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方法,以考古资料结合地上遗存实物共同判定相关区域的价值及范围。实践中,有些区域能够基本确定埋藏区范围,有些区域结合实物遗存可以基本明确埋藏区范围。尚未完全确定埋藏区范围的区域,应运用文物密集度法协助判断。
●案例分析:区域6 南头古城至赤湾片区
区域6为南头古城、原南头新旧中三市、大小南山明清海防遗址、先秦时代古人类遗址等片区的结合。该片区呈带状从南头古城一直延伸到赤湾海边,历来是人类活动较为集中区域。这里存在着深圳地区最为显赫的历史文明,是历史文献记载最丰富的区域。
图4-11 南头古城至赤湾炮台地下文物埋藏区分布图
该片区从南头古城延伸到蛇口赤湾港,包含南头古城及其南部的向南村、南山村、大板桥、墩头村、一甲村、大新村等多个城中村,大小南山、炮台山以及赤湾港,涵盖南头古城山海城一线所有历史人文及自然景观资源。
该片区历史悠久,文献记载较多。从汉代开始,便在此设置番禺盐官,并筑城池“司盐都尉垒”;东晋设置东官郡,管辖目前的粤东南及福建云霄一带,这一时期的南头古城是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深圳城市历史的开端;陈霸先废梁后,东莞郡治所迁至政宾县(今清远市西北);589年,隋废东莞郡治,其后南头城隶属宝安县,为县治所在。唐代在南山炮台一带设置军事机构屯门镇,是当时重要的海防、交通要塞。唐中期,南头古城取消县级行政建制,一直到明初,该地区没有设置县治,仅为军事重地,宋代在此设置“屯门寨”,明代在屯门寨旧址设置东莞守御千户所,后又设置“南头寨”。万历元年,鉴于南头等地距离东莞县治较远,恢复设县,取名新安,治所在南头古城。
明代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新安地区不仅农业、手工业和渔业生产得到发展,商业也开始繁荣,南头城内的四牌楼市、南头旧市、南头中市、南头新市等墟市贸易繁忙,商号、当铺成行成市,有专门的猪行、布行、鸡鸭行、米谷行等。商家有本地的,也有外省的。外地商家在南头城设立会馆、商会等组织。南头城外的南头新旧中三市位于现在的南头关口村、大新村、大板桥一带,民国时期发展迅速,出现大量中西合璧风格的商业建筑。
历史上的深圳南山地区是军事要塞,大小南山附近驻扎有重兵,沿赤湾港区布置有较多军事设施,赤湾左炮台、赤湾右炮台、赤湾烟墩、南山炮台、南头寨等区域均有驻军。唐代,屯门镇由岭南节度使直接统领,其重要性可见一斑。镇将在正六品和正二品之间,高于宝安县县令。赤湾烟墩、赤湾右炮台、赤湾左炮台呈掎角之势守卫着南山半岛,这片广阔海域孕育了文天祥的千古绝唱《过零丁洋》,见证过中华勇士抗击葡萄牙入侵者的屯门海战。
盛唐之后,我国海上对外贸易日渐发达。由于水浅,进入广州的贸易商船需绕过香港大屿山经南头入虎门抵达珠江,南头地区成了海上交通线的必经之地,加上宝安地区淡水充足,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集散地。《天后志》载,明永乐初年,郑和下西洋,船行至珠江口南山附近遇难,天后显灵,救助郑和,郑和返航回朝奏请皇上,修整始建于宋代的赤湾天后宫。郑和再下西洋时专程拜祭天后宫,此后过往航船出海前在天后宫辞沙成为风俗。
1.位置、内容
(1)晋代东官郡位置推测
图4-12 清康熙时期新安县城图
图4-13 清嘉庆时期新安县城图
张一兵校点的《深圳旧志三种》说:“晋成帝咸和六年,分南海,立东官郡于场之地,治宝安,即今东门外城子岗;宝安,即今县治。”范志鹏的《深圳市南头古城景观变迁研究》认为,东官郡郡城在现在的公安分局一带。张一兵的《深圳古代简史》认为:“东晋成帝咸和六年,分南海郡立东官郡,下辖六县,郡治在三国时吴国建立的司盐都尉垒附近,即今天的深圳市南山区南头古城一带。”“(唐代)南头城是依山临海而建,城墙西南角下就是大海,一直到清代都是如此。”
(2)“南头古城东莞守御千户所城”位置
明清时期“东莞守御千户所城”所在地即现在南头古城的位置,坐落在小山包上,城内地形北高南低,从城内可以很好地俯瞰海面。
(3)万历元年所设新安县县城位置
万历元年,建设新安县,县治就在东莞守御千户所城的位置。“邑地在城子岗,即因东莞守御所城也。”(张一兵校点《深圳旧志三种》)南头古城博物馆主编的《深圳南头古城历史与文物》认为:“这一时期南头古城有完备的城池及东南西北城门,由于北城门长期被堵塞及周边地势较高,城北没有护城河;关于城池的具体位置及东西南北城墙的长度,我们根据2001—2002年深圳市博物馆考古队与南山区新安古城管理处联合考察资料可知,北城原夯土墙保存尚好,东南城墙基址位置即现在南头古城最外层的农民房的位置,西城墙为南头中学的外围墙基址位置。其中南头古城城墙总长1880米,南面城墙长460米,北面城墙长780米,西面城墙长350米,东面城墙长290米;北面城墙在现在工厂后,西城门在如今南头中学正门附近,东城门和南城门为现在城门的位置;同时考证出护城河的位置,发现东晋时壕沟及明代护城河,在现在南头古城博物馆北面。”
(4)清至民国时期的南头古城
图4-14 清代南头古城城市主导景观格局(www.xing528.com)
图4-15 南头古城城市主导景观格局
经调查与考证,清代直到民国初年,南头古城的城址没有大的变迁,我们大致推测,南头古城该时期的历史范围南到山川坛、汪刘二公祠附近(山川坛在今一甲村南,汪刘二公祠在今南头街道大新社区关口村正街)。西到西门外天妃庙附近,从这里往东南是南头海,天妃庙在西门外厂前,岭南重镇坊左。古城的西部几乎紧邻大海,大致在深南大道以北地区;北城门大致在现在的南头古城工厂北面。据考证,观音阁大致位于鉴波亭附近,小校场在今中山公园的位置,已在中山公园发现古城北城墙的夯土墙遗址;古城东门外是以学宫为主导的建制性元素密集区,如培风塔、文昌庙、宝安书院、名宦祠等,这些建筑大致在现在的义学街一带,我们大致将范围定在艺园路以西、深南大道以北地区。甘溪涌流经现在的南山公安分局—南山劳动大厦—中南海滨酒店一线,经涌下村入海,北埠桥在现在的中南海滨酒店的位置。
(5)南头古城周边杂署
东莞场盐课司,旧在县南门外山川坛之前,后在城内学衙之西北隅重建。汪刘二公祠,在南门外山川坛之侧。
(6)周边墟市
甘溪涌将南头古城与南头墟市隔开,河上建有两座桥,是两者重要的纽带。南头旧市、南头中市、南头新市主要是指现在的关口、大新以及大板桥一带。清代康乾年间,这里是城外重要的集市之一,民国以后南头墟市发展较快,在原来新、旧、中市的基础上形成仓前圩,大板桥、大新村一带出现中西合璧风格的商业建筑。
田下在南头圩镇北面,东临常兴围,西临涌下。
(7)大小南山滨海片区
大小南山片区临赤湾港区,历史上是海防重地,又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地,往来船舶在此补给、装卸转运,拜神乞求平安。唐宋时期,香港屯门是海上交通枢纽,明正德年间葡萄牙人占领屯门,广州对外商船停泊转移到南头。《皇明海防纂要》载:“虎门之东则为南头,省会之门户也……西南夷人住泊于此,称密迩焉。”南头地区军事、外贸的重要地位可见一斑。大南山脚下的赤湾港建有天后宫,嘉庆《新安县志》载:“番舶来贡莫不经由于此。然后就岸望海,若有朝宗。”明代翰林学士判广州府事黄谏在“新建赤湾天妃庙复殿记”中写道:“凡使外国者具太牢祭于海岸沙上,故谓辞沙。”嘉庆《新安县志》说的“朝宗”便是“辞沙”仪式,从郑和下西洋时便开始,是一种乞求出海顺利归来、请天妃保佑平安的祭祀活动,天后宫香火一直旺盛到20世纪40年代末。天后宫建筑屡遭损毁,后仅存遗址,目前的天后宫为20世纪90年代在原址重修。赤湾烟墩位于小南山山顶,赤湾右炮台位于小南山向南延伸的小山顶上,赤湾左炮台位于炮台山山腰,这三处军事设施目前都有遗存,曾与已经消失的南头大炮台一起守卫广州的南大门。
该片区发现有多处古人类遗址,位于大南山脚下的月亮湾遗址、太子山庄遗址是典型的先秦时期古人类山岗遗址。沿蛇口半岛南部滨海区域,发现有几处先秦时期古人类沙丘遗址。蛇口赤湾村遗址位于赤湾村后西北沙丘的最高处,发掘出土有明清时期的铜钱、陶片以及丰富的先秦时期石器、陶器等遗物,遗址上现已建成赤湾深水港码头。附近的虎地山南坡,发现有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古人类遗物。位于蛇口工业区内的鹤地山东北山腰、山脚的古沙洲上发现有新石器时代晚期和青铜时代遗物,附近的白泥坑遗址也发现了该时期的文化遗存。如此密集的先秦时期遗址,证明该地区是深圳地区古人类聚集地,是南太平洋地区海洋文化的一部分。
(8)古城周边地上文物、墓葬及遗迹
古城南部古墟市区域的地上文物保护单位有汪刘二公祠、玄武古庙、大板桥、丁头村叶氏宗祠、南园吴氏宗祠、解元祠、侯王古庙、春牛堂等多处明清时期建筑遗存,以及未定级文物建筑、历史建筑上百处。
深圳地区的六朝墓葬主要分布在南头古城南侧和西侧。南侧墓葬集中在南头大王岭、鹦哥山、红花园。南头古城博物馆专家介绍说,在南山公安分局内曾发现陶片类遗迹,可惜当时未重视,没有进行考古发掘。
该片区有赤湾天后庙、虎地山遗址、赤湾村遗址、宋少帝陵、赤湾左炮台、赤湾左炮台、鹤地山遗址等,共12处。其中有1座宋代帝王墓葬、1座宋代家族墓等2处墓葬,10处古遗址,包括3处市级文保单位。墓葬、遗址集中,年代包括先秦、宋、明、清等时期。
2.划定依据
(1)文物分布空间密集度
32个文物点,空间密集度为2.35处/千米2。
(2)历史沿革
文献记载可查证,该片区北部是南头古城片区,中部是古代墟市所在,南部为历史上的海防要地,自北向南是古人类活动的重要线路。历史文献、已发现的文物分布佐证该片区是历史上重要的人类活动范围。
图4-16 南头古城区域海防图(包含新安县城、南头大炮台、赤湾左炮台、赤湾右炮台、天后宫)
图4-17 南头古城在明清深圳海防图中的位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