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汉族的游艺民俗及民间竞技

汉族的游艺民俗及民间竞技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汉族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居地广大,因而其游艺民俗亦多姿多彩。其中尤其以流行于陕西北部及宁夏、甘肃东部的民歌“信天游”最为著名。其中尤以秧歌、舞狮、舞龙灯最具民族特色。扭秧歌已经成为一些城市中的新风俗。舞龙是汉族古老的风俗,早在西汉时期就有舞龙求雨的习俗。(五)民间竞技汉族的民间竞技中,角力竞技首推武术,斗智则为象棋、围棋,赌博则为麻将。

汉族的游艺民俗及民间竞技

汉族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居地广大,因而其游艺民俗亦多姿多彩。

(一)讲故事与说评书

无论是什么地区都有讲故事的习俗。素称“闲话”、“瞎话”。人们在劳动之余或闲暇的夜晚,常常聚在庭院、火塘边或炕头上,听老年人或知多见广的人讲故事,尤其是少年儿童是最热心的听众。著名的《聊斋》就是收集这类民间故事而成书的。

评书又称为评话、评词,是在田垄、炕头讲故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唐、宋时称之为“说话”、“讲史”。明末清初以后流行于全国各地,形成各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评书”、“评话”。如北方评书、苏州评话、四川评书等等。共同的特点是以地方方言说讲,只说不唱,说话多为一人。表演时通常站在一小方桌后,以醒木为道具。内容多以历史故事、武侠故事、神怪故事居多,如《三国》、《七侠五义》、《济公传》之类。清初的柳敬亭、王鸿兴,当代的单田芳、田连元都是著名的评书艺人。

(二)民歌

全国各地都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民歌、山歌小调,如东北小调、四川山歌等等。这些民歌或山歌字句浅白、形式短小,曲调爽朗质朴、节奏自由,流行于农村或山区,多是在山野劳动时及休息时独唱或对唱。其中尤其以流行于陕西北部及宁夏、甘肃东部的民歌“信天游”最为著名。信天游又称为“顺天游”,多是歌唱者即景生情信口而唱,一般是两句结构,上下句押韵,每句字数不定,以七字居多。它曲调悠扬高昂,粗犷奔放,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体现了西北高原人的豪放性格。

(三)民间歌舞

民间歌舞是唱、舞与音乐相结合的娱乐形式,种类繁多。其中尤以秧歌舞狮、舞龙灯最具民族特色。

1.秧歌

秧歌流行于北方各地,有东北秧歌、山东秧歌、陕西秧歌、河北秧歌等等。它是北方各地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的集体歌舞。每逢春节元宵节扭秧歌。参加者组成秧歌队,身穿彩装,手持彩扇,有的还扮演猪八戒、小媳妇、老渔夫、傻柱子等滑稽角色,有的还踩着“高跷”,在锣鼓唢呐乐器的伴奏下,载歌载舞。在农村中,常常到其他村屯和各家庭院中扭秧歌,祝贺新年,万事吉祥。近年来东北各大中小城市,每至傍晚,在各社区广场上多见一些老头、老太太,身穿秧歌装,手持彩扇,在音响的伴奏下扭大秧歌。有时年轻人或过路人也加入其中,同扭共乐。扭秧歌已经成为一些城市中的新风俗。

2.舞狮

狮子舞起源于三国,盛行于唐代,千余年来一直风行不衰,流行全国各地。但以广东的舞狮最有特色、最为著名。其狮造型特点是:大头、凸额、勾角,身形饰有斑驳花纹,形象非常可爱。广东舞狮由一人舞狮头,一人舞狮尾。舞狮者上身穿唐装袖衫或背心,下身穿灯笼裤。“狮子郎”头戴笑哈哈的大和尚面具,手执大蒲扇,大腹便便。广东的舞狮特点是以“文狮”为主,所以狮子在舞动中其表演重于表情,动作细腻,柔和稳重;而北方的舞狮则以“武狮”为主,主要表现狮子威武勇猛的性格。每年的春节或其他盛大的节日,广东民间必舞狮。狮为百兽之王,在民俗中被认为是镇邪驱妖、保佑人畜平安的“瑞兽”,故被称为“避邪狮子”。春节及各喜庆之日,舞狮队挨家挨户舞狮祝吉,以示消灾除害、预示吉祥。

3.舞龙灯

舞龙灯又称为“耍龙灯”。舞龙是汉族古老的风俗,早在西汉时期就有舞龙求雨的习俗。随着历代元宵节舞灯的盛行,在舞龙的基础上形成了舞龙灯的欢庆娱乐形式。每逢新春佳节,舞龙队活跃在各地城乡,一边唱着吉利词,一边舞着彩龙,祝贺家家人丁兴旺、五谷丰登。舞龙灯的表演,有“单龙戏珠”、“双龙抢珠”、“群龙呈祥”等多种形式。每条龙一般是9至13节,有十几人多至数十人互相配合,使龙灯忽而起伏、忽而翻旋,变化多端。观舞龙灯是节日里人们最喜欢的娱乐,常常是跟随舞龙灯队一路走去,乐观不疲,兴趣盎然。

(四)游戏(www.xing528.com)

在诸多的游戏中,踢毽子风筝最具有普遍性,地无分南北东西皆流行。

毽子是一种把鸡毛插在圆形底座上做成的游戏器具。踢毽子的游戏早在汉代就已经出现,盛行于六朝、隋、唐。《帝京岁时纪胜》记载清代北京踢毽子的情形:“踢毽子者,手舞蹈,不少停息,若背若面,若背若胸,团转相击,随其高下,动合机宜,不致坠落。”踢毽子具有高超的技巧,踢法花样极多,可单人踢,也可双人踢、多人踢。踢毽子器具简单,场地不限,极有趣味,是男女老幼都喜欢的健身游戏。河北承德市是著名的“踢毽之乡”,几乎家家有毽、人人会踢,多有高手。在台湾,有的踢毽者能从早上7点踢到下午7点,逾36600多下而毽子不落地。

放风筝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娱乐活动。风筝在我国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最初称为“鹞”或“鸢”,它是用竹片为骨架,制成各种鸟形或蝴蝶等形状,外面糊以棉纸或薄绢而成。玩时利用线绳牵引,利用风力放入空中,因其在空中似鹞、鸢盘旋而得名。相传是春秋时鲁国人公输般即鲁班发明的;五代时,李邺在纸鸢上装竹笛、置丝舌,风动笛鸣宛如古筝,故始称“风筝”;唐代时放风筝只是宫廷和贵族的娱乐,宋代以后流行于民间。自古以来民间有放风筝“放晦气”的习俗,为了放掉晦气,当风筝飞到高空后,剪断引线,任其飞走,认为这样能够消灾去难。因此,他人也不能拾风筝,以免沾上晦气。

近些年来,各地沿袭古俗,城乡人们玩风筝之俗更盛。风筝的样式千姿百态,北京、天津潍坊、南通的风筝逐渐形成独自的特色,被誉为中国风筝四大产地。山东潍坊自1984年起,年年举行国际风筝会,欧、亚、美和大洋洲等地区的十几个国家派代表队前来参加表演。如今,中国的风筝已经风靡全球,外国人多以“飞唐”、“飞龙”誉之。

(五)民间竞技

汉族的民间竞技中,角力竞技首推武术,斗智则为象棋围棋,赌博则为麻将。

1.武术

中国武艺闻名世界。武术始源于原始社会人与野兽及敌人的搏斗,商周时期人们已经把武术作为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战争不断,各国皆崇尚武功,因而也推动了民间的武术活动。唐宋以来直至明清,进入持续发展阶段。唐代武则天时,将武术列入科举,开设武举科,使民间的习武之风更加盛行,出现了许多身怀绝技的大侠。宋代时,民间出现了许多如“弓箭社”之类的练武组织,这些习武的民众成为抗金的强大力量。明清之际,民间练武组织的活动更加活跃,新出拳种如雨后春笋,较大的拳系就多达几十个,如武当派、峨眉派、少林派等等,逐渐形成强大的社会力量。如反清的白莲教、反对帝国主义入侵的义和团等等都是在民间练武组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武术包括徒手的拳腿和刀枪剑棍等器械两大类。器械种类很多,有十八般兵器之称。各地区的武术也各有特点、各有所长。民间有“南拳北腿”之说。南派武术多刚劲有力,讲究小部位动作,巧于拳、掌、擒拿;北派武术则以腿法见长,舒展大方,长于踢、摔、跃扑。武术中除了摔打搏扑的硬功之外,还有气功和轻功,皆有绝技。

武术是很好的健身运动,如太极拳的健身效果,世代为人们所推崇。武术又是竞技性的比赛活动。农村的田间地头、城里的街头巷尾都可随时随地比赛。大规模的则设有擂台,打擂得胜的英雄会受到人们的尊敬和崇拜。近代的霍元甲是著名的武术大师。“中国功夫”已经成为中国的对外形象之一,被称为“国术”。

2.象棋与围棋

象棋与围棋是年不分老幼、职不分官民都喜欢的益智游艺。象棋古代称为“象弈”,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流行。但那时的象棋与现在的象棋有较大的区别,是象棋的雏形阶段。唐代时的“宝应象棋”与现在的象棋已经比较接近。现在的象棋基本上定型于北宋时期,但北宋时尚无将帅、象相、卒兵的区别。至明代时,其象棋与今日的象棋已经完全一样。当时下象棋之风在官府和民间都很盛行。明代时出现了大量的棋谱,从理论上、战略战术上进行研究。清代乾隆时,全国有九大流派,名手辈出。象棋的游戏方法:两人对局,按规定地位,在棋盘上各放棋子十六枚,分将(帅)、士(仕)、象(相)、车、马、炮(砲)、卒(兵),各子走法不同。棋盘由九根横线和十根纵线组成,中间划定楚河、汉界,共有九十个据点,双方各占其半,先后交替走子,把对方“将”死为胜。不分胜负则为和局。

围棋古称“弈”。早在春秋时代就已经成为人们斗智的游戏。因下棋的双方是以棋子布局互相围杀,故称之“围棋”。围棋也有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其棋盘,汉代时是纵横各十七道,大约南北朝时发展为十九道,与今制相同。其博弈的基本方法:对局的两人各执黑、白两色棋子,在棋盘的交叉点轮流下子,下子后不准移动。其着法复杂多变,运用做眼、点眼、劫、围、断等多种技术和战术吃子及占有空位,制胜对方。终局时将实有空位和子数相加计算,多者为胜。围棋接近军事艺术,故许多军事家都爱好并擅长下围棋。汉晋时期,弈风日盛,经常举行围棋比赛,并评定棋手等级,共分九等,最高级别为“入神”,即其棋艺已达到“变化不测而能先知,精义入神”之意。中国围棋约在西汉时传入印度,公元500年前后传入日本,成为日本最流行的棋戏,成为“国技”。明清时代是围棋游戏又一高峰,民间围棋赛盛行,形成了“永嘉派”、“新安派”、“京师派”这三个著名流派,并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围棋谱。时至今日,下围棋之风仍然非常盛行,已经成为国际竞赛的项目。

3.麻将

玩麻将是一种赌博。中国近代著名学者胡适说:“英国的国戏是板球,美国的国戏是棒球,日本的国戏是相扑,中国的国戏是麻将。”这固然是意存讽刺,但确实说明了人们对麻将游戏的普遍嗜好。据胡适考证,麻将是由明代一种叫“马吊”的纸牌演变而来,盛行于明代末年。马吊是40张牌,打马吊通常三人对一人,故又称为“马吊脚”或“马脚”(即如马四足,三足对一足),马脚的声变成为麻将。麻将经过几个世纪的演变,至19世纪中叶,40张牌的马吊,演变为每种花样4个骨牌,个数也增加到136个,同时加进了四季花卉以及讨口采的牌。牌呈长方块形,多用竹、骨或塑料制成。打麻将时四个人围坐在一张方桌旁,洗牌,摸牌,每人17对,轮流出牌,以“和”(读“胡”)为赢。麻将游戏不仅有趣,又因其赌博而更有刺激性。故许多人日夜沉溺在麻将桌上不能自拔,胡适曾把麻将与鸦片、八股、小脚同列为中国四大害。明朝末年,全国上下沉溺于“马吊”,荒政废业,清人吴伟业认为打马吊是明朝亡国的重要原因之一。国民党统治大陆时举国若狂打麻将,胡适认为这对一个民族来说是极危险的,是“可以亡国的大害”。新中国建立后,麻将曾销声匿迹,近些年来死灰复燃,亦有成风之势。正常游戏无可厚非,但历史的教训也是不可忘记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