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真实性与完整性:关键优化因素

真实性与完整性:关键优化因素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文物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需要认定、还原其历史上某一特定时期的本体范围及格局,而不能局限于零星化、碎片化的本体遗存。对不可移动文物周边环境的保护,需要考量众多因素,一并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帝王墓葬在墓冢之前还要有地面建(构)筑物序列,建筑物、石人石像生、华表等布局于轴线两侧。

真实性与完整性:关键优化因素

1.历史范围

不可移动文物本体的范围及格局是体现文物价值的核心载体。不可移动文物的历史范围在历史演化过程中不是一成不变的,其范围和格局会发生变化,有的甚至会湮没无存或不宜察觉。

对于文物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需要认定、还原其历史上某一特定时期的本体范围及格局,而不能局限于零星化、碎片化的本体遗存。比如建筑遗址,要确认文物本体的完整性,必须搞清楚其从属于谁、整体规模、历史范围、各部分存毁情况等信息。

有些文物本体被遮挡、覆盖、掩埋,难以观察其全貌。除了将已经明确的部分确认为本体,还应根据其可能的轮廓划定临时保护区。日后通过腾退、修缮或考古发掘明确文物全貌之后,再行修正。比如城墙类文物被民宅覆盖,仅露出小部分,可划定临时保护区。再如古代人类聚落遗址,通常都会包括生产区、生活区、墓葬区等区域,但是由于发掘不完整或者某些建设工程的破坏,目前通常只留存有较小的区域,但基于文物保护完整性与真实性的要求,区划时应尽量按照现实情况,将其全部包括进去。

图2-12 中国传统建筑风水格局示意图

2.周边环境

《西安宣言》认为:“除了实体和视觉方面的含义之外,周边环境还包括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所有过去和现在的人类社会和精神实践、习俗、传统的认知或活动、创造并形成了周边环境空间的其他形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当前活跃发展的文化、社会、经济氛围。”对不可移动文物周边环境的保护,需要考量众多因素,一并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除了物质实体,非遗的保护也与区划紧密相关,因为这些文物及环境所承载的习俗、传统等因素经常会由固定的物质场所承载,如传统街巷、广场等,这些场所应作为不可分割的组成要素进行保护。如广东惠州博罗县旭日古村,有一条15千米长的麻石铺砌的“嫁女路”——千金出阁大道,如今这条嫁女路与有四百多年历史的古村一起成为这座广东省传统古村落的标志。衙署建筑的前广场、祠堂前的广场和旗杆石、围屋建筑前的禾坪、滨水村落的滨水空间等,都承载了历史真实的社会和文化,均应根据文物保护的实际需要,酌情划入区划范围。(www.xing528.com)

3.历史空间格局

历史空间格局是文物真实性、完整性的一部分,通常会影响两线的划定。

传统村落、城镇类等大型文物,组成元素较为复杂,道路和河流的走向、与山体的关系、主要建筑物的位置等勾画了村镇的风貌特色。各村镇的历史空间格局各不相同,但大体都包含有特色的平面布局、空间轮廓、轴线以及相关的道路骨架、山川河流、村镇边界特征,还有标志性建(构)筑物、空间节点等。如,深圳大鹏所城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背靠排牙山、面向大亚湾龙岐澳,与七娘山(古称大鹏山)隔海相望,东山、西山为其左右护砂,鹏城河自西向东由城前注入大亚湾龙岐海澳。城内建筑群的主轴线与案山七娘山对位严整,梯形的平面布局,十字街贯穿全城,中轴线对称,衙门居中,空间布局体现了严格的礼制等级制度。背山面水的环境格局,面向海湾、中轴对称的平面布局,两纵一横的街道等构成了大鹏所城独特的历史环境格局。大型建筑群,如围屋建筑群,体现客家聚族而居的社会形态,其环境同样讲求风水格局,注重与山体、河流的关系,同时还利用合适方法改善局部小环境以增加居住舒适度。很多围屋建筑依山而建,对山形颇有讲究,山有祖山、靠山、护山与案山等,正面有曲水环绕,围屋的月池多与活水相通,讲究风水林、风水塘(月池)。深圳的茂盛世居四面环山,正面朝向望海岭,规模较大,望海岭一路向北延伸至大岭鼓公园一直到茂盛世居的风水山林——茂盛公园。茂盛公园旧称茂盛树山,是一处小山丘。茂盛世居背靠茂盛公园,面朝西北,正面有四联河流过,其风水塘原与四联河相通。四联河发源于望海岭,最终汇入龙岗河(现因城市建设,四联河被埋入地下,成了暗河)。对于茂盛世居来说,望海岭既是其祖山,龙脉所在,又是其朝山,茂盛世居的正堂门联曰“第峙梧峰凤舞碧梧朝晓月,门瞻海岭龙腾沧海奋春雷”,门前水系发源于望海岭,整个环境格局呈“回龙望祖”之势(见图2-13)。依山而建的大型围屋,风水林一般在围屋后的高地上,又叫龙座林,用来阻挡暴雨山洪冲刷,调节风向、风速,改善小气候。风水林有很多种,比如位于河口或者西北方向以阻挡寒冷冬季风的挡风林,位于建筑群前面的下垫林等。

中国古代墓葬亦讲求风水,其位置的选择极为讲究,真龙穴地需要砂环水抱,讲究要有生气流动的山脉,前面以及左右两旁有山环绕,穴地前有曲水流过或水聚之处,这便是墓葬的山水格局。帝王墓葬在墓冢之前还要有地面建(构)筑物序列,建筑物、石人石像生、华表等布局于轴线两侧。大众墓葬通常也有地面构筑物。如深圳的宋代黄默堂墓葬背靠莲花山,前方有小溪流过,小溪在墓前汇聚成池塘,俗称莲花池,墓葬倚山呈太师椅状,左右有“来龙”和“土地”神位,这种布局方式是深圳地区古代墓葬的缩影。

沿海的环珠江口地区沙丘古人类聚落遗址有一个较为突出的特点——位于小海湾内,面朝南,背靠大山,遗址所在海湾的两端均有多岩石的岬角,生活聚集区在海湾的区位优越、少受风浪侵扰的海滩上,这里风浪小,又有沿山而下的河流穿过,在生活区聚成舄湖,为古人类提供丰富的淡水、食物和优良的居住环境。海湾、海滩、岬角、溪流、潟湖以及背后的大山,形成了环珠江口地区沙丘古人类聚落的空间格局。

图2-13 茂盛世居的环境格局。风水林、月池、禾坪及祖山望海岭向南延伸的余脉大岭鼓,风水格局呈“回龙望祖”之势

历史空间格局保护的难度较大,因为首先它涉及范围广,不容易把握;其次是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会迅速而强烈地改变文物的历史格局,如果缺乏有计划的保护,文物的历史空间格局很快就会变得面目全非。而且,在编制保护规划时,保护历史空间格局需要巨量的土地,需要平衡、协调多方利益,执行中颇有难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