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深圳地区先秦时期地下文物分布特点浅析

深圳地区先秦时期地下文物分布特点浅析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深圳市的地下文物,除南头古城、大鹏所城遗址外,先秦时期的文化遗址占据了较大部分。对于深圳地区先秦时期地下文物的空间分布规律,从20世纪90年代深圳市博物馆根据深圳地区考古资料绘制的《深圳市先秦遗址、墓葬分布示意图》中,可以较为明显地看出该特点,但是在本研究生成的空间分析图中仅能局部看出该规律的存在,因为本研究仅有“三普”时的地下文物资料,缺乏之前的文物资料,因而在空间上不能完全、清晰地印证该规律。

深圳地区先秦时期地下文物分布特点浅析

深圳市的地下文物,除南头古城、大鹏所城遗址外,先秦时期的文化遗址占据了较大部分。对深圳地区的先秦文化遗址,李海荣先生总结的分布规律是:先秦古人类遗址多分布在海拔80米以下的区域,一般分布在海拔40—70米范围内,主要是山岗遗址、沙丘遗址、沿河流两岸遗址等三种类型。

1.山岗遗址分布规律

先秦时期古人类多在山岗的2/3以上区域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山岗的2/3以下区域一般会分布一些明清时期的墓葬。因此整座山包或者更大范围,都会有古人类活动的遗迹

2.沙丘遗址分布规律

先秦时期滨海地区的古人类多在一种大致类似的海滨区域活动。这种海滨区域,除了沿海的沙堤,一般都有伸向海里的岩石密布的岬角,形成天然的港湾。沙堤后有潟湖,供人类做生产生活用水。古人类主要就在这类由沙堤、岬角、潟湖形成的区域内生产生活,活动区域背后一般都有大山,山上有溪流穿过该片区注入大海。古人类会在山上进行狩猎、采集等活动,有时山脚下还有制陶等作坊。在这个由沙堤、岬角、潟湖、小溪以及后山组成的区域内,分布着古人类的聚落、墓葬、制陶等区域。

该类型古遗址目前较多分布在深圳东部自罗湖、盐田至大鹏的滨海区域,以及蛇口半岛等区域。(www.xing528.com)

3.河流两岸遗址分布规律

西乡河、观澜河、大沙河、溪涌河两岸,及其上游支系河流都发现有古人类遗迹,通常分布在河流及支系两侧20—30米内,有些至50米左右的范围,主要分布在二级河堤上,原因是,一级河堤容易发生洪水,较少有人居住;三级河堤距离取水点距离较远,不便于取水,也较少有人居住。调查证实,在大沙河的支系河流麻磡河、大磡河以及长岭陂这三条河流的二级河堤上发现有大量古人类遗址。

对于深圳地区先秦时期地下文物的空间分布规律,从20世纪90年代深圳市博物馆根据深圳地区考古资料绘制的《深圳市先秦遗址、墓葬分布示意图》(图3-7)中,可以较为明显地看出该特点,但是在本研究生成的空间分析图中仅能局部看出该规律的存在,因为本研究仅有“三普”时的地下文物资料,缺乏之前的文物资料,因而在空间上不能完全、清晰地印证该规律。

图3-7 深圳市先秦遗址、墓葬分布示意图(时间截止到20世纪90年代,引自《深圳考古发现与研究》)

遗址:1.禾窑口2.锦擎山3.铁公坑山4.大石寨山5.鹅颈山6.灶下山7.凤凰岩山8.上角山9.南下山10.搞寮山11.死妹山12.黄麒麟山13.三角山14.金坑山15.羌公钓鱼山16.黄策捕鱼山17.蚌地山18.岗面山19.鹦歌山20.虎地山21.白泥山22.赤湾村23.鹤地山24.大铲岛25.内伶仃岛26.潮心岛27.跑马场28.西丽水库29.叠石山30.白石岭31.武馆山32.牛地埔33.鹅公岭34.湾下岭35.石仔堆山36.鹅冠山37.追树岭38.早禾岭39.东埔山40.东瓜岭41.羊梅坑山42.飞鹅岭43.陂兰斜岭44.后背山45.猪仔沥山46.沙嘴村47.高桶岭山48.粪箕窝山49.笋岗山50.墨鱼坳山51.蒙仔柳山52.大梅山53.小梅沙54.沙头村55.金鱼岭56.上洞57.下洞58.水沥村59.大黄沙60.庙角山61.咸头岭62.九祥岭
墓葬:1.大湖村2.咸头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