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果表述形式与内容的优化策略

成果表述形式与内容的优化策略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课题研究成果的表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研究的任务不同,研究成果的表述形式也不一样。一名小组长走过来对我说:“老师,报告,我组的徐斌荣不做练习,一次都没有跳,还用泥巴扔别人。”我吹响了哨子,暂停了跳远的练习,对他们宣布:“徐斌荣想和你们跑步比赛,100米,哪位同学愿意和他比一比?”同学们个个都争着要比,我从中挑了7个和徐斌荣水平相当的同学。经过激烈的追逐,徐斌荣得了第二名,他可得意了。

成果表述形式与内容的优化策略

中小学教师在完成某一个研究之后,需要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回顾与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概括反映研究全过程和所获得知识的书面材料,提炼必要的信息,达到相互交流、促进发展的目的。教育课题研究成果的表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研究的任务不同,研究成果的表述形式也不一样。[10]

根据写作方式、写作规范等方面的不同,写作可以分为不同的形式。而各种形式的写作,都是表述研究成果的有力工具,这里我们主要介绍以下五种课题研究成果的表述形式。

(一)日记

日记是记录观察对象行为表现或教育现象的一种观察方法。一是综合性日记描述,一是主题日记描述。日记记录的是教师在行动研究过程中所观察到的、所感受到的、所解释的和所反思的内容。其主体部分应该是教师对观察的记录和白描,其初稿主要是教师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的自由写作。

日记的撰写虽不见得有很多的规范,但是,如果注意到以下这些方面,对于将日记撰写成有价值的成果来说,是很有裨益的。

1.撰写日记要重视日常观察的重要性。日记的写作始于观察,通过观察把观察到的事实记录和表达出来,也就大致形成了日记。在日记文字表达的过程中,要尽力把看似零碎的片段和事件整合在一起

2.撰写日记要紧紧围绕某个主题。也就是说,可以结合某个研究重点来写作。举例来说,一位教师可能正在探究某种教学方式对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影响,在每一节课内,可以就这种教学方式引起的学生的变化、自己的感受、课堂气氛等方面,来撰写日记。

3.撰写日记要将事件记录与事件分析结合起来,要在形式上保证有一定量的分析。教师在进行资料分析时,有时需要凭借直觉,而不仅仅依靠理性。因为仅仅依靠理性来分析,很有可能会被烦琐的细节所累,而丧失了偶尔闪现的灵感。

附:日记案例[11]

学校:上饶市万年县裴梅中学

教师:袁望球

时间:2011年12月8日

今天上午,第四节课是初一(1)班的体育课,教学内容是《蹲踞式跳远》。和以往一样,先让学生做准备活动,接着就是上课的主要内容,大部分学生都能按我的要求去练习。一名小组长走过来对我说:“老师,报告,我组的徐斌荣不做练习,一次都没有跳,还用泥巴扔别人。”我把徐斌荣叫到身边问:“你为什么不参加体育锻炼?”他说:“老师,我不想跳远。”我一听,想马上去批评他一顿,让他赶快和同学一起练习。带着怒气走近他的时候,看到他那傲慢的神气,我灵机一动,以前我也常批评他,但效果不是很好,我要改变一下方法,先听听他的心里话,然后再做决定。我就把他叫到了身边,我俯下身子,温和地对他说:“为什么不练习,还用泥巴扔同学?你看他们体育锻炼多用功,学得多好。”他说:“我不是不想跳,因为我跳得不远,谁让他们上课时笑我胖墩。”他边说边一副无所谓的态度,说完后转身过去,背对着我。我瞪了他一眼说:“那好,你说现在,你想做什么!100米、200米,还是1000米。”他说:“好,100米!”我想不能让他一个人跑,我问他:“好,我让你跑,你想一个人跑还是和同学们一起跑呢?”他说:“找几个同学和我一起跑。”我说:“好,你先做下准备活动,活动活动每个关节,我去叫几个同学来。”我吹响了哨子,暂停了跳远的练习,对他们宣布:“徐斌荣想和你们跑步比赛,100米,哪位同学愿意和他比一比?”“我,我……”同学们个个都争着要比,我从中挑了7个和徐斌荣水平相当的同学。每个同学都非常兴奋,其他同学都站在跑道两旁观看,当时的气氛非常热闹。经过激烈的追逐,徐斌荣得了第二名,他可得意了。我看到同学们个个都热情高涨的样子,正准备改变主意上新课,可刚才跑在后面的几位同学说:“老师,不公平,他喜欢跑步,你就让他比,我输了,但我很不服气,我要和同学比投掷铅球,看谁会得第一!”“对,对,投铅球!”“不,不,我也要比,我是女生,跑步、铅球我们不行,我要和他们比跳绳、比压一字腿!”……顿时,整个场地像炸开了锅似的,他们个个都围在我周围蹦跳着对我说,看着他们个个都跃跃欲试的样子,我灵机一动:“既然有很多同学都这么感兴趣,个个都想露一手,那么这样吧,刚上课不久,这节课就让你们来自主练习,自由讨论,分组练习,但一定要注意安全,把你最拿手的体育项目显示出来,你们需要什么器材,小组长就到器材室领吧,好不好?”我这样一说,全班同学都乐开了花,各自议论开了,各个小组也都有序地组织起来了,练习的热情一下子高涨起来,有投篮的、有做仰卧起坐的、有踢球的、有跳绳的、有跑步的等。

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很积极、主动,很认真,学习效果也很好。我问同学们,你们这节课感觉如何?收获大不大?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这节课收获很大,把我们的特长都展现了一番,觉得很有成就感。这样同学们都找到了自己的优势,上起课来很来劲,也有了兴趣。所以同学们表现得都很好,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进步,课堂也就显得很和谐,学生练习氛围也很好,学生收获也很大,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成功的。

(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其目的在于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附:反思案例[12]

《心中的丰碑》教学反思——例谈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批判性思维

两市镇二完小 刘 琰

4月15日,我在学校多媒体室面向全校教师执教了课改课《心中的丰碑》,在课上,我指导学生采取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的学习方式完成本课学习任务。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时间留给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学得充分;合作学习,给学生一个交流的空间,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交往能力;展示环节,给学生一个舞台,学生大胆展示,共同提高,获得自信,获得成功的体验。学习任务完成得较圆满,但用时60多分钟。应该说,这是一堂饱受争议的课,成效是有目共睹的。我们清清楚楚地看见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与热情,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学生的语言、思维在课堂上得到发展,真真切切地体会到这样的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我很清楚,即使60多分钟的课学生学得不亦乐乎,学生没有觉得冗长,但是,这样既不符合公开课的标准,也不符合教学实际。我们的课改不是为公开课而改,而是为日常的语文教学而改,怎么办,问题不解决,心里就像压着什么一样,一定得找出原因,解决这个问题,否则,课改就没有前途可言。那么导致超时的因素有哪些呢?我认真地反思,得出以下结论:1.原来的教师满堂灌满堂问,不给学生自己学习、思考的时间,学生没有走进文本,在教师一个一个问题的追问下,被动回答,往往是个别优生撑场面,发言者寥寥无几,大部分学生处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状态。自主学习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主动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有了很多自己的感悟,学生表达的热情被激发了,而我们的大班额问题出现了,一个班90多名学生,不说大部分展示,仅按30%的比例展示,时间就已经不够了。我们教师到底是让他们展示,还是控制展示率,控制展示率,又会不会伤害大多数人的积极性呢?2.我反思语文学习的所有任务是不是一律遵循自主、合作、展示的环节?很多时候,为合作而合作,为展示而展示,全部放开是没有必要的,也是不科学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我认为,阅读首先是一种个体行为,是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获得自己独特的体会与感受,获得自主阅读能力的行为。所以,我认为一节阅读课,最重要最宝贵的是自主学习,其他所有的学习方式都是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的,没有充分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交流展示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合作学习是学习的另一个重要形式,但不能铺天盖地的合作,为什么要合作?应该是独学不能解决的,需要集小组智慧的问题。所以,我们要斟酌哪些问题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如何组织小组学习。回想《心中的丰碑》这节课,问题应包括以下几个:1.课文通过哪三个故事来写任长霞?从这三个故事中,你体会到任长霞哪些优秀品质?2.文章不仅写了冯大爹、韩大妈、春雨讲述的三件事,还写了这三个人送别长霞的话语,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3.任长霞为老百姓办的事成千上万,作者为什么选这三件事来写?为什么还要写老百姓的言行?4.文中三个句子起什么作用?文章的结尾有什么含义?5.为什么以《心中的丰碑》为题?仔细想想:这些问题大致围绕文章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来提问?教学中,我把前两个问题组织了小组合作学习,后面的问题则面向全班教学。这是不合时宜的,因为,前两个问题是学生感知内容的问题,只要学生潜心体会文章,都会有自己的体会与感受,是独学能解决的问题。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了自己的理解,小组合作时,只是各人把自己的感悟说一遍,然后,展示时再说一遍,我认为这是重复的,学生的大多发言还是自己原来的理解,站起来都是“我认为,我觉得”,属于个人体会,并没有体现合作的价值,学生也没有提升的空间,而且浪费很多时间。而更有探究性的问题是后面的几个问题,每个学生或许能从不同角度去理解,组内可以综合大家的意见,归纳总结。比起学生个别零散的谈意见应该要好,而且会有一个整体认识,那么合作的价值就能更好体现。综上所述,我对这节拖堂课的思考有以下几点:

1.大班额语文教学要找准时机,开展合作学习,不能不加选择。

2.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是自主学习,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是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

3.合理选择合作探究的问题,选题是关键,教师必须在课前花费大量的精力苦心经营。

4.难度应该是独学不能解决的问题。

(三)案例

案例是行动研究成果表达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形式,是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具有真实性而又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从文章结构上看,案例一般包含背景、主题、细节、结果、评析五个基本的元素。其目的在于把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真实的情境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可供学习者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过学习者独立分析或相互讨论,来提高学习者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案例所描述的情境必须发生在行动研究过程中。作为行动研究成果的案例,叙述的是教师在行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实例——有典型性意义的问题或疑难情境。如果案例中的故事不是发生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与行动研究无关,那么就不能算作是行动研究的成果。也就是说,作为行动研究成果的案例,必须与行动研究有关。行动研究成果的写作,并不见得一定要到一次研究接近尾声或结束时再撰写。实际上,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就可以考虑成果的表述方式,并开始收集相关的资料,或是撰写研究成果的初稿了。也就是说,应当把撰写行动研究的成果当作是行动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不是脱离于行动研究之外的。

附:案例[13]

阅读下面的案例,回答相关问题。

开学不久,校长召开了全校教职工大会,在会上宣布,今年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每位教师都要申报课题,并由学校的特级教师组成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然后要将研究的成果公布并进行评价,同时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将作为晋升职称的一项标准。校长还没有说完,下面便议论纷纷。我觉得学校的这项要求对我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我是教数学的,平时除了教学就是看一些有关教学方面的杂志和书籍。我不知道如何去进行教育、教学研究。

怀着沉重的心情回到家里,我做的第一件事是找出以前在师范学院学的教育学书,翻阅了教育研究方法这一章,了解到教育研究的方法有很多种: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历史法、比较法等等,教育研究的过程包括确定选题、收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论文撰写等等,可是教育研究的第一步“确定研究的问题”就把我难住了,我思考了很久,不是我想到的问题早就有教育专家研究过了,就是觉得没有什么问题可以研究。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来到了学校,在办公室里等许老师来。许老师在公开发行的杂志上已经发表了3篇文章,是我们学校在正式刊物上发表论文最多的教师,我想他的教育、教学研究做得这么好,我一定要认真向他请教。

许老师来了,他说,教育教学研究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因为我们是中学老师,缺乏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也缺乏必要的研究条件,要想像教育家似的进行实验研究,这是不可能的,要想通过大量的调查来进行研究,也不现实。你可以先找几本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再找几期教育类的杂志,将这些内容翻阅一下,看看别人是怎么写文章的,再看看当前教育、教学的研究热点问题是什么。如果这些文章中有几篇是关于同一个主题的,将这些文章复印下来,回家以后仔细琢磨,根据这些问题所提供的材料,对这些文章进行重新编排、组合,就成了一篇新的文章。如果你觉得这种方法太麻烦,还有更简单的方法,你只要阅读一本教育学书,然后选择里面的一个原理,先将这一原理介绍一下,然后根据书里的叙述,写出你是如何根据教育理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其实,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很简单,你按照我的说法做,一定会有收获的。我的几篇文章就是这样写成的。

上课铃响了,我急忙走向教室,心中十分困惑:教育、教学研究就是这样的吗?中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就这么简单?

1.你对案例中许老师的做法有什么看法?

2.依你的经验,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案例涉及的是教研工作的有关知识:

1.教研工作的必要性

(1)教师参与研究可以提升自己的自我教科研能力。开展教育研究,教师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置身于现实的开放、动态的教育情境中,能够随时体察教学活动、背景以及有关现象的种种变化;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不断地及时地解决新问题;能够依据自身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直觉对假设、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做出判断。显然,这是专业研究者所无法替代的。

(2)教师参与研究有利于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一是可以提高教师专业实践水平,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开展,教师单凭自己的专业知识、教育理论基础和原有教学实践经验是不够的,难以解决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大量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必须在实践中不断进行研究,把教育原理与具体的教学实际结合起来,形成自己优化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教育研究,提高自身的专业实践水平。第二,教育研究是教育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开展教育研究,教师不再成为理论的被动接受者,而成为理论运用与实践于一体的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运用有关教育理论分析并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教师直接参与教育研究,研究问题的提出和假设完全是依照实践的需要,是实践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教学实践也为教育理论的运用提供了生动、直观的实例,因此,教育研究把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提高教育质量。

(3)教师参与研究还可以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位。

2.教研工作的定位

立足点,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着眼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切入点,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生长点,改革创新出精品。

3.教研工作的方法

(1)要努力使自己成为教育实践的“研究者”。

教师具有兼任“职业者”与“研究者”的双重角色,除了需要掌握必要的研究技能之外,还要培养起研究的心向和责任。要时刻牢记自己是研究者,要结合课题研究,解决自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批判地、系统地考察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更好地改善自己的教育实践。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理论水平、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反思型的教育者”,走上自主发展的道路。

(2)要熟知教育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3)要积极探索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研究。

(4)要注重行动与研究的完美结合。

(5)要以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为立足点。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该案例的问题是“对案例中许老师的做法有什么看法?”“该如何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1.在动机上,许老师从事教学研究是以功利为主要目的,是为了发表文章,而不是从职业者和研究者的角度,为了提升自身的素质,实现人生的价值,这种动机缺乏持久性;在方式上,许老师仅仅重视他人的经验,而不注重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没有自身的实践,没有自己的创新,因而其教学研究是没有深度的,难以形成自身特色。教师应积极参与教育研究。

2.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应该做到:

(1)要提高认识,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理论素养。作为一名优秀教师,不仅要具备渊博的知识,还要有较高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以及了解本学科的最新理论、最新信息、最新成果。教师的学习内容是非常多的,除了必学“两学一论”(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和本学科报纸杂志(至少订阅3~5种)外,还要学习国内外一些著名的教育专家、学者撰写的专著及教育教学理论。(www.xing528.com)

(2)要熟知教育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3)积极参与教育研究,投身于教学改革。

认真分析、研究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只有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行为进行研究,才能够了解自己在教学上做了什么,这些行为有什么意义,反映了什么样的教育教学理念,对学生的学习有什么影响。要注意积累第一手资料,在实践中开展研究。教学后记:每次教学结束,教师可以回味教学过程,分析得、失,做到心中有数,得,得于什么?失,失在哪里?案例分析:教师可以把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处理问题的全过程写成“案例”,也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教学过程或辅导过程录制成“可视个案”录像,进而围绕案例,展开集体研讨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形成“案例研究报告”。案例分析贴近教师的实际工作,有助于教师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示范课、研讨课、评优课:优秀教师的示范课可以为新教师和一般教师提供可参照的学习榜样,可以帮助他们尽快成长;研讨课可以展示不同类型的课,供大家研讨;评优课则以优质教学为目标,通过对优质教学的追求,促进优秀教师脱颖而出,促进教学工作的不断完善和创新。

(4)要注重行动与研究的完美结合,要合二为一。研究与教育相结合弥补了教育研究中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缺陷,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撰写文章,要不断总结教学、教研、教改经验,写出一些较有价值的论文(含经验总结、实验报告),以指导学科教学。每篇论文应力求突破学科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5)要以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为立足点,教育研究务求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这既是一线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根本动力,也是教育科研的根本目的。新一轮课程改革给教师教育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带来了很大的变化,给教师的创新性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时间。教师做研究要以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为立足点,从身边的问题入手,研究怎样开发校本课程,如何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在大班额情况下如何照顾学生的差异,怎样提高小组讨论的有效性,怎样教好综合课程,以及在新课改中教师角色有哪些变化等等。这些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教师去探索、去研究。

(四)叙事

叙事是教育主体叙述教育教学中真实情境的过程,其实质是通过讲述教育故事,体悟教育真谛的一种研究方法。通过叙事展开对现象的思索,对问题的研究,将客观的过程、真实的体验、主观的阐释有机融为一体的一种教育经验的发现和揭示过程。

附:叙事案例[14]

别让“意外”搅了“教学”的局

周岗中学 周友杰

案例背景

课堂教学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之前要对课堂进行精心预设。而实际的课堂是师生、生生不断交往互动的场所,是教师与学生个体或群体之间的知识、个性、情感不断碰撞、整合、调适的场所。所以,课堂总是处于一种流变生成状态。即使教师预设再完美也难以预想到课堂教学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根据变化的情形,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根据自己对课堂上各种信息的综合把握,及时做出判断,采取得当的措施。因此如何有效、巧妙地解决这些生成性的问题,实践教育智慧,建构开放生成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成为物理教学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物理教师,由于实验器材的匮乏,在实际实验教学中就时常遇到一些“意外”,这些“意外”一方面给我的实验教学带来了挑战,另一方面也成为课堂中鲜活的教学资源,给我的实验教学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案例描述

上午第三节课,我拎着满满一盒子实验仪器匆匆从实验室赶向初三(1)班的教室,还没进教室,就听到里面一片鼓掌声和欢呼声。

“做实验,哈哈……”“看,那是什么?”“咦,那不是吸铁石吗!”……刚进入班级就听到下面学生七嘴八舌的谈论。

“大家安静,在开始上课前我先强调几点。首先,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正式进入第十六章电磁场的学习了,这一章内容相对比较抽象,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为了便于大家理解,老师特意准备了很多实验。”讲到这里,班上顿时又是一片掌声。“第二”,我继续说道,“大家也知道我们是农村中学,实验器材比较匮乏,所以请大家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遵守实验室规则,爱护实验器材,有问题请及时举手。”说完,还是生怕实验过程过于混乱,达不到预期效果,我又补充道:“还有,如果有同学不按实验室规则,随便破坏实验器材是需要照价赔偿的。”

说完,我就正式进入了磁场一章的教学。由于是第一课时,所以本节课主要的任务是带领大家认识磁体以及通过实验研究磁体的一些性质及特点。在教学进行到一半时,我就让课代表将磁体、大头针等实验器材分发到各个小组,让学生自己按照课本要求进行探究。班上顿时热闹了起来。

“请大家按照课本要求进行实验!”我又提高分贝在班上强调了一遍。

突然“啪”的一声,班上顿时静了下来,所有的眼神顿时盯着一个人——小丁同学!

“怎么回事?”我第一时间质问道。

“老师,我不是故意的。”看着地上裂为两段的条形磁体,小丁委屈地说道。

“没用了!”“要赔钱啰!”“刚好裂成两半,一半一个磁极!”下面的同学开始讨论了起来。

当时的我十分生气,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正准备好好训斥小丁一顿时,我忽然想起了《中国教育报》上的一篇《请你平移到我这里来》的文章,讲的就是教师如何正确处理课堂上发生的一件突发事件。“这不正是一个相似的事件吗?如果我当众训斥了小丁,对小丁的伤害会有多大?以后他还会用心去实验吗?如果学生因为怕损坏器材而不敢去用心实验,辛苦准备的实验还有什么作用?”想到这里我就接着大家的议论声反问了一句:“这个条形磁铁还有用吗?”

“肯定没用了。”小胡确定地说道。作为学习委员的他思维一向比较敏捷。

“为什么呢?”我继续反问道。

“我们刚刚学过,一个磁铁应该有两个磁极,现在这个条形磁铁裂为两半,一半红一半蓝,每一半只有一个磁极,所以肯定没有用了,除非用胶水把两半连接起来,才能重新成为一个磁铁。”小胡不无得意地说道。

“我也同意”“肯定没用了”……下面声援小胡的不在少数。

“真是这样的吗?刚好老师这里还有几块断裂的磁体,那就让我们用实验来说明问题吧!”我顺势引导。

顿时,下面又开始忙活起来。不一会儿,刚才在下面一直声援小胡的班长小王突然站起来说道:“老师,断裂的一半还是有两个磁极,你看。”说着,举起手中的半块磁体,只见两端各挂了长长一串大头针。其他小组见状,也都纷纷拿起手中的半块磁体试验起来。

“原来没有坏啊!”“现在是一块磁体变成两块了啊!”下面又开始议论起来。

见状,我顺势开玩笑地说道:“看样子小丁非但没有破坏我们的磁体,还给我们多创造出一个磁体啊!不过我们现在的磁体是刚好够用,同学们可别再创造出那么多新小磁体了。”这时小丁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只见下面笑成一片……

案例反思

1.重视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实验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学习最好的方法是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其高度的主观能动性。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对课本中的理论学习缺乏主观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而物理实验具有真实、直观、形象、生动等特点,同时在实验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容易让学生形象生动地掌握原来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还提升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所以在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借助实验更容易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例如:“惯性”一节中“用直尺打棋子”和“拉小车,木板倾倒”的实验;“大气压强”一节中“覆杯实验”和“马德堡半球实验”等等,这些实验都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时常以实验设备不足、实验现象不明显、时间不允许等各种理由借口剥夺了学生实验的权利,但同时我们必须清楚,在我们剥夺学生实验权利的同时也一并带走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渴望。直到现在,当我拎着实验器材走进教室,学生为实验而鼓掌兴奋的场景依然让我难以忘却。

2.以人为本,从细微处关注学生的发展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氛围,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以人为本”就是这种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每一个学生为本。这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需要全体教师加以落实的要求。“以人为本”还需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心爱护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服务。实验过程中,专心于实验探究的小丁一时疏忽损坏了一块条形磁体,当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他身上的时候,他愣住了,并本能地想道歉。这个时候,他已经认识到问题,还有些担心。虽然之前我多次强调实验纪律,但是当时如果我对他严厉训斥一顿,杀鸡骇猴,也能让大家在今后的实验过程中更为注重实验纪律和对实验器材的保护。不过,对于小丁学生来说,不仅伤害其自尊,同时也挫伤了其实验的积极性,不利于他的成长与发展。受到《请你平移到我这里来》这篇文章的启发,我当时灵机一动,顺势引导,用让学生出乎意料的方法处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意外”得到巧妙处理,既保护了小丁的自尊心,又额外地达成了下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以每一个学生为本不容易,不仅要求教师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还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巧妙的教育方法,从小事着手,从意外开始,从细微处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3.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问题,提高教学效率

钟启泉教授曾说:“课堂教学不应该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小丁的意外事件,虽然打破了我的预设,但却带给我额外的惊喜,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更让我顺势达成了超出预定的教学目标。所以,教学中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问题显得极为重要。

首先,课前精心的预设是课堂精彩生成的基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由于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所以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预设,这也是有效课堂教学开展的前提,因此要重视预设。

其次,由于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因此再精心的课前预设也无法预知全部的课堂生成。所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难免会发生诸多的意外。但是只要我们有足够的心理准备,灵活应对,有时意外的“生成”反而成为我们课堂的一个预料之外的精彩之举!

因此,只有将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进行有机融合,即弹性“预设”,善待“生成”。让课堂教学因预设而有序,因生成而精彩。这样,我们的教学才有活力,课堂才能鲜活。

(五)论文

课题研究论文是运用理论分析的写作方法,针对某些教育实践问题或教育理论问题,采取观察、调查、实验、推理、思辨等方式进行研究后撰写的具有创新见解的论述性文章。它以阐述对某一事物、问题的理论性认识为主要内容,要求能提出新的观点或新的理论体系,并做出解释和论证。这类论文用深刻的哲理和严密的逻辑论证来说明问题,一般应用于理论性研究成果。它要求论点非常明确,论据确凿,论述严密,清楚地展示理论观点和体系的形成过程。论文的结构是内容的表现形式,是作者对研究结果在写作上的布局、谋划和安排。文章要讲究逻辑,开头、中间、结尾要有一种内容的联系而不要互相冲突,这是对教育课题研究论文的基本要求。当然,由于选题的不同,研究目标、研究过程、研究方法、逻辑推理和所得出的结果不同,“内容决定形式”,所以撰写的研究论文所采用的结构、体例会不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色。

学术论文的基本构成包括前置部分和主体部分。具体而言,根据国家标准局1987年颁布《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7713-87)和《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7714-87),有如下十个方面。

1.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语词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应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省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字数一般不宜超过20字。

2.作者姓名和单位:两人以上的一般按贡献大小排列名次。

3.摘要:是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中文摘要一般不宜超过300字,外文摘要不宜超过250个实词。不阅读全文,即可从中获得重要信息。包括:本研究重要性;主要研究内容、使用方法;总研究成果,突出的新见解,阐明最终结论。重点是结果和结论。

4.关键词:是从论文中选取出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般3—7个,有专用《主题词表》。

5.引言: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预期结果和意义等。

6.正文:基本构成是绪论、本论(直线推论)、结论(并列分论)。

7.结论:是指全文最终的、总体的结论,而不是正文中各段小结的简单重复,要求准确、完整、明晰、精练。

8.致谢:是对论文写作有过帮助的人表示谢意,要求态度诚恳、文字简洁。

9.参考文献表(注释):文中直接引用过的各种参考文献均应开列,格式包括作者、题目和出版事项(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始页码),连续出版物依次注明出版物名称、出版日期和期数、起止页码。

10.附录:在论文中注明附后的文字图表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