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股票市场多层次融资体系的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股票市场多层次融资体系的发展现状分析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股市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在体量和流量上都有了巨大的变化。截至2016年9月30日,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已达2 952家,上市股票总数为3 034只,流通市值37.8万亿元,总市值48.5万亿元。中小板于2004年6月由深圳证券交易所推出,是中国处于成熟期的科技型企业的主要股权融资平台。

中国股票市场多层次融资体系的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股市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在体量和流量上都有了巨大的变化。截至2016年9月30日,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已达2 952家,上市股票总数为3 034只,流通市值37.8万亿元,总市值48.5万亿元。在交易所分布上,上交所上市公司有1 134家,深交所上市公司有1 818家;在板块分布上,主板上市公司有1 694家(不含中小板),中小板有800家,创业板有540家,整个主板市场上市公司数占比为56.45%;在股票种类上,A股2 933只,B股101只;在市盈率上,A股平均市盈率为15,B股平均市盈率为29.5[1]

中小板于2004年6月由深圳证券交易所推出,是中国处于成熟期的科技型企业的主要股权融资平台。创业板于2009年10月30日正式开通,首批28家公司挂牌上市,截至2016年9月30日,创业板已有540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达51 361亿元,是2009年成立之初的33倍,如今中小板、创业板已成长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6年10月,正值创业板成立7周年之际,创业板虽经历了多次起伏震荡,但整体实现了115 %的正收益,高于同期主板、中小板的收益率水平。从融资规模来看,截至2016年9月30日,创业板已累计融资6 191亿元,有效发挥了资本市场资源配置、为实体经济输送资金的作用。创业板上市公司净利润快速增长,让投资者获得了较好的资本回报。据相关人士分析,创业板上市公司保持较快的利润增长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国家从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到提出供给侧改革,创业板所代表的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大方向相契合,获得了投资者较高的认同度;二是创业板绩优公司业绩增长迅猛,权重股保持较高的业绩增速,有力支撑了股价上涨;三是并购重组提升了公司规模和盈利能力,外延式的快速扩张推动了股价上涨。

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以满足不同类型企业和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的投融资需求,基于服务对象的不同和定位差异,各自形成了不同层次的投融资平台。具体来说,主板主要面对风险偏好低、投资收益回报要求不高的投资者;中小板、创业板主要面对风险偏好高、追求高投资回报的投资者。从上市公司主体而言,主板市场多为处于成熟阶段、风险较小的大型企业,中小板、创业板主要面对高成长性、风险较大的中小型企业。并且,在企业存续、股东人数、财务指标、股本情况等方面对上市公司有着不同的要求,具体见表5-10。

表5-10 板块微观结构比较(www.xing528.com)

资料来源:沪深交易所相关公告。

微观结构上的差异导致主板、中小板、创业板行情走势、风险状况也不同,在市场正常运行时,各板块间可能表现出显著的“分割”特征。但是在中小板、创业板创立初期,三个板块之间可能会相互影响,市场分割特征不明显。并且,当整个市场规模在短期内无法扩大时,新设立的市场或板块必然会对现存板块造成资金分流的影响,形成竞争关系,也就是说,在中小板或创业板创立初期会对主板市场产生冲击效应。板块间的动态相关性具有时段性,在考虑板块间的溢出效应时,需要综合考虑市场特征。

风险溢出效应是板块间相互影响关系的一种有效测度,可以通过收益率溢出和波动率溢出直接刻画板块间的互动关系,从而分析股票市场的稳定机制。当前关于中国资本市场关联性、传染性、溢出效应的研究多集中于股市与其他市场之间的关系,对不同层次股票市场之间的研究深度并不够。并且现有研究多集中在对资金流向、市场管制、准入机制等理论层面上,研究结果主要说明板块相互影响的一般理论关系,利用量化分析手段对板块间相互影响进行测度的实证研究相对缺乏。

本章节首先运用VAR和格兰因果关系检验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之间的收益率溢出效应,然后用DCC-GARCH模型估算板块间的动态相关系数,以估计出板块间的波动相关性,最后采用BEKK模型量化波动率溢出效应,以检验板块间是否存在波动率溢出效应、波动率溢出的方向如何,以评估股市的系统稳定性情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