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境外资本市场发展经验和境外维护资本市场系统稳定性的成功案例,为了进一步加快中国资本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提升资本市场系统稳定性,需注意以下六点:
(1)优化资本市场运行环境。资本市场无法独立于实体经济、金融市场,是一个受环境高度约束的投资、融资平台,市场运行环境是其稳定发展的基础。从整体出发,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共同维护中国的资本市场运行环境,从而同步促进中国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制度环境、信用环境逐步提高和完善,逐步实现全社会的优化。
(2)完善市场供需平衡机制。供需双方保持稳定是资本市场系统稳定的前提,如果供需双方发生了不平衡,那么就会导致资本市场的系统失衡。中国股市波动剧烈和频繁,既与中国股市缺乏长期可持续的稳定投资资金有关,也与上市公司的融资需求变化有关。根据市场资源供需特点,建立有效的供需平衡机制是稳定资本市场的有效手段。特别是,随着公司直接融资需求的不断扩大,市场存量股份的减持等,使得中国市场迫切需要建立一支日益庞大的长期投资者队伍,引导更多长期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如商业保险资金、社会保险资金、企业年金等入市。更重要的是,要在供给端控制好上市公司数量和质量,有效调整市场扩容步伐,规范上市公司融资行为,以达到供需平衡,营造良好的市场稳定环境。
(3)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细胞,市场的健康发展必须要以高质量的上市公司作保障,上市公司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了资本市场发展的水平。如果上市公司质量不高,那么就一定会导致资本市场发展水平较低。资本市场的各项经济指标与上市公司息息相关。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是解决中国资本市场系统稳定性的根本保证,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市场稳定的基石。当然,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并不是简简单单地提高经营指标那么简单,需要综合考虑公司治理、规范运作、信息披露等多项指标,需要在信息披露和奖惩制度设计上要求上市公司切实提高自我治理水平和价值创造的能力,提高上市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提升资本市场整体发展水平。
(4)规范市场参与主体。资本市场是一个参与方众多、利益博弈剧烈的市场。如果存在参与方行为不规范的情况,就会严重扰乱市场运行秩序。如何加强市场制度建设、减少市场违规行为、控制市场不规范行为发生、保障市场有序发展是增强市场稳定性的必要措施。借鉴成熟资本市场经验,市场制度优化以及相关机构的有效监管必不可少。当然,上市公司、投资者、证券公司、会计事务所等各参与方的行为自律也是其中重要一环。
(5)规范存量股份尤其是大股东减持行为。大股东减持一直是股改后二级市场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鉴于大股东是上市公司的信息知情人或实际控制人,监管机构应该对大股东减持行为进行必要的约束和规范,要求大股东披露详细的减持计划和减持动机,控制大股东减持的随意性,尽量降低信息的不对称性,减少上市公司股价的波动。考虑到存量股份在整个市场所占的比重,解决好大股东减持引起的股价波动,对维护资本市场稳定性具有积极作用。(www.xing528.com)
(6)合理运用市场调控手段。资本市场适度波动可以体现市场的活力,这与资本市场系统稳定性要求并行不悖。然而,中国资本市场目前的波动往往远超正常范围,这种剧烈的震荡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尽管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涨跌停板、停牌制度、强化信息披露监管等多种方法,意图掌控个股和市场的短期波动幅度。这些方法在减少短期震荡上有效果,但从中长期来看,中国深、沪市场波动幅度较大,频率仍然很高,资本市场运行的稳定性较差。如何运用优化市场调控方法,合理运用法律、行政手段提升市场质量、控制市场波动非常重要。降低市场风险,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培养投资者长期投资的理念等都是中国市场稳定机制的现实需要。在自身市场机制失灵的情况下,合理运用调控手段是必要的。但是在调控力度、调控时效、作用范围上需要在实践中去磨合,这也是市场稳定运行的必经之路。
【注释】
[1]Glass-Steagal Act,也被称为“1993年银行法”,因为由参议员Carter Glass和众议员Henry B.Steagal提出而得名。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后,为了将投资银行业务和商业银行业务区分,避免商业银行从事证券业务产生的系统风险。该法案标志着美国由金融混业经营转向金融分业经营模式,所以在美国金融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
[2]见阙紫康《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的理论与经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