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题的基本类型及其选择方法与定位方法

课题的基本类型及其选择方法与定位方法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了解和掌握课题的基本分类,有助于教师选择和定位课题。这种类型的课题试图解决教育教学的根本问题,强调研究的深刻性和系统性,其主要目的是认知未知,发现普遍规律,形成发展理论。(二)宏观课题、微观课题根据课题研究内容的丰简程度、研究范围的大小以及所涉及的层次,可以把课题分为宏观课题、中观课题与微观课题,也可称为大型课题、中型课题与微型课题。重点课题是研究当地或本领域

课题的基本类型及其选择方法与定位方法

了解和掌握课题的基本分类,有助于教师选择和定位课题。关于教育研究课题的分类众说不一,这里从课题功能、研究范围、管理机构、来源等角度进行简要介绍。

(一)基础研究课题、应用研究课题和开发研究课题

从课题功能的角度,可把课题分为基础研究课题、应用研究课题和开发研究课题。

1.基础研究课题

基础研究课题是关于研究教育教学基本规律的理论性课题。这种类型的课题试图解决教育教学的根本问题,强调研究的深刻性和系统性,其主要目的是认知未知,发现普遍规律,形成发展理论。例如,对教育功能的研究、对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的研究、对人类学习行为的研究、对教育本质的研究等。

20世纪初,教育科学研究机构的出现,产生了有一定人力物力规模的“有目的、有计划、连续和系统地对教育教学规律进行探索活动”的教育科学研究活动。专业的教育研究工作者一般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学术素养,掌握有大量的宏观背景资料和国内外先进的研究信息,并且不受教学目的以及教学时间的约束,能够花费大量的时间掌握文献资料,善于使用最新的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这些都是一线教师难以企及的优势,专业发展步入“成熟自由期”的教师可以尝试着做一些基础研究课题。

2.应用研究课题

应用研究课题着重研究将已有的教育理论成果应用于教育实践,使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相结合,探索教育实际工作的规律,也使教育理论在教育实践中得到检验。这类研究不但对于解决当前的教育问题、提高教育质量有重要意义,而且能促进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化和发展。凡属于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应用于教育实践的研究,教育实践经验上升为一般规律认识的研究,都属于这类课题。

例如,在《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这本书中,编者举了一个很好的例子。某校老师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研究中,曾尝试使用了几种不同的方法:(1)让学生给自己制订学习目标;(2)将班上同学的学习水平大致划分为三个层次,并为学生制订分层的教育目标和学习指导方式;(3)开设小课堂活动,请学生自愿走上讲台,做小教员给大家讲课。这一系列措施使教学效益有了很大的提高。可以说这是一个很有特色的经验,但这是不是每一个教师都能够用到的经验呢?这位教师与教科所的同志取得联系,寻找理论上的支撑,又找来了教育学、教学论方面的理论书籍认真学习,经过一番研究,形成了以主体教育理论、动力激励理论为基本框架的经验总结论文——《内在动力的自我激励,学生主体目标的自我构建》。

一线工作的教师往往拥有大量丰富的、鲜活的、独特的教育实践经验,但同时又缺乏对经验的提炼与升华。如果能够借助于应用研究,从“学习、借鉴、融合、创新”几个方面着手,结合具体的教育实践,将合适的理论应用于经验的提升之中,就能够走出一条应用研究的创新之路。

3.开发研究课题

开发有两层含义:一是努力开拓新的领域,二是发现和利用新的资源。开发研究课题是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辟新的应用途径,转化、移植、发展已有成果的研究。

例如,在教育信息化浪潮中,我国很多中小学都在积极探索各种利用新的信息技术改进课堂学习的模式,不管是曾经的多媒体引进教室,还是目前的翻转课堂[2],都留下了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科学对教育实践的影响。

开发研究因为有研究成果可以借鉴,相对比较容易研究,对教育教学实践能够较快产生实际效果,但重要的是对原来的研究成果要有透彻的认识,对其理论基础、核心思想、操作要领要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有所创造和创新。

(二)宏观课题、微观课题

根据课题研究内容的丰简程度、研究范围的大小以及所涉及的层次,可以把课题分为宏观课题、中观课题与微观课题,也可称为大型课题、中型课题与微型课题。

1.宏观课题

宏观课题是指对于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教育问题进行综合性、系统性研究的课题。这类课题所处的层次比较高,是对事物发展或学科建设具有统领性、全局性或整体性影响的课题,也称之为大型课题。

宏观研究往往需要多学科支持、跨学科研究、较大资金投入、强有力的机构或部门组织、学养深厚的学术带头人引领、较强大研究团队的合作以及较长的研究周期(一般为3—5年)才能完成,难度相对较大。如中小学教育的方针、政策、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结构等研究的课题。

2.中观课题

中观课题是解决局部地区或学科研究中相关领域问题的课题。这种课题介于宏观课题与微观课题之间,既具有相对较高的层次性,又具有较强的可把握性,也具有解决问题的挑战性,所以,这种课题的研究也需要较高的水平。

中观课题可以团队合作研究,也可以个人独立完成,研究周期相对较短,1—2年就可完成,相对来说研究难度属于中等。我们常见的课题大多是中型课题。课题太大了不易把握,太小了价值有限,因此,一般纵向申请的课题以中观课题居多。

3.微观课题(www.xing528.com)

微观课题是指对某些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的课题。可以是对教育教学工作的一般理论问题研究,也可以是对具体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研究。微型课题研究具有范围小、周期短、见效快的特点,一般个体研究者或较小的研究团队就能完成。微型课题研究所需时间较短,一般为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

教师在从事课题研究的起步阶段可以从微型课题做起,在微型课题研究中学习锻炼,积累经验,待研究经验丰富了,研究水平提高了,驾驭课题的能力增强了,就可以逐步向中型课题过渡。

(三)规划课题与自选课题

从是否纳入各级规划办和科研管理机构管理的角度,可把课题分为规划课题和自选课题。

1.规划课题

规划课题是指各级规划办立项的课题。大多数规划办和管理机构立项前期会发布立项指南,有的课题指南是具体的,逐一列出课题;有的指南是方向性或范围性的,课题申报者可以据此细化、深化、具体化这个方向或范围,确定自己想申报的课题。

例如,课题指南里有“中小学德育研究”这样的范围,申报者可以据此申报“中学班主任思想教育方式研究”“小学语文学科德育渗透研究”“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研究”之类的课题。

规划课题从重要程度上又分为一般课题和重点课题。一般课题是研究学科领域里一般性问题的课题,这些课题所涉及的问题具有日常性、局部性、非迫切性、影响面相对较小等特点。重点课题是研究当地或本领域改革与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长远性以及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的课题。重点课题一般会在课题指南中给出研究要点,以满足课题发布者的需要。

一般来说,在课题研究的难度上,重点课题难于一般课题;在课题立项的数量上,一般课题多于重点课题;在课题资助的金额上,重点课题多于一般课题。课题申报时要根据自己的研究积累和研究实力进行选择。

2.自选课题

自选课题是相对于规划课题而言的,是申报者不在课题指南的范围内选择,而是根据自己的研究积累和研究兴趣选择的课题。

有的课题发布者允许或鼓励申报者自选课题申报,有的则不允许。申报时要看清楚是否允许自选课题。

(四)纵向课题与横向课题

从课题来源及课题申报者与课题发布者关系的角度,可把课题分为纵向课题与横向课题。

1.纵向课题

纵向课题是课题申报者或研究者从上级行政部门或课题管理部门获得的研究课题。纵向课题是自上而下发布的课题。

纵向课题中,研究者与课题发布者之间具有一定的上下级、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两者之间的关系往往通过课题管理制度来约束。

纵向课题按照课题级别,从高到低可依次分为国家级课题、省部级课题、市级课题、县级课题、校级课题等。一般而言,纵向课题的层次越高,价值越大,影响也越大。

2.横向课题

横向课题是课题承担者从不具有上下级关系的单位获得的课题。比如,两所学校共同开发一门校本课程所形成的课题就是横向课题。在这个课题研究中,第三所学校的某位教师特别优秀,被其中的一所学校邀请加入,他从中获得一个子课题。这个课题对该教师来说,也是横向课题。

横向课题中课题承担者与课题发布者之间是合作关系,而不是上下级或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两者之间的关系往往通过约定、合同或契约来约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