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同民族的饮食民俗及其特点

不同民族的饮食民俗及其特点

更新时间:2025-01-12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一)满族的饮食民俗满族世代生活于白山黑水之间,尚射猎而兼农耕,因而其饮食习俗有鲜明的北方地域和民族的特点。(二)蒙古族的饮食民俗蒙古族是以游牧为主兼事农耕的民族,因此蒙古族饮食习俗的最大特点就是以肉与奶为主食。(四)维吾尔族的饮食民俗维吾尔族人以面食为主,食牛羊肉。

(一)满族的饮食民俗

满族世代生活于白山黑水之间,尚射猎而兼农耕,因而其饮食习俗有鲜明的北方地域和民族的特点。

1.主食

满族以杂粮为主食,常食的谷物有稗、粟、麦、秫(黏高粱)、黍(大黄米)、稷(糜子)、高粱等。满族人最喜欢吃黏食,因季节的不同做法有别。满族人把各种各样的块状面食品统称饽饽。春做豆面饽饽,夏做苏叶饽饽,秋冬做黏豆饽饽。

豆面饽饽 又称豆面卷子,满语称为“飞石黑阿峰”。其制法是将黏黄米面蒸熟后擀成饼,均匀洒上黄豆炒熟后磨成的面,卷好切成小块即可食,色金黄,又香又黏。

苏叶饽饽 是将黏高粱米或黄米用水浸泡后磨面发酵,再把小豆煮烂捣成豆沙,用面包裹,俗称黏豆包。下面放苏子叶,置于锅中蒸熟,口感黏韧、回味清香。冬季,年年都要蒸出许多黏饽饽,放在大缸中冷冻,随时吃用。黏食不易消化,抗饿,是满族人外出射猎和作战时经常携带的食品。

沙其玛 将黏米面或白面拌上冰糖、奶油后,搓成小条堆积在一起切成块状,放在无灰炉中烤熟,表面再撒上红绿丝,香、甜、黏,极可口。汉族人称其为“芙蓉糕”。

酸汤子 夏季,满族人喜欢吃“酸汤子”。其做法是将玉米渣子浸泡发酵,然后磨成粉浆,把沉淀下来的淀粉用特制的小汤筒挤成条形,甩在开水锅里,熟后盛出,加上佐料即可食用。酸汤子味微酸,有韧性又润滑,食之爽口消暑。

米饭 满族人喜吃小米饭、高粱米饭和黄米饭。特别是将黄米饭拌上猪油、蜜糖,香、甜、黏、软兼备,满族平民常用它来招待贵宾。

2.菜肴

满族及其先世肃慎人、女真人都以养猪著称,素有喜食猪肉之俗。菜肴烹饪方法很多,但平民人家主要是煮、炖、熬、烧、烤、涮等,最有民族特色的菜肴主要有:

白肉血肠 选皮薄肉嫩的肥猪五花肉一块,煮熟切成大薄片,即为白肉。再将猪的熟血肠也切成薄片,一同拼在盘子里上桌,佐以蒜泥、韭菜花、酱或辣椒油进食。也可以将肉片、血肠片放入酸菜中,加上粉条调味共炖。白肉肥而不腻,血肠柔润适口,红白相间,配以酸菜粉条,口感极佳。自宋代女真人始,一直是满族 人世世代代的传统菜肴。现今已经成为东北地区的代表性名菜,享誉全国。

酸菜满族食俗喜吃酸菜,每至冬季,家家都要腌上一二大缸酸菜。酸菜酸、脆,易于保存,是满族人家冬季的主要蔬菜,可与猪肉同炖、同炒,还可做馅包饺子。酸菜馅儿饺子是满族人家春节时必吃的食品。

(二)蒙古族的饮食民俗

蒙古族是以游牧为主兼事农耕的民族,因此蒙古族饮食习俗的最大特点就是以肉与奶为主食。他们称肉为“红食”,称奶为“白食”。

肉以羊肉、牛肉为主。其吃法是将大块羊肉放在锅中煮半熟,盛放在大盘中,众人围盘而坐,各用随身带的小腰刀分割手抓而食,香嫩可口,俗称“手把肉”。来了客人,则煮全羊盛情款待。蒙古族的“全羊席”最具民族特色,全席有菜肴112品、点心16种,8人一桌,出刀割肉,举杯敬酒,歌手助兴,非常有情趣。夏季,鲜肉不易保存,则将肉切成肉条,风干后保存,随时煮食。

白食分为两类,一是饮用奶,二是奶制品。蒙古人的饮用奶主要是牛奶、骆驼奶和羊奶,以牛奶居多。蒙古人喜欢喝奶茶,其制法是将茶砖砸碎,装于布袋中,放在奶中煮沸,饮时略加些盐,味绵浓,口有回香。奶制品的种类很多,主要是奶油、奶皮子、奶豆腐、奶酒等等。这些都是奶中珍品,最为蒙古人所喜食。蒙古人还常将发酵奶酿成奶酒,奶酒无色透明,味芳香,是蒙古人待客的饮品,被誉为“塞北三珍”之一(“三珍”即醍醐、酥酪、马奶酒)。(www.xing528.com)

蒙古人的饮俗还喜欢喝用茶砖煮成的浓红茶。浓红茶味涩消油腻,最适于肉食民族饮用。

蒙古族喜欢食用的粮食是炒米。它是将糜子煮熟、炒干之后碾成的米。炒米可以直接放入口中吃,也可以放在奶中泡食。炒米易保存、携带,不易消化抗饿,是适合游牧生活的食品。

(三)藏族的饮食民俗

生活于青藏高原的藏族,受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宗教的影响,形成了一些独具特色的饮食习俗。

藏族人以牛羊肉和糌粑为主食。藏族人吃肉与蒙古人相似,将大块肉煮熟后以刀割食。糌粑是用炒熟的青稞或豌豆磨成的面粉,吃时用奶茶或酥油拌和,不用筷子不用勺,用手指在碗中捏成小团而食。

藏族人最喜欢饮用酥油茶。酥油是从牛羊奶中提炼出来的。将酥油与茶水、盐混合在一起,放入桶中用木杆上下冲捣,打制成酥油茶。酥油茶醇香味美,营养丰富,增热御寒,生津止渴,非常适合高寒地区民众食用,是藏族人所特有的饮品,常用来招待宾客。

藏族民众经常饮用的酒叫做“青稞酒”,是用青稞酿成的低度酒,是藏族人家喜庆节日、招待贵客必备的美酒。

藏族的餐器也很有特色。平民阶层都使用木碗,随身携带,多是装在胸前的藏袍内。除上层贵族外,一般都不用筷子,都是用手抓糌粑而食。有一件不可缺的餐具就是长约五寸的小刀,人手一把,插在腰间,用以割肉。这种餐具简单、饮食粗犷的习俗,是在常年的游牧生活中所形成的。

(四)维吾尔族的饮食民俗

维吾尔族人以面食为主,食牛羊肉。维吾尔族以及其他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饮食上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吃猪肉,并遵照《古兰经》的戒律,禁吃马、驴、骡、狗和一切凶禽猛兽及非“以真主之名”宰杀的动物。

维吾尔族最擅长和喜食的烤制食品主要有:

烤全羊 烤全羊是维吾尔族节日和招待贵族的上等食品。其烤制法:将羊宰杀洗净后,在羊腔内外抹上盐、鸡蛋、面粉、胡椒等,用木棍将全羊从头至尾穿上,放在炭火馕坑中,将炉口封严。烘烤两个小时后,全羊呈黄色,即可食用,味香肉鲜。

烤羊肉串 将羊肉切成小块,与盐面、胡椒粉、辣子粉等渗泡后,用细铁钎贯穿成串,放在炭火炉上烤熟,吃前再撒些调料即可食用。现在维吾尔族的烤羊肉串已经成为风靡全国各地的新疆风味小吃。

烤馕 维吾尔族人喜吃烤馕。馕是用面粉发酵后或加盐或加糖制成的大小不一、厚薄不一的圆形饼,放在馕坑中烤熟。馕坑是维吾尔族人很具有民族特色的灶具。它是在高台上,挖腹大口小的坑,下留风口,坑深约80厘米,坑壁用盐和泥抹上。烤馕时,用炭火将坑壁烧红,将生饼一个个贴在壁上,之后用砖封死坑口,一会儿即熟。烤馕因其搀合的调料不同、大小厚薄不同而口味也各不相同,但均有一种特殊的浓郁绵香的味道。

抓饭 抓饭与烤馕都是维吾尔族人的主食。抓饭维吾尔语叫做“颇罗”,其做法是:先用羊油把羊肉或牛肉炸干,加上洋葱、胡罗卜、葡萄干或杏干等,加上适量的水煮沸。然后将洗好的大米铺到洗好的菜上,等到水快熬干时,将米菜搅拌均匀后盖严锅盖用小火焖熟。吃法是将焖好的饭盛在大盘中,置于饭布上,众人围盘而跪坐,用手抓食。食前必须洗手、漱口。抓饭时尽量不要饭粒落地,即或是抓饭时烫手,也不能将已抓起的饭重新放回大盘中。如果饭粒落地,不能乱扔,要拣起放在饭布上。如果不遵守这些饮食习俗,将被视为对主人的不敬。客人的剩饭可双手捧给主人,最受主人欢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