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2008—2013年之间当代会计理论的反思与优化

对2008—2013年之间当代会计理论的反思与优化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2008年开始,先生有意识地对当代会计理论及会计理论研究进行深刻反思,发表了一系列相关的成果,包括但不限于《关于公允价值会计的研究——面向财务会计的本质特征》、《正确认识财务报表的计量》、《反映企业的经济真实:会计信息的基本要求——国际金融危机的启示》、《论企业财务报告的性质及其信息的基本特征》、《会计·信息·文化》。

对2008—2013年之间当代会计理论的反思与优化

自2008年开始,先生有意识地对当代会计理论及会计理论研究进行深刻反思,发表了一系列相关的成果,包括但不限于《关于公允价值会计的研究——面向财务会计的本质特征》(《会计研究》,2009年第5期)、《正确认识财务报表的计量》(《会计研究》,2010年第8期)、《反映企业的经济真实:会计信息的基本要求——国际金融危机的启示》(《厦门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论企业财务报告的性质及其信息的基本特征》(《会计研究》,2011年第12期)、《会计·信息·文化》(《会计研究》,2012年第8期)。

首先,先生对会计研究——主要是规范会计研究与实证(经验)会计研究——总体上进行了反思[52]。先生认为,实证会计研究方法相对科学,值得提倡,并希望年轻学者与博士生进行实证会计研究。但是先生也注意到实证会计研究存在忽视重大问题的倾向性,建议博士生与年轻教师多关注我国社会经济中的重要问题,通过第一手的数据,为我国资本市场会计准则制定提供决策参考,而不应拘泥于从文献到文献、“螺蛳壳里做道场”。实际上,先生在晚年一直倡导规范会计研究与实证会计研究相互结合,规范会计研究提供框架性的研究思路,实证会计研究为规范会计研究的理论大厦提供经验证据,夯实(支持)规范会计研究的基本前提。

其次,先生开始对西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会计准则的制定进行反思,认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第一层次不应只考虑会计目标,而应综合考虑会计基本假设、会计目标与会计对象。具体到中国资本市场背景,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不能迷信西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将“相关性”置于“可靠性”(后为“如实反映”)之上,而强调“可靠性”优先——“宁可不说话,也不说假话”;会计的职能决定了财务报告信息的边界,财务报表提供的是已确定或较为确定的财务事实,是对报表要素及变动相对确切的描绘;报表附注与其他财务报告才主要运用估计、判断甚至模型,报表的信息来自确认,表外的信息来自披露,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主从关系是明确的,报表信息为“主”,其他财务报告是“从”。(www.xing528.com)

最后,先生强调广泛阅读经典会计名著与文献,借以对会计基本理论问题(包括但不限于财务会计的基本特点、会计基本程序与方法、会计基本假设、会计目标等)的来龙去脉有较为明晰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先生不断吸收经典文献的典型观点,反思和修正自己的既有观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