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澳门的节日特点是汇集古今中外,五花八门。有传统节日,也有公历节日。传统节日均以农历计,如正月初一的春节(港澳),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港澳),正月二十六的观音开库(港),二月初二的土地诞(澳),三月二十三日天后宝诞(港澳),三月份的清明节(港澳),四月初八的佛诞及谭公(海神)诞、醉龙诞(澳),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港澳),六月初六的侯王诞(港),七月初七的乞巧节(港)或七姐诞(澳),七月十四的盂兰节(港澳),八月十五的中秋节(港澳),八月十六的齐天大圣诞(港),八月二十三的黄大仙诞(港),九月初九的重阳节(港澳),十二月三十的大除夕(港澳)。
公历节日有:1月1日的元旦(港澳)、2月14日情人节(港)、2月或3月份苦难耶稣圣像巡游节(澳)、5月1日国际劳动节(港)、5月11日母亲节(港)、5月13日花地玛圣母像巡游节、6月15日父亲节(港)、7月11日回归纪念节(港)、10月1日国庆节(港澳)、10月30日万圣节(港)、12月22日冬至(港)、12月24日平安夜(港澳)、12月25日圣诞节(港澳)。真可谓是节连节、月月有节。
其中最受重视的是新年、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复活节、圣诞节。传统节日习俗与大陆基本相同,而“洋节”则基本沿袭西方习俗。
(二)台湾的岁时节庆民俗
1.移民的节庆民俗
由于各种特殊的原因,台湾保留了大陆已经消失或淡化了的一些节日习俗。今据吕良弼《台湾概览》等书载,择其要予以简单介绍:
做尾牙 台湾民间从腊月十六日开始进入春节的准备阶段。台湾民俗,除正月无做牙之说外,其他每月初二、十六要略备酒菜供神,之后全家大饱口福,叫做“做牙”。腊月十六日是一年中最后一次做牙,故称之为“做尾牙”。这一天要祭全村社的“土地公”(福德正神)和自家的“地基主”(房舍土地神)。旧时各商家在这一天做尾牙犒赏和辞退雇员。做尾牙的主要应节食品是卷春饼。
祭灶 与大陆一些地区腊月二十三祭灶不同,是在二十四日祭灶。将灶王像取下,连同“甲马”(印有车、马、兵器的纸,为送给灶王上天行路的礼物)一起在灶前焚烧。
焚前要用灶糖抹抹灶王的嘴,让他嘴甜,上天多言好事。除夕夜贴上新像,是迎灶王爷归位。其实,此俗是源于古代的火神崇拜。
除日、除夕及元旦 其“辞年”(祭祖、叩谒尊长)、“围炉”(吃团圆饭)之俗与大陆基本相同。唯有在祭祖时要置“长年蔗”,两根甘蔗放在门后,取坚固家运之意。“围炉”时,要吃“长年菜”,即将连根带叶的菠菜不咬断而整吞之,取祝长辈长寿之意。在“围炉”之后,有跳“火囤”(火堆)之俗:在门前或厅内点一堆火,家中男人从长至幼依次从火堆上跳过,女人则往火堆中撒盐,全家念叨吉利话,如“跳火城,输输争到赢”、“跳进来,添丁又发财”之类。正月初一为元旦,拜访亲友,互相贺年,与大陆风俗基本相同。
元宵节 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赏灯、吃元宵与大陆同俗,但台湾元宵夜又有已婚女子“穿灯下、拔竹篱”,未婚女子“偷菜、折花”之俗。在台湾,穿灯与“添丁”谐音、竹篱与“得儿”谐音,已婚女子从灯下穿过,拔竹篱意在求子,添丁得儿。未出嫁的女子在元宵夜“偷菜”或折花枝,意在找好老公。谚云:“偷得葱,嫁好公。”
头牙节 腊月十六是尾牙,二月初二是头牙。传说这一天是土地公的诞生日。台湾各境、各区、各村寨、各家各户都有自己的土地神。所以凡是有土地者都要祭各种大小不一的土地公,祭土地神的头牙节风俗非常盛行。
三日节 三月初三为三日节。漳州及同安移民不过清明节,以三月三祭祖扫墓。关于“三日节”,台湾民间传说郑成功入台以后,恶清明节之名“清”在“明”上,遂另立三日节以祭祖。其实,早在唐、宋时期,南人(今广东人)就有三月三祭祖之俗。关于郑成功改清明之俗的传说是后来赋予的新内容。(www.xing528.com)
妈祖生 相传三月二十三日为妈祖的生日。因为妈祖是保护海上安全的女神,所以这一天是极为隆重的节日。这一天,各地民众去妈祖庙进香,人流如潮,十分壮观热闹。
浴佛节 四月初八为浴佛节,此日为佛祖释迦牟尼的生日,所以又叫“佛祖生”。不仅是僧尼,凡是信奉佛教的人都要去各寺院,参加诵经法会,以各种名贵香料浸水洗浴佛像,表达敬佛之诚心。
吕祖生 四月十八为传说中的八仙之一的吕洞宾生日。吕洞宾在台湾被奉为理发行业的保护神。因为吕洞宾乐于仗义救人,所以非理发行业的人也有许多人敬奉吕祖,称之为“孚佑帝君”。
半年节 从腊月初一到六月初一,恰为半年,故以六月初一日为半年节。此日有祭祖、祭神、吃半年圆(汤圆)之俗。
七月七 在台湾的岁时节庆中,七月初七是一个特殊的日子。祭祀牛郎织女的“乞巧节”、祭祀儿童保护神的“七娘妈生节”,以及“床母生节”(也是儿童的保护神)、“魁星生节”(保佑读书人科考高中的神)都在这一天。
中元节 七月十五中元节又称为鬼节。这一天举行一些超度亡灵、驱鬼逐灾的活动。在水边的渔民人家,还要进行“送王船”(即制作一些纸船放入海中)、“放水灯”的祭祀活动,驱鬼邪、请神佑,以求吉祥平安。
中秋节 习俗与大陆基本相同。又有“博状元饼”和“拜椅子姑”之俗。博状元饼是一种节日游戏,将月饼一盒分为秀才饼、举人饼、进士饼、探花饼、榜眼饼、状元饼等几种,饼形由小到大。中秋夜,亲友掷骰子定高低,以四红点为上,按等分食月饼。台湾民俗,中秋夜青年女人们集在庭院中,置竹椅,披女衣,焚香烧纸,俗谓“迓紫姑”。传说,紫姑神来时椅子会动,问以吉凶则答。
重阳节 九月九日为重阳节。《易经》中以“九”为“老阳”,所以九月九日即是“重阳”。重阳节之俗是登高插茱萸以避邪。1953年,台湾当局又以九月九日为“敬老节”,使重阳日又增加了新时代的内容。
冬至节 腊月二十二日前后为冬至。台湾历来有“冬至如大年”的说法。因为从岁时上说,二十四节气以冬至为始,所谓“气始于冬至,周而复始”。冬至之日,外出家人都要赶回,举家团圆、搓圆、煮圆、吃圆,意在全家美满团圆。这一天还要举行祭祀祖神的活动,以预卜丰歉。
2.高山族的节庆民俗
丰收节 高山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是丰收节。如同其他民族的“年”。多是在农历十月粮食进仓之后,择吉日而定。节前,男人上山打猎,女人在家酿酒,老人在家杀猪宰羊,作好过节的准备。过节之日,各村寨在大坪上举行盛会。各家将酒坛都拿到大坪,有数百坛之多。在酒坛旁放着画有蛇形图案的长形酒具“拉卡嘞”。村寨首领手举双斗“拉卡嘞”,用手沾酒,向天地左右弹洒,祭祀天地鬼神及祖宗,祈求保佑丰收。之后向村寨的英雄人物敬酒。之后与群众互唱、共歌。人们手挽手围成一个大圈,边唱边舞,或举行各种比赛。青年未婚男女,可以利用这样的一个好机会谈情说爱,喜结良缘。
背篓会 是高山族青年男女追求爱情、寻找佳偶的交游节。每年的八月十五日晚,当月亮升起来的时候举行。会前“卡吉达安”(主持人)将姑娘和小伙子们召集到槟榔林中,高诵祝辞,让他们去追求心中的人。祝毕,小伙子长呼一声拥向槟榔林,飞快地爬到树上,愈高愈好,摘下30个槟榔后,装入挂包中滑下来挑选中意的姑娘。背小篓的姑娘们边跑边唱,小伙子们在后面边追边唱,将槟榔投入所相中的姑娘的小篓中。如果姑娘不满意,则将槟榔倒出。如果是自己满意的小伙子,就送给小伙子一个荷包,两人一起来到“卡吉达安”面前接受祝福,之后牵手跑进丛林深处,用优美的歌声向月神表达忠贞不变的爱情。背篓会通宵达旦,在月落日出之际结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