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观赏性因素与古建筑周边视野控制范围的关系

观赏性因素与古建筑周边视野控制范围的关系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观赏性以可视性为基础,强调“最佳景观画面”“视野控制范围”。图2-14景观控制示意图观赏水平延展性的古建筑,一般要满足垂直观赏的要求,同时,从古建筑周边向外看时,100米视野范围内建筑物的风格应尽量与古建筑保持统一,周边视野范围内不要出现影响景观观赏性的建(构)筑物。图2-17人的视野相关规律垂直观赏视角日本建筑师芦原义信在《外部空间设计》一书中提出“建筑间距D”与“建筑高度H”的关系。

观赏性因素与古建筑周边视野控制范围的关系

观赏性以可视性为基础,强调“最佳景观画面”“视野控制范围”。

可视性与人的视觉规律密切相关,相关元素有视点、视线、视角、视阈、视野、视廊。观赏不可移动文物,首先要确定的是视点位置,多采取静态固定观察视点的方式确定观赏点,观赏点一般选在文物的主要界面或主轴线上。对不可移动文物观察视野的确定,主要参照人体工程学原理,水平视野多选取30°~60°,垂直视野多选取12°~45°,具体数值因地域而异,如北京市按照不同的文物区位分别选取垂直视野18°、27°与45°三种角度,中国台湾地区则选取垂直视野27°、水平视野54°。

1.视点

视点,即人观察事物的位置。观赏不可移动文物,既要满足从内部向外部观看的需求,也要满足外部观赏的需求,尤其是建筑类的不可移动文物。

图2-14 景观控制示意图

观赏水平延展性的古建筑,一般要满足垂直观赏的要求,同时,从古建筑周边向外看时,100米视野范围内建筑物的风格应尽量与古建筑保持统一,周边视野范围内不要出现影响景观观赏性的建(构)筑物。

塔、阁、城楼等可登临的高耸建筑,不但要满足从地面观赏的要求,还要考虑登临后俯瞰的视觉效果

视点可分为动态视点、静态视点。动态视点强调在运动中对对象的观赏,选取多个视点,采取多视点交叉的方式实现对观赏对象前景观的控制。静态视点是指观赏者停留在某个位置,面对文物缓慢移动视线,以体悟、品味其间奥妙的观赏方式,国内大部分文物保护单位都选取静态视点的观赏方式。

2.视角

视角是由物体两端射出的两条光线在眼球内交叉而形成的角,正常情况下眼睛能看清最小物体的视角称为最小视角。

3.视阈

视阈又称视域,能产生视觉最高限度和最低限度的刺激强度。

4.视野

视野,简单说就是眼睛能够看到的空间范围。一般认为,正常情况下人的双眼同时看景物时,能见视野为120°。由于视网膜是一个球面,因此人的垂直清晰视野的视角约为75°,向上30°、向下45°。水平视野60°,可以看得比较清楚;更清楚的范围则为30°视野;60°到120°之间,物体开始变形。

5.观赏距离

人们观察古建筑等文物保护单位,总是由远及近,先看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而后是建筑轮廓,再到建筑细部。

(1)距离的影响

表2-6 距离对建筑物观感的影响

(www.xing528.com)

图2-15 水平视野示意图

图2-16 垂直视野示意图

正常人的视力距离为50—100米,观察个体建筑的清晰度距离为300米。苏联有关于“距离和天气条件对城市建筑的影响”的研究,认为人对城市建筑的注意力依距离而变化。

图2-17 人的视野相关规律

(2)垂直观赏视角

日本建筑师芦原义信在《外部空间设计》一书中提出“建筑间距D”与“建筑高度H”的关系。

一般认为,人的眼睛以大约60°顶角的圆锥为视野范围。

表2-7 距离和空间感知的关系

眼睛看前方,如果按2∶1比例看上部,那么D/H=2(仰角为27°)时,则可以整体看一栋建筑。

图2-18 垂直视角观赏效果分析

看一群建筑时,一般认为D/H=3(仰角为18°)时才能看得完整。

D/H=1是空间质的转折点,D/H>1,即成“远离之感”;D/H<1,即成“迫近之感”。

德国建筑师马特尔斯总结出观赏建筑的几个经验视角,分析了角度对空间产生的不同的知觉效果(如图2-18、表2-8)。

表2-8 视角和空间围合程度的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