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卡扎菲军队疯狂反击的这一个月中,大规模外国投资者、侨民及工人仓皇逃离利比亚,其中就包括了约36000名中国人。
起初,在我看来“阿拉伯之春”风潮最不可能在三个国家获得成功——埃及、利比亚和叙利亚。不仅因为这三个国家属于老牌阿拉伯强国,历史上拥有丰富的反帝反殖民反犹太复国主义的斗争经验,更因为这些国家的统帅(及家族)深耕政坛数十年,牢牢把控着党政军警宪特等要害部门,国家机器看似稳如泰山。
夕阳下,利比亚民众高举旗帜,呼吁停止战争。
事实证明了我的武断。穆巴拉克的结局鼓舞了周边国家。但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可是真血性,他的整个前半生几乎都活在提心吊胆、朝不保夕中,政变夺权后接着搞革命,断了英美的石油财路,并与以色列针锋相对。他是一个刚猛的战士,一个娴熟的驾驭者,60年的战斗人生绝不允许卡扎菲在执政末年遭受挑战,于是利比亚危机刚有苗头,他就调遣部队猛烈镇压——他的军队大多是外国雇佣军,与普通民众没有感情,只需要收钱办事,手段堪称残忍,从2月17日危机爆发,至3月16日反对派最后据点班加西面临城破人亡,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在卡扎菲军队疯狂反击的这一个月中,大规模外国投资者、侨民及工人仓皇逃离利比亚,其中就包括了约36000名中国人。
对于撤侨我并不陌生。之前埃及政局动荡的时候,中国曾出动四架包机将滞留在开罗国际机场的500余名中方人员接回,这算是“阿拉伯之春”浪潮里中国的第一次撤侨行动,虽然规模不大,却为后来的利比亚撤侨投石问路,积累了经验。
远处山上就是萨卢姆口岸。
2月24日一早6点多,我接到通知紧急前往埃利边境,报道撤侨行动。埃及与利比亚都是北非国土面积较大的国家,从开罗前往边境口岸萨卢姆有800公里车程。我和同事李潇在路边拦下一辆车况较好的现代牌出租车,不到8点钟就启程了。高速公路建在沙漠戈壁中,车辆不多,更没有摄像头,年轻的司机一路以160公里的时速奔驰,但在茫茫沙漠中我们依旧像渺小的甲虫在蠕动。
埃及秀美的自然风光是被这个国家历史古迹所掩盖的惊喜,驰骋在一边是金色沙漠、一边是斑斓海洋的高速路,心旷神怡;休息时,到路边果园摘两个水分十足的无花果,在靠着沙滩的餐厅匆匆吃一盒海鲜简餐,一切都如此平静安详。不知不觉间,时针指向了下午4点钟,我们来到了一座伸向大海的高山下。司机说,山顶上,就是埃及与利比亚的国界。
(二)
中国租用的大巴在边境上静静守候,凌晨1点,当工人们走出关口、看到中国国旗和车辆,很多人泣不成声。
随着海拔升高,气温急速降低,时而飘下零星小雨,与沿途的温暖恍如两个世界。沿着山路,不时看到满载货物的小皮卡穿梭其间,车顶车身捆满被褥与行李的逃难景象令人震惊。山顶的路是平坦的,路边布满铁丝网,能看到联合国各个机构的旗帜和成片的帐篷,路边散落着垃圾和各种行李箱、编织袋,惊魂不定的人们在张望,衣衫褴褛的男人还企图拦下我们的汽车。
使馆的人已先于我们抵达萨卢姆,集中住宿在一个叫做“西拉特”的小旅馆里。旅馆条件非常简陋,没有电视,没有洗澡的热水,餐厅也停业了,外交官们每十个小时能吃一次从山下运上来的凉盒饭。他们专注于手头庞杂的事务,为即将入境埃及的300多位中国公民争分夺秒。
我在萨卢姆口岸采访时唯一的个人照片。(央视陈亮 摄)
从利比亚战区逃出的难民。
就记得那天夜里,萨卢姆的月亮特别圆,特别大,仿佛因为海拔高,离着它更近了。也幸亏有它,让我们在黑夜里依然能见到光亮。
晚上6点到12点的六个小时里,我们陷入焦急的等待。
口岸那边传来的消息并不乐观,300多名中国工人因为是劳务派遣,相关手续还在利比亚移民局办理,逃难时护照都不在身上,和黑户并无二致。中国驻利比亚大使馆为这些工人租用了几辆大巴车,护送他们从频遭轰炸的苏尔特、班加西等城市集结,疾速向东驶往萨卢姆。同时,一部分使馆人员已在萨卢姆口岸利比亚一侧等候,与利比亚海关、边检人员交涉,以确保他们能在“黑户”状态下顺利通关。
是体现中国影响力的时候了。利比亚一侧,边防人员对中国非常友好,加之中方使馆从中协调,中国公民未受任何阻拦,第一时间出关。埃及一侧,经过中国外交官们近十个小时的密集交涉和沟通,也终于获准无证入关。中国租用的大巴在边境上静静守候,凌晨1点,当工人们走出关口、看到中国国旗和车辆,很多人泣不成声。
25辆从亚历山大租赁的大巴上,每个座位都搁着矿泉水和饼干,每辆车上还安排了中方人员,随时为这些疲惫的工人提供帮助。凌晨2点多,在所有撤出人员都已上车就位后,大巴车队连夜驶向繁华的开罗。车辆开动时,所有中国人自发地热烈鼓掌。“这些年,一直远在异国他乡工作。平日里,祖国是我心里遥远的寄托;而在利比亚动荡之时,中国政府及时为我们安排周详的撤离事宜,带给我真切的温暖!”撤出人员牛利新说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从利比亚撤出的中国公民坐上了使馆安排的大巴,车辆启动时,大家自发鼓起掌来。
抵达开罗,已是25日下午,撤出的这372名中国公民被使馆安排在了金字塔下的一座五星级酒店,以便得到最好的休息和精神疗养。第二天,他们坐上包机返回中国。
(三)
这次我们白天抵达,从而目睹了1.2万人滞留边境口岸的惨状。
一个多月后,当所有中国人早已脱逃噩梦,我和梦旭再次驱车来到萨卢姆口岸采访。这次我们白天抵达,从而目睹了1.2万人滞留边境口岸的惨状。
口岸白天曝晒得让人抬不起头,地上聚集的人有男有女,大多裹着头巾,在空旷的沙漠地区,这样装扮有着重要的防风、防寒与防晒效果。
滞留的难民主要是乍得、尼日利亚、索马里、毛里塔尼亚和苏丹等国在利比亚务工的人,其中很多人除了随身衣物和被褥外一无所有,他们用被子在地上打个铺盖,席地而卧。其中很多人已经在口岸等待了多天。口岸地处沙漠,昼夜温差大,再加上缺乏睡眠,许多难民情绪很不稳定。
“为什么我们没有矿泉水,而他们有?”“为什么虽然有厕所,但厕所里不提供水洗脸?”几个大个子黑人知道我记者的身份后,就围上来表达他们对难民营生活的意见。其中一个扎红围巾的黑人看上去比较沉稳,他让大家停止争论,开始一字一句诉说自己的经历。
这个男青年名叫穆罕默德,乍得人,利比亚内战爆发前,他在利比亚东部城市班加西从事服装生意。为了避难,他一路向东来到埃及,“虽然班加西已不是主战场,但反对派拥有武器,生活在这座城市里安全根本没保障;另一方面,目前利比亚从食品、饮料到衣服、汽油等各种物资都很紧缺,物价因此水涨船高,我们本来就不高的收入无法支撑那里的生活成本了。”
穆罕默德说,逃难的多数人还没有拿到老板应付的工资,几乎身无分文,肯定回不了国,只能先到了埃及再说。没钱寸步难行,他们过了埃及边境就哪儿也去不了,完全仰仗国际组织和埃及政府的救助。穆罕默德在萨卢姆口岸已经待了25天,每天风餐露宿。一个多月来通过口岸的乍得人约有五万多,乍得使馆每天只能接走600人,所以像他这样年富力强者,离开的日期就被无限期推后。
滞留在萨卢姆无法离开的非洲难民。
滞留在萨卢姆无法离开的非洲难民。
一个名叫阿里的埃及难民,曾经在利比亚东部小城马戈鲁开了18年的公交车,因为利比亚更富有,之前很多埃及人到那里打工。他讲述了自己逃难的经历。“我们一家老少先是走到大路边找到了私营的小巴士,包含行李每人花40第纳尔(当时1第纳尔合5.39元人民币)来到班加西。后来从班加西到萨卢姆,我们又辗转乘坐大型公交车,每人收费60第纳尔。两段加起来,每人总共花了100第纳尔,比平时贵了4倍,但依然趟趟满员,大家都想保命。”据他说,有一群胆大的人专发国难财,一天能开车数次进出生死线运送人员,当然价格也高得离奇,这样子一天就能挣往日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钱。当然,这钱也是拿命换的,在战乱的时候,最好用的就是钱。
滞留在萨卢姆无法离开的小难民。
为了筹钱,很多人想尽办法。现场提供医疗服务的埃及医生马格达说,相当多的难民过来寻求医疗救助,医生免费开的药他们舍不得吃,而是藏在身上准备将来换钱用。
目睹着他们凄惨的遭遇,想象着那三万多名中国人早已与家人团聚、开始了新的生活,我禁不住感慨——一个国家,能够让人民即便是万里之遥,也能于战火中高枕无忧、安然无恙,这是多少钱、多少奋斗才能换来的幸福啊!古人说,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今天的中国,正在以和平的方式,用磅礴的国力,践行着古往今来的诺言。
(四)
利比亚撤离行动标志着一个意义深远的变迁,中国有能力保护其远离祖国的公民,中国有能力采取全球行动。
2016年,报社安排我写了一篇关于中国领事保护的文章(载于《人民日报》2016年1月6日),因为我是亲历者,感情真切。这一章节,我将它原原本本地呈上,见证中国重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领事保护只是一个小小的切口,但却蕴藏着温暖,孕育着希望。
生命至上,祖国是强大后盾
——我国海外救援与领事保护纪实
出过国的中国人大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即便踏上的是一片完全陌生的土地,打开手机那一刻,一条中文短信总会让心里变得更加踏实。这是由中国驻当地使领馆发出的短信,一般都有三句话:告诉你使领馆24小时求助热线;提醒你遵守当地法律,注意安全;祝你在当地生活愉快。
2014年,中国内地居民出境游突破一亿人次,成为海外最大的流动群体。超过两万家中资企业在境外注册,累计派出劳务人员近700万人次,500多万中国同胞在海外定居,170多万人留学海外……
如何维护这么多中国人、这么多中国机构在海外的利益,如何保护他们的安全?
“要切实维护我国海外利益,不断提高保障能力和水平,加强保护力度。”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2014年11月召开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为领事保护工作指明方向。
近年来,中国一次次书写波澜壮阔的海外救援篇章,一次次赢得世人的羡慕和尊敬,一次次交出令人满意的领事保护答卷。
撤离战区,国家行动果断开启
放眼当今世界,一些地区仍不太平,战争、冲突、恐怖主义袭击等频繁威胁我在海外人员和机构安全。
2015年11月,习近平主席就三名我国公民在马里人质劫持事件中遇害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加大投入和保障,加强境外安全保护工作,确保我国公民和机构安全。
亲切关怀,精细部署,果断行动。(www.xing528.com)
一张照片,一生回忆:一名海军女战士牵着一个小姑娘准备登上军舰,小姑娘手里拿着一瓶水,一脸幸福。网友给照片配了解说词:“别害怕,姐姐带你回家。”
2015年3月下旬,习近平主席下令护航编队执行撤侨任务,三艘中国军舰立即奔赴也门,从战火中撤出613名中国公民,这个小姑娘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们会很自豪、很庆幸自己是中国人。祖国强大,是我们公民人身安全和利益的强大后盾。”海军司令部作战部副部长梁阳这样说。
危险四伏,中国军人临危不乱。4月2日15时许,军舰停靠的亚丁港老城陷入激战,坦克的轰鸣声就在耳畔,码头上的吊塔遭到机枪扫射,武装人员乘快艇频频驶过。一声令下,军舰进入一级战斗部署,备便舰载武器系统,布设重机枪手和狙击手……现场指挥员立即搜索警戒范围,对码头上还没来得及上舰的人员进行贴身护卫,其余人员迅速上舰,在确保侨民安全的前提下强行出航,迅速离开码头。
在数十个小时的历险后,很多人“看到军舰驶来就哭了”;还有人抵达祖国后感慨,“有一种难以述说的感动”……时任外交部领事司司长黄屏借用媒体的一句话说:“中国护照含金量不仅在于免签多少个国家,还在于碰到麻烦与危险的时候,祖国带你回家!”
战争的硝烟,死亡的边缘,祖国的召唤,喜悦的泪花……这样的场景,多么似曾相识。
时钟拨回到2011年2月23日夜晚,北非的冷风卷着沙子,扫过埃及与利比亚交界萨卢姆口岸干枯的灌木丛,扫过蜷缩着身体躺在路上的各国难民,扫过一双双兴奋等待的中国外交官和记者的眼睛。这一晚,372名中国公民乘坐大巴撤出利比亚战区。
大巴车上,有人哭了,回想着几个小时前还在死神的眼皮底下,他百感交集;大巴车上,有人睡了,经过连续几天不知疲惫地逃亡,他终于放下了吊在嗓子眼儿里的心;大巴车上,一位中国外交官终于舒心地露出微笑——为了帮助上百名丢失护照的中国公民入境埃及,他前后不知费了多少口舌,跑了多少腿……目送大巴车启程的埃及朋友啧啧赞叹:只有中国政府一个不剩地把在利人员全程接出战区,接回祖国。
这些数字,足以勾勒出撤离行动的恢宏壮阔——只用了不到10天,中国派出91架次民航包机、12架次军机、5艘货轮、1艘军舰,租用35架次外国包机、11艘次外籍邮轮和100余班次客车,35860名中国公民撤离利比亚……
这些数字背后,有多个铭记史册的“中国第一次”——第一次大规模有组织撤离海外人员,第一次海陆空联动,第一次派出军舰与军机参与撤离,第一次动员众多友好国家协助行动……
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网站的文章说,中国用行动明确表示不会容忍任何中国工人遇到危险。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评论说,如此规模和气派的撤离行动,也只有强大起来的中国才能做得到。
英国《金融时报》评论称,利比亚撤离行动标志着一个意义深远的变迁,中国有能力保护其远离祖国的公民,表明中国有能力采取全球行动。
从时局动荡的中非共和国,到深陷乱局的埃及,从战火纷飞的伊拉克,到遭受袭击的肯尼亚……哪里有危险,中国外交官就冲向哪里;哪里有需要,中国外交官就出现在哪里。
2006年以来,我国组织实施撤离我海外公民行动十余次,涉及六万多名同胞。处理涉我境外公民遭绑架、袭击案件数百起,涉及我公民千余人。战争的焦土上,留下了许许多多中国领事保护人员的身影,他们践行着“以人为本、外交为民”的理念,为更多中国人行走世界保驾护航,注足底气。
面对灾难,领事保护守望相伴
灾难,总是突然降临,猝不及防。应急处置,是对领事保护能力的考验,更是对国家实力的检验。保护海外同胞,祖国不会缺席。
2013年7月6日,韩亚航空公司的航班在美国旧金山国际机场降落时失事滑出跑道,燃起熊熊大火。机上141位同胞是否平安?祖国人民分外挂念。
习近平总书记对坠机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十分关心,对事故中不幸遇难的中国公民表示哀悼,对遇难中国公民家属和受伤、幸存中国公民及其他乘客表示慰问。外交部和中国驻美国大使馆、驻旧金山总领馆、驻韩国大使馆遵照习近平的指示,迅速行动起来,启动应急机制,成立应急工作小组,全力投入事故处置工作。
在客机残骸升腾的火焰中,在救护车、消防车的轰鸣中,中国外交官奔赴现场。在独立日假期寂静的街头,中国外交官不分昼夜,在总领馆、酒店和当地八家医院间奔波。面对重重困难——一些部门和机构因安全等原因拒绝入内、乘客分布范围广、语言沟通不畅、手机遗落联系不便……他们坚持不放弃,直到成功。
一声“祖国派我们过来”,让很多人热泪盈眶。空难以这种特殊的方式,见证了“生命至上”的坚定信念。
而就在那一年的4月15日,爆炸震颤着美国波士顿马拉松比赛的终点,震动着世界,也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一名中国留学生不幸遇难,另有一名留学生身负重伤。
习近平主席十分关心,作出重要指示。外交部和中国驻美国使馆、驻纽约总领馆迅速投入遇难学生善后和受伤学生救治工作。焚膏继晷,披星戴月,中国外交官们飞驰在美国的城市之间。然而,就在领事保护工作艰难有序展开之际,波士顿发生枪战,机场关闭,公共交通取消,整个地区300多万人都待在了家中。
使命,让脚步从不停歇。在与美国警方沟通后,中国外交官独自驱车行驶在波士顿空荡荡的大街上。一位外交官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仍心有余悸,“路上没人也没车,感觉不是痛快,而是恐怖。”
千头万绪的工作,有条不紊地落实。探望伤者,案发现场取证,安排遇难者家属赴美,新闻发布,举行追悼会……揪心的痛,伤心的泪,生命的脆弱,相助的坚韧,温暖的力量。
从九名香港游客在埃及热气球坠毁事件中遇难,到俄罗斯伊尔库茨克中俄合资木材企业火灾,再到加纳大规模抓扣我涉嫌非法采金人员……2006年以来,中国受理各类领保救助案件30余万起,涉及中国公民数百万人。同胞们走到哪里,领事保护服务就跟到哪里。不论多远,祖国,都在身边。
患难与共,友好故事谱写新篇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里氏8.1级强烈地震,“世界之巅”“众神之国”,残垣断壁,遍野哀鸿。在尼中国游客、中国工人、中国登山者的状况牵动着所有中国人的心。
起初,前方情况紧急,大量人员失联,同时信息沟通不畅,前方使领馆缺乏有效人员信息。于是,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呼叫中心12308热线成了重要线索来源。“他们的位置、他们的安全状况、他们的考虑,我们第一时间了解汇总,并通报我驻尼泊尔使馆,请其协调尼泊尔政府当局实施救援。”外交部领事司副司长、领事保护中心主任翟雷鸣告诉记者。
在信息的指引下,52架次飞机安全接回滞留在加德满都机场的5685名中国公民,三峡集团250余名工人被中国军队救出……其间,12308热线共接到涉及地震的求助电话408个,涉及2209名中国公民,包括17位港澳台同胞,为救援行动的成功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2014年9月2日开通至2015年12月,12308热线总共接到来电11万余个,人工坐席接听4万余个,累计受理案件近1.4万起,为海外游子与祖国亲人之间架起了一条全天候、零时差、无障碍的绿色通道。
感人至深,患难中的真情。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在国内同样遭受地震灾害损失、大量人员仍滞留尼泊尔的情况下,向尼泊尔震区派出多个救援队、医疗队、防化洗消队,并援助大量物资;在加德满都开餐馆的中国人杨建国,同时向中国游客和尼泊尔居民免费供餐,成为中尼两国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参与者、见证者。
在2016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表示:“中国将永远向世界敞开怀抱,也将尽己所能向面临困境的人们伸出援手,让我们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世界看到,中国在历次海外救援行动中,除了中国公民,也尽最大可能对其他国家公民施以援手。从利比亚协助撤出来自12个国家的约2100名外籍公民;从也门协助撤出来自15个国家的共279名外国公民;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接护、营救、解救的船舶中超过一半来自外国……一次次患难见真情的援助,体现了中国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展现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具体呈现。
中国人民不会忘记,友好国家为中国的救援行动提供了巨大支持。利比亚撤离期间,突尼斯、埃及、希腊和马耳他等国为中国公民撤出敞开大门;也门撤离期间,也门政府一路放行,也门民众给予真情帮助,巴基斯坦舰队更誓言“只要中国留学生不到,我们的军舰就不离港”;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韩亚航班失事之后,美国政府和民众给予中国遇难者、受伤者大力帮助……
中国为何有这么大的“朋友圈”?
埃及苏伊士运河大学孔子学院埃方院长阿里·阿勒—扎伊特的话能够说明一二:“得道多助。中国人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处处展现出聪明、勤劳、善良、友好和乐观等优秀品质,中国政府在国际外交场合也一贯秉承和平共处、互惠互利等原则,使其‘友好伙伴’形象深入人心。因此,无论是对于国家形象还是具体个人,人们都把中国看作是一个可以充分信任、并且十分愿意与之合作的朋友和伙伴。”
奉献光荣,共同筑就领保长城
海外救援,领事保护,中国外交官的感人故事数不胜数。浸润其中的,既有在重大行动中的果敢豪情,又有在提供日常领事协助时的默默奉献。
2011年,阵阵枪声中,中国驻利比亚大使馆紧锁的大门慢慢敞开,时任参赞王旭宏和馆员华昱清穿戴好防弹装备,驾车驶入还在激战的街道。这一天,被困在的黎波里酒店里的几位中国记者获释,使馆接他们回家。路上没有车,只有频频跑过的武装分子和漫天流弹。“我们边走边看,当确保一段路安全后,就踩足油门冲过去……”
2012年,隆隆炮声中,千年古城大马士革迎来了又一天的晨曦。面对美国空袭的威胁,中国驻叙利亚大使馆组织在叙中方人员有序撤离。时任中国驻叙利亚大使张迅的椅背上,还挂着那件防弹衣。他镇静地安排其他馆员撤离,但自己坚持留下,随时准备接应在叙利亚仅剩的20个中国人。“我会陪同最后一个中国公民离开边境。”
2015年,中国军舰上,撤离的侨民开心享用几菜一汤的美食,水兵们却在吃咸菜罐头。为了让饱受惊吓的中外侨民感受家的温暖,舰上官兵把珍贵的绿色蔬菜和水果都拿了出来,9名炊事班的同志连续工作了14个小时。“如果能为这些侨民提供安全保障,吃咸菜,我们海军官兵光荣、骄傲!”
一位长期在领事保护中心工作的外交官,讲过这样一段话:“看着父母渐渐老去却不能在身边尽孝,看着妻子年年期盼相伴却年年失望,看着孩子逐渐长大,却在你伸出手时倍感陌生地哭泣,有时候会揪心地疼……但我对家庭的亏欠没有白费,他们的儿子、她的丈夫、他的父亲,做了一些有意义的事。”
正是他们,共同筑就了中国领事保护、海外救援的万里长城。
2013年,我驻外机构受理领事保护和协助案件4万余起,涉及5.5万余名中国公民。
2014年,我驻外机构受理领事保护和协助案件近6万起,为7万余名海外中国公民提供了领事保护和协助。
自2008年12月26日至2015年12月25日,中国共派出66艘次舰艇、1万多名官兵执行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任务,完成903批6102艘船舶护航任务……
面对这样的成绩单,我们骄傲,我们自信。
回想19世纪,华工被“卖猪仔”,运往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回想1905年,陈天华在日本东京大森海湾投海自杀,抗议日本颁布的“取缔清国留日学生规则”;回想一战期间,十多万中国劳工犹如“工蚁”,在欧洲出生入死,却饱受歧视和欺凌……沧海桑田的巨变再次证明——唯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才是人民幸福的来源,尊严的保障,安全的港湾。就像法国作家雨果所说,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面包,但我们的生活也不能没有祖国。
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有超过1.5亿人次内地居民出境。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中国走出去的步伐将越来越快。高高兴兴地走出去,平平安安地回家来——这是亲人的期待,也是祖国带给我们的信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