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性与和谐性关系密切,保护文化遗产的观赏性,首先需要保护空间的和谐性、景观的和谐性。
1975年,欧洲委员会起草的《关于建筑遗产的欧洲宪章》认为:“建筑遗产在教育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建筑遗产为建筑形式、风格及其应用的解释和比较,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今天,视觉感受和亲身体验在教育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保存这些不同时代及当时成就的、鲜活的印痕非常重要。”不可移动文物作为历史、艺术、科学等价值的载体,作为华夏文明的例证,对其进行重点保护的目的之一就是激发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文化自信,因而,保证最佳景观画面,优化大众的参观与瞻仰体验,是文物保护和利用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两线区划的重要目标。《西安宣言》对如何保护文化遗产的观赏性,如何协调周边建筑与其形成和谐性,有较为明确的阐释,主要有:
除了实体和视觉方面的含义之外,周边环境还包括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所有过去和现在的人类社会和精神实践、习俗、传统的认知或活动、创造并形成了周边环境空间的其他形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当前活跃发展的文化、社会、经济氛围。
规划手段应包括相关的规定以有效控制外界急剧或累积的变化对周边环境产生的影响。
重要的天际线和景观视线是否得到保护,新的公共或私人施工建设与古建筑、古遗址和历史区域之间是否留有充足的距离,是对周边环境是否在视觉和空间上被侵犯以及对周边环境的土地是否被不当使用进行评估的重要考量。
古建筑、古遗址和历史区域的周边环境发生的变化所产生的个别的和累积的影响,以及这种变化的速度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一过程必须得到监控和管理。(www.xing528.com)
城乡景观、生活方式、经济和自然环境累积或急剧的改变可以显著地、不可挽回地影响周边环境对古建筑、古遗址和历史区域重要性所作出的真正贡献。
监控指标应当包括硬性指标,如对视野、轮廓线和公共空间的侵犯,空气污染、噪音等,以及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层面的指标。
《西安宣言》强调了文物周边环境对于文物保护的重要意义、周边环境对于文物视觉观赏的重要性,认为周边建设工程对于文物及周边环境的视觉影响评价应作为文物保护规划控制的重要手段,包括了对“天际线”和“景观视线”的保护,并指出这些景观视觉影响因素应作为对文物周边规划环境进行评估的重要考量因素,也应该作为文物保护监控的硬性指标。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关于〈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若干重要问题的阐述》指出,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周边环境时应“按照科学的分析和专家论证的结论,确定最佳景观画面,据此决定视野控制范围,并对周边建筑的高度、色彩、造型作出限制”。对“最佳景观画面”“视野控制范围”的要求,内嵌了观赏性的概念。按照这一原则,“视野控制范围”应纳入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或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应当包含文物本地、周边环境、安全距离以及必要的视野控制等,参见图2-8;建设控制地带应当包含文物的安全距离、周边环境以及风貌协调、视野控制范围等内容,参见图2-9。其中,安全距离是对本体安全的保护,应如何具体界定周边环境以及风貌协调、视野控制的范围,则是当前争议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城市制定二线区划标准时较难抉择的因素。
不可移动文物作为历史、艺术、科学等价值的载体,作为华夏文明的例证,对其进行重点保护的目的之一是激发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那么,保证最佳景观画面,优化大众的参观与瞻仰体验就成为文物保护利用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两线区划的重要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