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神的祭祀到人际交往:礼仪的演变与发展

从神的祭祀到人际交往:礼仪的演变与发展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见,礼是体现差别、表示敬意的规定,仪则是各类差别和敬意的表现形式。古今的一些史学家认为礼仪是源于对神的祭祀。由敬神而引为敬人,遂成为人际礼仪。人际交往的礼仪习俗与一切礼仪习俗一样,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有原始社会的礼仪,有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礼仪,也有社会主义社会的礼仪。世界各国人际礼仪的发展演变,尽管千姿百态,但有两点是共同的:一是注重人的尊严,体现人格上的平等。

从神的祭祀到人际交往:礼仪的演变与发展

何谓“礼”?《管子·五辅》说:“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等、贫富有度,凡此八者,礼之经也。”《礼记·哀公问》:“非礼,无以节事天地之鬼神也;非礼,无以别君臣、上下、长幼之位也;非礼,无以别男女、父子、兄弟之亲,昏姻疏数之交也。君子以此之为尊敬然。”综合诸古文献的解释,可知“礼”的内涵在社会生活中就是强调差别,区别等级,使每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固定于一个相应的位置,如君臣、父子、长幼、尊卑,等等。由于有身份的差别,人们之间的关系体现为卑者对尊者、幼者对长者的尊敬与服从,或者相同等级间的互相尊重、平等相待。

何谓“仪”?礼作为一种体现人与人之间的行为规范,它不是空洞的,而是通过具体的体现差别的物(如车、马、服、饰等)、做出的各种仪容动作(如跪、拜、鞠躬、握手等)、所表达的各种语言(如敬称、自谦、婉辞等等)体现出来的。各种体现差别的物、仪容、动作及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等即为“仪”。可见,礼是体现差别、表示敬意的规定,仪则是各类差别和敬意的表现形式。概括而言,礼仪就是在人际交往中,根据各自不同的社会地位,在不同的场合,用以表达敬意的行为准则和交往规范。这种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并长久沿用的行为准则和交往规范即为人际礼仪习俗。(www.xing528.com)

礼仪是怎样产生的?古今的一些史学家认为礼仪是源于对神的祭祀。鬼神尊而人卑。祭祀时,人向鬼神敬献祭品,跪拜祈祷。神尊人卑的差别,跪拜祈祷的致敬方式,日久则演变成为礼仪。由敬神而引为敬人,遂成为人际礼仪。其实这种解说是不正确的,是本末倒置。《礼记·礼运》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抔饮,蒉桴而土鼓,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这句话的含义有二:一是说最初的礼始于饮食;二是说先民们那种烧黍撕烤肉,在地上挖坑蓄水以手捧当杯而饮,用草棍敲击土块当鼓的简朴生活方式可以用来祭祀鬼神。它明白无误地揭示出了礼仪产生的根源与其发展。礼作为一种体现“贵贱有等、长幼有差”的行为规范,是由社会的物质基础决定的。饮食乃是人生的第一需要,是最基本的物质需求。在人类原始社会中,人与人最早的社会性差别就是体现在饮食分配上的差别。弱者、卑者、幼者向强者、尊者、长者进献饮食,使强者、尊者、长者先食,以表示敬畏之意。这种在饮食上尊卑长幼有别有序的行为规范就是最早的“礼”。当人类社会出现宗教观念之后,又把这种敬人的“礼仪”用于敬神,于是才有了敬神的礼仪。是人造神,而不是神造人。是先有人间的差别和礼敬,之后才按照人间等级差别创造出天国、地狱中的等级和对其礼敬的形式。进入阶级社会后,产生于原始社会的礼俗进而被改造成为“礼制”。礼制的长久推行,在民间又形成内容更为丰富而又时代化的“礼俗”。人际交往的礼仪习俗与一切礼仪习俗一样,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有原始社会的礼仪,有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礼仪,也有社会主义社会的礼仪。它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改变其内容与形式的。世界各国人际礼仪的发展演变,尽管千姿百态,但有两点是共同的:一是注重人的尊严,体现人格上的平等。跪礼正在消失,站立礼盛行。二是礼仪由繁文缛节不断走向简化,这是快节奏时代的必然产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