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台湾古迹保护区管制要求及实践的差异

台湾古迹保护区管制要求及实践的差异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台湾地区对古迹保存区及邻接地有严格的管制要求,比如,高度控制以“视觉穿透线”为标准拟定“进深维护范围”。台湾各地对古迹本体范围、保存范围的理解与实践并不一致。依据θ角与法规容许建筑高度H、进深维护范围D的关系,可以导出下列公式:D=cotθ图4-15台湾地区执行的进深维护范围与法律容许高度示意图因此,欲求进深维护范围的距离,只需要知道街道宽度x、屋檐宽度y、法

台湾古迹保护区管制要求及实践的差异

图4-11 台湾彰化县鹿港镇城隍庙古迹范围

台湾地区的古迹包括建筑、遗址及其他文物遗址。遗址是指年代久远之人类活动旧址,已湮没消失、埋藏于地下或仅存部分残存者,包括居住、信仰、教化、生产、交易战争、墓葬等活动的旧址。台湾地区的很多文物建筑为私人所有,一般以现状的地籍权属边界为界限划定古迹保存区(对应内地的“保护范围”),邻接地(对应内地的“建设控制地带”)按照现状环境边界划定,一般为紧邻古迹保存区域的一排建筑物或紧邻的区域。划定保护用地时,采用国际惯用的观赏视野方法进行控制,对文物古迹的观赏一般采取固定视点和视角,同时也会采取其他管制措施以补充静态视点的局限,包括对屋檐、墙面、天空线、端景等实质因子,以及色彩、开口部位、比例、铺面、栽植等暗示性因子的引导。台湾地区对古迹保存区及邻接地有严格的管制要求,比如,高度控制以“视觉穿透线”为标准拟定“进深维护范围”。依照这一理论,具体实施时根据实际对范围进行标准化。彰化县的古迹邻接地建筑高度控制在保护对象的1.5倍之内,或高度9.5米以内,对建筑密度也有相应规定(参见图4-11)。

台湾各地对古迹本体范围、保存范围的理解与实践并不一致。总体而言,各地对文物本体的概念较为明晰,至于如何界定保存范围,考虑哪些因素,则需视古迹类别特性、区位条件、环境潜力,以及保存方式决定。台湾业界主流的观点是,界定影响范围需要以较为客观的指标进行评估,研判的结果在于给古迹健康的生存环境、给大众良好的赏景视线,达到四项基本目的:一是界定完整的古迹界限,以利保存;二是提供良好的观赏角度,包括由本体外围向内、由本体内部向外的双向视角;三是通过适度的保存、修缮观念,再现与古迹相匹配的空间;四是对位于旷野或开阔地的古迹,注重对整体环境的保护控制。

1.准确、完整地界定古迹本体

彰化县的做法是,宅第、园林类,其本体范围可界定在大门或围墙内;祠庙、书院则必须包括前广场及附属金炉等才算完整;关塞,如有可能应尽量包括城墙以及临近环境;遗址、碑碣,保护其本体并特别注意地形地貌景观的配合;陵墓,至少应界定在墓城及后土范围之内;衙署,应包括建筑物前广场及附属空间。对面状古迹界限的划设,可据古迹所在历史环境适当扩大。当古迹范围扩展到面,探讨保存区或邻近地区的范围时,环境与景观评估工作十分重要。当古迹成为一组(组群),或者范围涵盖十分大时,可引用保存区的概念予以保护,如淡水红毛城保存区。另一种情况是古迹邻近地区,其历史人文背景以及环境品质应当与古迹相互配合,应足以烘衬古迹的价值。经评估,环境对文物建筑有重大影响时,可将其列为保存区,如鹿港市街保存区。

2.评估景观影响因子

不同类型的古迹、区位环境不同的古迹,在划定保护用地时需要考量诸多因素。除了现有的地块权属以及城市规划,最重要的是进行景观因子评价。景观因子评价包括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人为景观、都市生态与连续性、周边环境与发展潜力等内容。

3.对人文景观的评价,重在评估古迹所在位置的历史背景、聚落成因、发展与变迁、与重要人物或事件的关系等因素

评估自然景观,重在考量地形、地貌、山川湖泊等足以界定或者说明古迹特质之因子。评估人为景观,着重关注建筑外形、天空线、开口比例、铺面变化、巷弄空间、端景、栽植、制高点等因素。评估都市生态与连续性,要考虑古迹的位置、大小规模、在都市发展中的角色,考察其是否能以个别或连续的方式发挥并强化都市风格的功能。评估周边环境与发展潜力,重在关注邻近环境与聚落、街市、地景等的成因,调查人文轨迹(如地名、街名),分析既有环境与未来城市发展规划的相容性

4.营造良好的视觉观赏效果

为给公众营造观赏文物古迹的良好角度,划定保护范围时要考虑控制范围内的环境协调、视线效果。视觉因素对决定文物保护用地的范围有着极大影响,固定视点分析方法主要考虑水平视线与垂直视线。台湾地区通用的粗略基本视角数值为水平视界120°,精确视角60°;垂直方向视界60°,精确视界仰角18°,俯角27°。

除此之外,常用的视线分析方法还有框景与穿透分析。前述的固定视角是指人固定在某点的视界,但观察者在实际中多处于不断移动的状态,因此,除了基本视角,人的视线还会受到屋檐、墙面、天空线、端景等实质因子,以及色彩、开口部位、比例、铺面、栽植等暗示性因子的影响,引导出不同的方向性,实践中经常要用到视角穿透线法。穿透线的计算方法如图4-12、图4-13、图4-14所示。(www.xing528.com)

对古建筑空间风貌的维护,受建筑物高度、街道宽度及城市规划等因素的影响。为防止未经控制的高层建筑的干扰,妨碍古建筑量感、比例等方面的视觉美感,保持维护区内景观的连续及古老意象,台湾地区的补救方法是,除增植树木予以遮盖之外,还以建筑法规容许高度为假设因素,全面考虑后加以弥补。这种方法为:假设人的视点高度为1.5米,平视视角为60°(仰角30°,俯角30°),以此拟定依据,以人站立在维护区街道一侧观望对侧屋檐,视线越过屋檐线而看不到新建建筑为原则(如图4-15所示),即,连接A点(视点)与B点(檐高)得AB线(视线穿透线),此线与该处依法容许之最高水平线交于C点,由沿街建筑B点至C点之水平距离D(B、C)即为进深维护范围,此范围内新建建筑之高度均需受限制(即不得超过视觉维护线之高度)。

图4-12 建筑物正面宽度所决定的涵盖范围

图4-13 建筑物高度所决定的涵盖范围

图4-14 建筑物高度与正面宽度同时决定的涵盖范围。建筑面宽较小时,高度方向的垂直观赏决定范围的大小;建筑面宽较大时,建筑正面的水平观赏决定范围的大小

影响视觉维护线的主要因素有a(街道宽度,包括街道宽度x、后侧道路或规划道路),b(屋檐高度y),c(第一进深度d)。街道宽度x、屋檐高度y与θ角之关系,由图可知为1.5,约等于人的视高,0.5指人的站立点距建筑线的距离。

依据θ角与法规容许建筑高度H、进深维护范围D的关系,可以导出下列公式:

D=(H-1.55)cotθ

图4-15 台湾地区执行的进深维护范围与法律容许高度示意图

因此,欲求进深维护范围的距离,只需要知道街道宽度x、屋檐宽度y、法规容许高度H,由附表查出其相对的θ角,即可计算出相关数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