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高龄独身老人,多为女性,这些老大妈大多年届耄耋,早婚且多子女,年轻时受尽生活的磨难,或中年丧偶,或晚年失伴。欣逢改革开放盛世,满堂儿孙不再绕膝,一个个远走高飞务工创业,回来盖了楼房别墅各自安居。而完成人生历史使命的老大妈,或因怀旧或因与晚辈生活习惯不同而留守旧居,或是子女互相推诿不愿接纳失去劳动能力的老人而无奈独居。这些老人普遍存在着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失能无靠等问题,他们大都没有固定的工资或月俸(子女分摊的每月供养费)收入,生活压力过大,基本上只能维持简单的生活,一旦出现疾病,则苦不堪言。
(一)生存环境不佳
农村留守老人大都居住在几十年前修建的老房子甚至百年老屋里,有的房屋已经破烂不堪,由于年久失修,遇到刮风下雨,安全隐患极大。莲婶年届米寿,两双儿女都有出息,早就成家立业,离开老母,也离开老屋;孙辈们也都长大成人,有的展翅高飞出国创业,只留下老祖母独居在老屋里。老屋是四扇厝,是老辈人先前下南洋回来盖的,原先住着三户人,盖了新房慢慢都搬走了,偌大的老房子,莲婶一个人住在一隅厢房里。老人尚能自理,不愿花钱请保姆照料,白天还好,晚上就孤独了。老鼠打架野猫喵,不免心惊肉跳。万一窃贼进屋,随身的一点首饰损失还是小事,只怕吓都吓坏了。而更大的安全隐患,则是突发疾病的风险。珍婶跟莲婶同龄,患有老年人常见的“三高”症。儿子盖了新房搬出去十多年了,她还只身住在老房子里,生活能自理,和莲婶一样属于老房子的留守老人。一天深夜突发心梗,幸好住在相距不远新房的儿子打不通老母电话,赶来送医,才保住老命。更有甚者,是居无定所。珠婶和老伴育有三儿二女,儿女陆续成家立业,帮助三个儿子各盖了一座新楼房后,老两口住在老二家看家带孙子。十几年过去,孙子也长大成人。此时老伴病倒,老二家不干了,提出三兄弟轮供,每家住一个月,轮流供养。可怜的老人躺在床上每个月换个住处,“打游击”一年多离开人世。老房子早给别人借住了,这时在外创业的老大老二无法在家供养老母,于是只能出月供把老母亲送到外村姐妹家才放心,轮到老三,回来一个月,年逾八旬的老母,落得老无所依。
(二)无人陪伴精神空虚
农村留守老人长期与子女分离,有相当多的子女几乎只能在春节回家与父母团聚。由于无子女陪伴在身边,无法与子女交流,思念子女也只能埋在心里,精神长期压抑无法释放,老人在家非常孤独,精神压力非常大,有子女与无子女没什么区别,多子女甚至还比不上农村的五保户幸福,从而导致老人悲观失望甚至厌世。玉宋大娘中年丧偶,含辛茹苦拉扯大6个儿子,儿子长大后一个个远走高飞,如今年届耄耋,一个人守着亲手艰苦奋斗出来的一座四扇厝,只在过年时,散居国内外的儿子才轮流回来和老妈团聚,过了年又各奔东西了。想念儿孙了,只能对着电话诉说,不免时时感叹:“做人实在没有意思,以前缺食少穿没房住,那么苦都撑过来了,现在一个个成家立业做公做妈(当爷爷奶奶)各顾各家,如今腿风湿膝盖痛、眼昏花白内障,有好东西也吃不下,孝顺仔媳妇买了一大堆补药回来,呆不上两天就走了。我每天吃药都吃饱了,什么时候睡着了也没人知道啊!”(www.xing528.com)
(三)老病缠身缺乏治疗
制约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老人缺乏治病的资金。由于缺少资金,老人们平时只能靠过去仅有的一点积蓄和孝顺子女平时拿的赡养费,从中拿出少量的来维持基本的简单生活,一旦生病,则无力负担治病的医疗费用,而造成病情延误。虽然现在农村实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但是老年人一般患慢性病的居多,治疗这些疾病的费用又很高,加之子女相互推诿,导致老人只能顺其自然、听天由命。
(四)文化生活贫乏
农村留守老人,最大的文化生活就是看看电视,有的家里根本不给老人住处安装电视,就只好到祠堂老人会去看。农村老人会大多设在祠堂,近年国家给60岁以上老人发了养老补助金,因此许多老人肚兜里有了些小钱,到了祠堂看了电视,就只能围着桌子摸摸麻将打打牌,有的甚至一天就把一个月的养老补助金输光,重新沦为“贫困户”,而精神生活则更加贫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