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域戏的内涵与生成分析及优化

西域戏的内涵与生成分析及优化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后为西域出土的初唐傀儡戏中的戏剧要素以及佛教文化在傀儡形制和内容上的影响。西域戏形成与发展期,主要是敦煌讲唱艺术中的部分代言体形式对戏剧形成所作的贡献。笔者认为西域戏的繁荣期是在唐末至宋初,这一时期出现了《释迦因缘剧本》与《弥勒会见记》剧本,它们在故事情节的完整性上为戏剧的形成做了最后一把推力。

西域戏的内涵与生成分析及优化

由于本书稿的研究对象西域戏的生成是在佛教文化的视域中展开的,因此,西域戏指在新疆和敦煌地区自秦汉至元代之前所出现的所有与佛教有关的戏剧形式,王国维先生有:“合歌舞以演故事,而后戏剧之意始全”[5],因此促使戏剧生成的因素笔者认为最基本的包括三方面的内容:音乐歌舞、代言体形式、故事情节的完整性。除此之外,它还包括角色扮演、使用的器乐、道具以及最重要的剧本。

歌舞的功用是表演。因此,笔者认为,西域早期的歌舞小戏为戏剧音乐的形成贡献了主要力量。同时,西域早期的歌舞戏也可以看作是戏剧的最早源头。至于代言体的形式,敦煌讲唱艺术中有故事赋以及包含曲子的词,它们都是叙事过渡至戏剧必不可少的要素。剧本是具有故事情节的文本,在唐末宋初时期,西域地区出现了一些佛教戏剧剧本。直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们才得以出土,并且多残缺不全。其中晚唐形成的敦煌本《释迦因缘剧本》与大致产生在宋代的《弥勒会见记》是西域剧本中保存较为完整的两个剧本。

西域戏包括西域早期的歌舞戏,也包括唐宋出自西域的戏剧残本。其中涵盖以《释迦因缘剧本》《弥勒会见记》《舍利佛传》三部佛戏为代表的一百多部戏剧残本。下面笔者自西域戏的三个发展阶段,分别讨论佛教在其形成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各要素对中国戏剧形成的推进。(www.xing528.com)

西域戏的孕育期为戏剧生成做了音乐上的准备,这一时期出现了西域早期的歌舞戏、西域早期表演中的音乐与器乐、西域早期的角色。而后为西域出土的初唐傀儡戏中的戏剧要素以及佛教文化在傀儡形制和内容上的影响。西域戏形成与发展期,主要是敦煌讲唱艺术中的部分代言体形式对戏剧形成所作的贡献。同样分为四个方面:它们分别是西域敦煌讲唱艺术的表演手段、西域敦煌讲唱艺术的道具、音乐与西域敦煌讲唱艺术的曲词。讲唱艺术中的表演手段包括俗讲、转变、唱词与诸宫调。讲唱的基本道具是图画,而图画又分为立铺与横铺两种形式。讲唱中的音乐主要指大曲、鼓子词及隋唐宴乐。讲唱中的曲词笔者从两方面展开:一是敦煌大曲中与戏剧相关的曲词,例如著名的《五台山曲子词》;二是敦煌套曲中有关戏剧的曲词,如《小小黄宫养赞》。这两首曲词从内容上看都来自于佛经故事。

笔者认为西域戏的繁荣期是在唐末至宋初,这一时期出现了《释迦因缘剧本》与《弥勒会见记》剧本,它们在故事情节的完整性上为戏剧的形成做了最后一把推力。笔者通过对《释迦因缘剧本》的演变过程、戏剧史意义进行探讨,对《弥勒会见记》的剧本情节、对话、独白所表现出的戏剧性作了分析之后,得出结论:《释迦因缘剧本》与《弥勒会见记》这些戏剧材料被探明,一方面为我国戏剧史增添了新的戏剧形式;另一方面有助于我国戏剧的逐步走向完善,并且具有极大的戏剧史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