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汉族的交通民俗:栈道、滑竿和羊皮筏

汉族的交通民俗:栈道、滑竿和羊皮筏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疆域辽阔,因自然环境的不同、文化传承的不同,各地区汉族的交通民俗也异彩纷呈,这里仅就其较具特色的几例加以介绍。(一)栈道栈道又名阁道,是沿悬崖峭壁修建的一种道路,它是我国陆路交通史上的一大奇迹。(二)滑竿中国江南各地山区特有的一种供人乘坐的传统交通工具。滑竿的意义已不局限于交通工具,更是当地民间习俗的一种体现。(三)羊皮筏羊皮筏是一种古老的水上交通工具。

汉族的交通民俗:栈道、滑竿和羊皮筏

中国疆域辽阔,因自然环境的不同、文化传承的不同,各地区汉族交通民俗异彩纷呈,这里仅就其较具特色的几例加以介绍。

(一)栈道

栈道又名阁道,是沿悬崖峭壁修建的一种道路,它是我国陆路交通史上的一大奇迹。人们为了在深山峡谷中通行,便在河水隔绝的悬崖绝壁上用器物开凿一些棱形的孔穴,孔穴内插上石桩或木桩。上面横铺木板或石板,可以行人和通车,这就是栈道。为了防止这些木桩和木板被雨淋变朽而腐烂,又在栈道的顶端建起房亭(亦称廊亭),这就是阁,亦称栈阁。栈道大致分三种,即木栈、石栈和土栈。

我国最著名的栈道是秦、汉时由关中越秦岭至巴蜀的山道险途。其构造方式为先沿石壁开出宽1~2米的石道,上面横铺木梁木板。或在崖壁上横向凿孔,以插入粗木梁,并下架斜撑。梁上再铺厚木板,又于路旁架构铁链或木栏。道宽约5~6米,可容车马并行。其上部亦可建以屋盖。在栈道路面距谷底较近的情况下,梁下斜撑改用直柱支承。这种措施对稳固结构有利,但山洪过大时,易将支柱冲垮。秦人修建的入蜀栈道至东汉末年仍然沿用,如自关中通往汉中的子午道及其以西的傥骆道、褒斜道,均为商旅往来及军事运输的必经之途。可惜的是,像这样的栈道多数都在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毁于战火。栈道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血汗的结晶,对促进两地的交流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也是非常有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

(二)滑竿

中国江南各地山区特有的一种供人乘坐的传统交通工具。它用竹竿、竹篾条编成,宽两尺左右,长约一丈,类似于今用的担架。乘坐时,人坐在椅中或兜中,可半坐半卧,由两轿夫前后肩抬而行。滑竿在上坡时,人坐得最稳;下坡时,也丝毫没有因倾斜而产生的恐惧感;尤其走平路时,因竹竿有弹性,行走时上下颤动,更能给人以充分的享受。乘坐滑竿的同时,也可以欣赏左右的山水风景,更给人带来心情愉悦的感受。滑竿在中国西南各省山区最为盛行,特别是峨眉山上的竹椅滑竿,流传了几千年。滑竿的意义已不局限于交通工具,更是当地民间习俗的一种体现。(www.xing528.com)

(三)羊皮筏

羊皮筏是一种古老的水上交通工具。制作羊皮筏,需要很高的宰剥技巧,从羊颈部开口,慢慢地将整张皮褪下来,不能划破一点地方。将羊皮脱毛后,吹气使皮胎膨胀,再灌入少量清油、食盐和水,然后把皮胎的头尾和四肢扎紧,经过晾晒的皮胎颜色黄褐透明,看上去像个鼓鼓的圆筒。用麻绳将坚硬的水曲柳木条捆一个方型的木框子,再横向绑上数根木条,把一只只皮筒顺次扎在木条下面,皮筏子就制成了。羊皮筏操纵灵活、搬运轻便,而且吃水线仅十几厘米,不怕搁浅,随时可以靠岸。它最大的优点是不怕触礁碰撞,安全性能极好。旅游用的羊皮筏,不仅充分利用了民间皮筏的所有优点,而且根据需要制作专用大筏,更稳更平,也便于游客在上面活动。

(四)乌篷船

乌篷船是水乡绍兴特有的交通工具,因篾篷漆成黑色而得名。乌篷船的构造比较讲究。船沿通常较高,船舱铺有一层红漆船板,上铺席子,还备有用竹木精制的枕头。全套船篷,一般有八扇,其中四扇固定,四扇可以开合移动。船篷用竹蔑编织而成,呈拱形,中间夹着箬叶,既可遮阳,又可挡雨,牢固耐用。在第二、四道活动的船篷移开后,两边有“舱沿板”扣在固定的船篷上,就形成船窗,挂上白色的窗帘,黑白相映,更显雅致。因船篷是用烟煤和桐油漆成黑色,乌篷船也因此而得名。乌篷船船身狭小,船底铺以木板,即使有渗漏,船舱也不会沾湿。船板上铺以草席,或坐或卧,可以随便,但不能直立,因船篷低,如直立,便有失去平衡而翻船之险。乌篷船的动力是靠脚蹬桨。划船的人坐在后梢,一手扶着夹在腋下的划楫,两脚踏在桨柄末端,两腿一伸一缩,桨就一上一下地击水推进,时速可达十多公里。船的航向是用手桨来控制的,船行进时,船工脚手并用。乘坐乌篷小船,欣赏着水乡泽国的自然美景,这是绍兴独有的美丽画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