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节日?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说明什么是“节”。所谓的“节”,就是将岁月划分为若干个相互衔接的时间段,如同一根长竹的许多“节”。借喻而言称之为“节”,两个时间段的交界日即称为“节日”。世界各国基本上都是以“年”为一个自然循环周期。一年分为365日、12个月、春夏秋冬四季等等,这都是不同的“节”。我国古代根据天象、气象、物象将一年分为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节”,后来又分为“二十四节”,即民间所说的“二十四节气”。世界其他各国,也有相类似的或不同的划分方法,因此也都有各自不同的“节”。各个节日就分置在各个不同的“节”中。民俗中的节日,概括而言就是以岁时为基础的,具有特定内涵的欢庆日、纪念日或集会日。它是与“平日”相对而言的,是自然的岁时与人文意识相结合的产物。
节日习俗的形成,虽然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有各自的源头,但有五个方面基本上是共同的:
第一,源自于人类的生产活动。生产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因此,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各个地区的许多节日都是源自于农、林、渔、猎等各种不同的生产方式。我国汉族是一个自古以来就以农业为主的民族,其“二十四节”都是反映农业生产的。如“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之类。最隆重的节日“年”,就是庆祝、祈祷农业大丰收的节日。
第二,源自于各类的宗教信仰。宗教是世界各个民族所具有的普遍性的信仰活动。受科学发展程度的限制,人们认为人的各种活动及其命运都是受天地鬼神支配的。这种宗教信仰必然反映到节日中。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许多古老的传统节日,几乎都有浓重的宗教色彩,有的民俗节日就是由宗教节日直接转化而来。例如,汉族春节的重要内容就是与祭祀天地、诸神、祖宗联系在一起的;中元节(七月十五日)就是与佛教的“盂兰盆节”合而为一的;纳西族的“祭土地节”,藏族的“仙女节”,回族的“开斋节”、“古尔邦节”等都是与宗教信仰相关的节日。欧美国家最盛大的节日——圣诞节,就是基督教纪念耶稣诞辰的宗教节日。人们以节日形式对各类神灵进行祭祀、祈祷,以求消灾赐福,显得更为虔诚、更为隆重,认为会取得更神奇的效果。(www.xing528.com)
第三,源自于对杰出人物、重大事件的纪念。历史上的各类英雄人物、杰出人物,他们曾经对国家、对民族、对本地区的广大民众作出杰出贡献,为后人所景仰,奉为楷模,甚至神化为各种保护神;此外,历史上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在国家治乱、民族兴亡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大意义;对这样杰出的历史人物与重大的历史事件,选择一个有特定意义的日子进行纪念,遂成节日。如我国古代汉族的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节日;锡伯族的“西迁节”是纪念锡伯族在清代乾隆年间由辽宁沈阳西迁至新疆察布查尔的重大历史事件的节日;“五四青年节”是纪念“五四运动”的节日。英国的“圣帕特里克节”是北爱尔兰纪念已经转化为保护神的帕特里克的节日;法国的国庆节是为了纪念1789年7月法国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引发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
第四,源自于人际交往沟通感情需要的各类集会活动。这类节日如我国苗族的“芦笙节”、壮族及侗族等民族的三月三“歌圩节”,南美洲巴西的“狂欢节”,意大利的“赛马节”等。
第五,源自于国家或社会倡行某种事物而形成的节日。如我国每年3月12日的“植树节”、9月10日的“教师节”,西方各国的“父亲节”、“母亲节”、“情人节”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