基础资料、研究进程资料和研究结果资料。它一般通过观察、测量、调查等方法获得。间接获得的第二手资料,指的是通过文献法从他人的研究成果中所搜集到的材料,包括来自书籍、报纸、杂志和音像等与研究有关的一切信息。这类资料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他人在该领域的研究情况,了解前人做了些什么,正在做什么,从中受到启发。这两种资料是密切相连的,第一手资料往往是对第二手资料的补充,它们都是论证研究课题、得出科学结论的依据。收集资料时,研究者不能带主观意愿,跟研究假设相符不相符的资料都要收集。[3]
2.整理研究资料
资料的整理工作是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资料是否真实、可靠、正确,分析是否严密合理,将直接影响研究结论的正确性。所以,做好研究资料的整理、分析工作是做出科学结论的前提。研究资料的整理,通常是指对研究资料进行鉴别、审核、分类和汇总。
(1)鉴别审核。课题研究材料纷繁复杂,必须对原始资料进行挑选、甄别,剔除不可靠或不必要的材料,使材料成为系统有序的资料。为保证研究资料的真实、可靠、准确和完整,研究者要用科学的态度,切忌主观臆断。真实:如实记录观察、测量的结果,绝对不允许为预期结果而更改或伪造数据。可靠:研究资料的来源、收集的时间、地点和收集的方法都应合理。准确:严格按研究设计进行,观察、测量要仔细。完整:对照研究目的任务,审查所获取的资料是否完整,所缺资料要设法补充。[4]
(2)归纳分类。在对资料归纳分类时,首先要区分研究参考材料与结题材料,参考材料是指在研究过程中搜集的、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材料。结题材料是课题研究活动的产品及有关材料,大体可分四类。一是成果材料,包括主件、附件,主要有研究报告、论文等文字材料,以及光盘、图表等非文字成果。成果主件只能是一件,其余相关材料可作为对成果主件进行补充说明的附件。二是原始材料,即在研究过程中通过观察、调查等方式搜集的所有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有保存价值的材料。三是课题工作材料,主要有课题立项申报书、批复文件、课题合同书、实施计划、方案、工作小结或阶段总结等。四是有关成果效益与影响的材料,这主要是针对一些实验性课题而言,应包括一些社会客观反映或与课题研究效益有关的材料。[5]
中小学教师做科研的过程,应该伴随着新的体验与发现,新的理念、方法、艺术不断生成,因此教师做科研的结题时不能仅仅展示公开发表的论文、著作等,也应关注教育随笔、教育叙事等成果。从具体的表达形式来看,教师展现自己的课题研究成果可以是文本形态的,也可以是非文本形态的。非文本形态的成果,如教师的好课,这些课例是教师教育理论的探寻和教育实践的结晶。[6](www.xing528.com)
(3)汇总编目。研究资料的汇总编目是把经鉴别审核和归纳分类的原始资料综合起来,编写材料目录,成为一目了然的统一体,便于查阅,为研究的分析工作做准备。[7]汇总一般通过统计表、统计图的形式体现。统计表是用表格的形式汇总研究资料的一种方式,用表格简约表现出来,并便于进行各个项目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比较分析。统计图是用图的形式汇总研究资料的一种方式,它与统计表相比,使研究资料更形象、更直观。在汇总基础上,对研究资料做统计处理,得出研究结果。[8]
(4)经费结算。有经费资助的课题,在结题前必须进行经费结算。课题经费来源一般包括主管部门拨款、单位资助、课题组自筹三个方面,要统一清理,分别结算。经费使用情况在检查、结算后,应填写收支清单,附上单据。[9]
3.分析研究结果
科学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对表面的、凌乱的现象的研究,认识、掌握事物的本质,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完成这一任务,需要对已经整理、统计处理的资料,用已有的经验或理论,对结果加以分析。
研究结果的分析,一般采用统计分析与逻辑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统计分析是用统计理论描述数据资料,揭示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逻辑分析是对丰富的现象资料进行抽象、概括、归纳和演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本质、揭示规律的目的。[10]
在分析研究结果时,应坚持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在研究结果的理论分析中,不允许对事物任意歪曲、夸大或缩小,或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取舍材料。应运用科学的理论,进行严密的推理。在分析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撰写科研论文或研究报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