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港澳台地区的丧葬民俗及其特点

港澳台地区的丧葬民俗及其特点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香港、澳门的丧葬民俗香港、澳门的丧葬习俗,是以传统的汉族丧葬民俗为主,又融入了某些西方丧葬习俗的内容,体现了一种中外融合、古今混一的特点。香港、澳门的许多人都是由大陆迁去的,由于受死者灵魂不灭的传统思想的影响,不少丧家虽然将死者火化,但仍然将骨灰送回内陆的老家入土安葬。

港澳台地区的丧葬民俗及其特点

(一)香港、澳门的丧葬民俗

香港、澳门的丧葬习俗,是以传统的汉族丧葬民俗为主,又融入了某些西方丧葬习俗的内容,体现了一种中外融合、古今混一的特点。其停尸、哭丧、接受吊唁等习俗仍然保留着传统风俗;其报丧多是电话通知亲朋,或在报纸发讣告,这样不仅节省时间,还可以使失去联系的熟人得知死者逝世的消息;其殡葬礼仪都是在殡仪馆举行,与内陆现代殡仪大体相同。香港、澳门都是实行火葬,骨灰送入公墓。香港、澳门的许多人都是由大陆迁去的,由于受死者灵魂不灭的传统思想的影响,不少丧家虽然将死者火化,但仍然将骨灰送回内陆的老家入土安葬。体现了浓厚的眷恋故土之情。

(二)台湾的丧葬民俗

1.移民的丧葬民俗

台湾移民的丧葬习俗既是根植于大陆文化,又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1)丧俗

人死之前要将其移至大厅旁侧,称为“搬铺”。忌讳死在室内或家外,以寿终正寝为好。父母一旦去世,先用红纸遮脸,用米筛遮住神龛,儿孙要立即大哭不止,称为“举哀”。要为死者换上石枕,但须头低脚高,免得看见自己的脚,灵魂经常回家作祟。脚向外,以便顺利出门。脚边供饭,称为“脚尾饭”,点香一炉、灯一盏,称为“脚尾炉”、“脚尾灯”。

儿孙在室内烧纸、室外烧纸桥一座,称为烧“脚尾钱”和“烧魂桥”。让死者吃饱饭带钱过桥去另一个世界。举哀之时,除去门上的红联贴上白纸条,写明“严制”(父)或“慈制”(母),以此告知邻里、亲友。同时,要换上麻衣孝服,为死者以水擦身,称为“沐浴”。之后“更衣”,称为“张穿”。入殓前邀请僧道做“法事”,超度亡灵。入殓时,棺内铺石灰吸潮;铺“七星饭”避邪;枕中放鸡毛、狗毛,以便为死者在阴间报时和护院;脚下放钱,供死者花费;放石头和熟鸭蛋各一个,道士念咒:“等到石头烂、熟蛋孵出小鸭,阴阳始可相见”,怕死者回家有害活人。一切完毕盖棺,举家大恸。整个葬礼过程,既体现出生者对死者的眷恋之情,又表示了不希望死者灵魂回来作祟的戒惧之意。

入殓之后,设灵位于后堂,亲友奠祭凭吊,七日一祭,叫做“做七”。孝子对来吊丧的亲友要拜谢,称为“谢吊”。(www.xing528.com)

(2)葬俗

灵柩起灵之前,举哀祭奠,称为“开堂”;亲友齐来祭吊,称为“辞堂”。移柩安葬的队伍最前面的是撒纸钱的“放纸仔”,其后是鼓乐、旌铭、香亭、魂轿、僧道、灵柩、孝眷、亲友等。至墓地,择吉辰下葬。葬后祭祀后土、神主、拜墓。长孙奉神主而归,送葬的人择另外道路返回。女眷以树枝插发,皆躲避鬼魂之意。

2.高山族的丧葬民俗

土著高山族的丧葬有裸葬和室内坐葬之俗。

(1)裸葬

有的村社人死后,脱去衣服,用鹿皮包裹,亲属四人将其抬到山顶,打开鹿皮,盖上死者生前的衣服而葬。俗以为这是还“洁”而去,尸体虽裸,但灵魂穿了衣服,这样灵魂可以离开肉体而存在。这种古老的葬俗现代渐绝。

(2)室内坐葬

有的地区,人死之后,即在他生前的住室里挖一深坑,就地埋葬。具体做法是:由死者的亲人用芭蕉叶将尸体包好,坐放在事先用四块石板构筑的方形墓中,上面再盖上一块石板;也有的是放入一个大瓮中,也成坐姿。事毕,填土埋葬,与地面平行即可。据说,凡是采取这种葬法的,是因死者的亲属不忍死者离去,要永远地留在家中,表达对死者浓厚的亲情和特殊的怀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